翼龙吧 关注:844贴子:2,064
  • 6回复贴,共1

【翼龙目超详细介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给WIKI


IP属地:马来西亚1楼2010-06-18 22:03回复
    翼龙目
    化石时期: 220-65 Ma
    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晚期
    保护状况: 化石
    科学分类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纲: 蜥形纲 Sauropsida
    (未分级) 主龙类 Archosauria
    目: 翼龙目 Pterosauria
    Kaup, 1834
    亚目
    喙嘴翼龙亚目 Rhamphorhynchoidea (并系群)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翼龙目(Pterosauria),希腊文意思为“有翼蜥蜴”,是一个飞行爬行动物的演化支。 它们生存於三叠纪晚期到白垩纪末期,约2亿2,000万年前到6,550万年前。翼龙类是第一种能够动力飞行的脊椎动物。它们的翼是由皮肤、肌肉、与其他软组织构成的膜,膜从胸部延展到极长的第四手指上。较早的物种有长而布满牙齿的颌部,以及长尾巴;较晚的物种有大幅缩短的尾巴,而且缺乏牙齿。翼龙类的体型有非常大的差距,从小如鸟类的森林翼龙,到地球上曾出现的最大型飞行生物,例如风神翼龙与哈特兹哥翼龙。
    翼龙类常被大众媒体当成恐龙,但这是错误的。恐龙指的是特定的陆地爬行动物,包括蜥臀目与鸟臀目,并不包括翼龙类、鱼龙类、蛇颈龙类、沧龙类。这群动物通常被大众俗称为翼手龙(Pterodactyls),希腊文意思为“有翼的手指”。
    科罗拉多斯翼龙(Coloborhynchus piscator)属於翼手龙亚目
    


    IP属地:马来西亚2楼2010-06-18 22:06
    回复
      2025-07-31 08:20:19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发现历史
      第一个翼龙化石是在1784年由义大利自然学家Cosimo Collini发现。Collini当时将这些动物误认为海生动物,将它们的长前肢充当桨来使用。一些科学家持续支持这个海生动物假设,直到1830年,德国动物学家Johann Georg Wagler仍提出翼手龙属的前肢是用来游泳的。在1809年,乔治·居维叶(Georges Cuvier)将一个在德国发现的物种命名为翼手龙属(Ptero-dactyle),并首次提出这种动物是种飞行动物。然而因为科学名称的标准化,翼手龙属的正式属名改成Pterodactylus。
      自从1784年在索伦霍芬石灰岩层(年代属於侏罗纪晚期)发现第一个翼龙类化石后,当地沉积层已发现29种翼龙类。在1828年,玛丽·安宁(Mary Anning)在英国莱姆里吉斯发现著名的双型齿翼龙。在1834年,Johann Jakob Kaup建立翼龙目(Pterosauria);然而,在最早期的研究中,有时会采用Ornithosauria(意为「鸟类蜥蜴」)一词。
      古老翼手龙(Pterodactylus antiquus)模式标本的素描,由理查德·莱德克在1888年绘制。

