心灯馈世吧 关注:117贴子:11,305
  • 9回复贴,共1

汉唐艺术史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艺术


IP属地:河南1楼2022-09-21 03:16回复
    汉顺帝的梁皇后入宫前,让画工把历代的贤妻良母、节妇烈女都画下来,放置在自己的闺阁中,时时警戒自己,规范自己的言行。汉明帝为了表彰王景治河的功绩,曾赏赐他一幅《禹贡图》。汉章帝于建初六年(81年)赏赐给东平王刘苍一幅《列仙图》。
    秦汉时期的绘画主要以壁画、帛画、画像石、画像砖等形式出现。黑色在汉墓壁画中是最为常见的色彩,几乎每座汉代壁画墓均有出现。早期先民对红色的使用与黑色一样,是使用最早的色彩。其对红色的喜爱,是由于红色如同血液般,具有象征着生命、活力的直观感受。
    白色在汉墓壁画中是仅次于黑色、红色,又一极为常见的色彩。白色在汉墓壁画色彩使用上常常扮演提亮主体图像,增加整幅画面明度对比的作用。汉代人已经熟练地掌握了颜料的开采、研磨和制作等技术。


    IP属地:河南2楼2022-09-21 03:16
    回复
      在我国隋代以前的早期山水画,是作为人物画背景出现的。黄庭坚在看了展子虔的作品后,题诗云:
      人间犹有展生笔,事物苍茫烟景寒。
      常恐花飞蝴蝶散,明窗一日几回看。
      展子虔是北周末隋初杰出画家,被誉为“唐画之祖”。《游春图》是其留下来的唯一作品。描写风光明媚,春色怡人的郊园,画面有“远近山川,咫尺千里”之感。现存于故宫博物院的《游春图》是展子虔唯一传世的代表作,也是世界上存在最早的山水画卷。


      IP属地:河南3楼2022-09-22 02:16
      回复
        顾恺之在艺术上主张画人不应停留在外表的像而更应追求描绘出物的神情和精神状态,他因此提出了“以形写神”的理论。顾恺之在表现人物时,喜欢和善于用人物的形象特征、适合人物个性的环境和合乎想象的增添,来表现人物的内在气质和个性。
        有一次他为名流谢鲲画像,他把谢鲲放在了山水的背景之中,突出了谢鲲淡泊世事、寄情山林的情怀。顾恺之的《女史箴图》是他的代表作,它是根据西晋文学家张华的文章而画的。“女史箴”原是用来劝导宫廷中的妇女的文章,目的是让她们遵守有关道德规范。
        西晋惠帝司马衷时期,国家大权为其皇后贾氏独揽,其人善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朝中大臣张华便收集了历史上各代先贤圣女的事迹写成了九段《女史箴》,以为劝诫和警示。


        IP属地:河南4楼2022-09-22 02:25
        回复
          据说,智永将传家之宝《兰亭序》带到了云门寺保存。云门寺有专门的练书阁楼,智永发誓“书不成,不下此楼”。智永这一练,就是三十年,他将自己写废的毛笔笔头装满了五大竹簏,埋之成冢,称之为“退笔冢”。后来,登门求教的人络绎不绝,踏破了智永户外的门限,最后只能用铁皮来加固,这个故事后来演绎成了典故,叫“铁门槛”。


          IP属地:河南5楼2022-09-22 02:26
          回复
            汉令郡国贡枭为羹赐百官,以恶鸟,故食之。以五色丝系臂,谓之长命缕。古代的五色,是与阴阳五行对应的。指黄、青、白、赤、黑这几种颜色,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


            以菰叶裹粘米为角黍,取阴阳包裹之义,以赞时也。阴阳包裹指阴阳二气胶着混沌的状态。在唐代以前,粽子并不是纪念屈原的。


            IP属地:河南6楼2022-09-25 03:10
            回复


              IP属地:河南7楼2022-09-26 19:15
              回复
                皮日休《茶瓯》:“邢人与越人,皆能造瓷器。圆似月魂堕,轻如云魄起。”陆龟蒙《秘色越器》:“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山人群体喻世况为“浊世”,喻官宦生涯为“牢笼”,寄情于“风云月露之形、花鸟虫鱼之玩、山川原野之胜”。
                有名之供,可按节日分,如岁朝清供,端阳清供,中秋清供等;亦可按礼俗分,如寿诞清供,婚喜清供,成人清供等。岁朝,阴历正月初一。无名之供,是在非节日之时随心无来由地摆上几样物什。郑板桥在《寒梅图》题诗中说:“寒家岁末无多事,插枝梅花便过年。”
                “清供”,由佛前供花发展而来,而后发展成为诗礼之家厅堂和书斋陈设的各种古器、文房、书画、金石、盆景等精雅之物。《晋书·刘毅传》记载:“初,桓玄于南州起斋,悉画盘龙于其上,号为盘龙斋。”意思是桓玄在自己居住的地方画满盘龙,命名“盘龙斋”,结果兵败后却被刘毅占据。


                IP属地:河南8楼2022-09-26 19:28
                回复
                  月饼是古代中秋拜祭月神的供品,以祈求家人平安、吉祥如意。自唐代始,吃月饼成为中秋节节日食俗,象征着团圆和睦。北宋时在宫廷内流行,后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
                  宋人李流谦《食藕》:
                  君看入口处,一片疑嚼雪。
                  杨万里《小集食藕极嫩》:
                  轻拈愁欲碎,未嚼已先销。
                  唐代沈俊:
                  柏子香中霁日妍,一瓶清供晓窗前;
                  玉梅破蕊先含笑,春色今年胜旧年。


                  IP属地:河南9楼2022-09-26 19:42
                  回复
                    荆浩将唐代山水画向前推进,创全景式山水图式。北宋初期,画家多学五代荆浩之画风,追求形似。荆浩认为“山水之象,气势相生”。画家不仅要表现出峰、峦、岭等不同地貌特征,而且要把山水作为广大空间中互有联系的统一整体来描绘,即所谓:“其上峰峦虽异,其下岗岭相连,掩映林果,依稀远近。”
                    《庄子·渔父篇》说:“真者,精诚之至也。”又说:“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董其昌创立了山水画“南北宗”一说,指出李思训是“北宗之祖”,王维是“南宗之祖”,并曾经在《画旨》中明确指出“文人之画,自王右丞始”。
                    李思训曾经因为擅画,被皇帝命令当众作画,自觉有损将军身份,甚至十分后悔自己长于丹青。王维改造了青绿山水的风格并创造了水墨山水之后,文人画、山水画成了文士们抒发情志、显示才华的高雅之事。


                    IP属地:河南10楼2022-09-29 10:5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