      古魔翼龙(Anhanguera santanae)的头颅骨,发现於巴西桑塔纳组
      


      IP属地:马来西亚3楼2010-06-18 22:11
      回复
        演化与灭绝
        起源
        翼龙类的骨骼结构因为适应飞行而有大幅改变,而且没有它们最直接祖先的描述,所以目前对翼龙目的起源了解不多。因为它们的踝部结构,翼龙类被认为与恐龙是近亲。目前已有数个相关理论,其中近年最盛行的是类似Scleromochlus的鸟颈类主龙,或者是类似沙洛维龙的原蜥形目动物。目前至少有一位翼龙类专家,大卫·安文(David Unwin),认为这些动物因为个别的生理特徵,都不符合翼龙类祖先的假设。
        为翼龙类被证实没有树栖生活的演化适应,所以它们的飞行演化途径被认为跟鸟类不同路线,鸟类的飞行演化途径是「从树往下的」。大多数方案认为翼龙类从长腿的陆地奔跑动物演化而来,如Scleromochlus taylori或沙洛维龙,上述两者都有皮膜,从后腿延展至身体或尾巴。这些研究显示翼龙类的飞行演化途径是「从地面往上」,或是攀爬悬崖。
        在2008年,一份研究显示最早的翼龙类是群树栖、食虫的小型动物。
        种系发生学与分类
        在历史上,翼龙目的科学分类是很困难的,因为它们的化石纪录有许多间断。许多新发现填补了这些间断。传统上,翼龙目被分为两个亚目:
        i)喙嘴翼龙亚目(Plieninger, 1901):一群早期、原始翼龙类,许多物种有长尾巴,翼上有短指骨。它们体型小,手指仍然适合攀爬。它们出现在晚三叠纪,持续到晚侏罗纪。喙嘴翼龙类是并系群,翼手龙类从它们演化而来,而非两者有共同祖先;所以随者亲缘分支分类法研究的增加,本名词逐渐很少在科学文献中出现。
        ii)翼手龙亚目(Plieninger, 1901):更多样性的翼龙类,有短尾巴,翼上有长指骨。它们出现在中侏罗纪,在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中灭绝。
        以下列表是根据大卫·安文(David Unwin)在2006年的研究:
        翼龙目 PTEROSAURIA
        喙嘴翼龙亚目 Rhamphorhynchoidea (并系群)
        双型齿翼龙科 Dimorphodontidae
        蛙嘴龙科 Anurognathidae
        曲颌形翼龙科 Campylognathoididae
        喙嘴翼龙科 Rhamphorhynchidae
        翼手龙亚目 Pterodactyloidea
        鸟掌翼龙超科 Ornithocheiroidea
            帆翼龙科 Istiodactylidae
            鸟掌翼龙科 Ornithocheiridae
            无齿翼龙科 Pteranodontidae
            夜翼龙科 Nyctosauridae
        梳颌翼龙超科 Ctenochasmatoidea
            鹅喙翼龙科 Gallodactylidae
            翼手龙科 Pterodactylidae
        梳颌翼龙科 Ctenochasmatidae
        准噶尔翼龙超科 Dsungaripteroidea
        德国翼龙科 Germanodactylidae
        准噶尔翼龙科 Dsungaripteridae
        神龙翼龙超科 Azhdarchoidea
        朝阳翼龙科 Chaoyangopteridae
            Lonchodectidae科
        古神翼龙科 Tapejaridae
        神龙翼龙科 Azhdarchidae
        灭绝
        一般认为早期鸟类的竞争,导致许多翼龙类灭绝。到了白垩纪末期,只有发现大型翼龙类;而较小的物种灭绝,生态位由鸟类取代。但是,化石纪录中缺乏小型翼龙的现象也可能是因为它们的骨架脆弱、难以保存所致。白垩纪末灭绝事件灭绝了恐龙、翼龙类、与许多其他动物。其他人提出大多数翼龙类往依靠海洋的生活发展。所以当这次灭绝事件严重地影响翼龙类赖以为生的海洋生物时,翼龙类灭绝了。
        著名属
        准噶尔翼龙(Dsungaripterus)翼展长3公尺,口鼻部中线有个独特的头冠,颌部长、狭窄、弯曲、顶端尖。准噶尔翼龙生存於白垩纪早期。
        无齿翼龙(Pteranodon)长达1.8公尺,翼展长7.5公尺,生存於白垩纪晚期。
        翼手龙属(Pterodactylus)翼展长50到75公分,生存於侏罗纪晚期的湖岸。
        南翼龙(Pterodaustro)是种生存於南美的白垩纪翼龙类,翼展长1.33公尺,有超过500颗长而狭窄的牙齿,可能用来过滤食物,类似现代红鹤。如同红鹤,南翼龙的食性可能导致它们的外表呈粉红色泽。南翼龙是首次在南美洲发现的翼龙类。
        风神翼龙(Quetzalcoatlus)翼展长10到11公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飞行动物。它生存於白垩纪晚期。
        喙嘴翼龙(Rhamphorhynchus)生存於侏罗纪,尾端有标状物,可能用来在飞行中稳定尾巴。
        生存於三叠纪晚期的Scleromochlus taylori,可能是翼龙类组先的近亲

        喙嘴翼龙(Rhamphorhynchus muensteri)生存於晚侏罗纪,属於喙嘴翼龙亚目

        浙江翼龙(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生存於白垩纪的中国,属於神龙翼龙科
        


        IP属地:马来西亚9楼2010-06-18 22:46
        回复
          大众文化
          翼龙类是大众文化中的一个主题。一般大众常使用翼手龙(Pterodactyl)来称呼这些中生代飞行爬行动物,这名词所形容的动物外表经常是无齿翼龙,或是其他翼龙类的特别种,或是数个物种的幻想混合体。许多儿童的玩具与卡通节目将翼手龙(Pterodactyls)描绘成有类似无齿翼龙的冠饰,加上类似喙嘴翼龙的长尾巴与牙齿,这种结合生物从未实际存活过。然而,有一种翼龙类的确有无齿翼龙的冠饰,而且有牙齿;玩具翼龙(Ludodactylus)的学名字意思为“玩具翼手龙”,因为它外表类似儿童的翼手龙玩具外貌。幻想中的翼手龙还出现在阿瑟·柯南·道尔(Arthur Conan Doyle)的书籍《失落的世界》(The Lost World),以及1933年的电影《金刚》(King Kong)。《哥吉拉》系列电影中的飞行怪兽拉顿(ラドン)的名称与形象来自於翼龙类。
          活生翼龙恶作剧
          在伦敦新闻画报1856年2月9日的第166页里,报导宣称在法国的圣迪济耶到南锡之间的地铁隧道,一群工人挖掘到侏罗纪石灰岩层时,一只大型动物从里面跌了出来。它拍动了它的翅膀,叫了几声就死了。根据工人的说法,这个动物翼展长达10呎,四肢都附有膜,黑色皮革般皮肤,嘴巴里有牙齿,脚掌上有利爪。一个当地古生物学学生将这动物鉴定为翼手龙(Pterodactyl)。
          这个故事是个恶作剧,导因於法国与普鲁士在古生物学上的竞争。巴伐利亚州的索伦霍芬石灰岩层发现了许多有价值的化石,包括始祖鸟,都被德国古生物学家骄傲地发表。故事中隧道是挖穿与索伦霍芬石灰岩层年代相似的石灰岩层,故事背后隐藏了法国的竞争心态。


          IP属地:马来西亚10楼2010-06-18 22:47
          回复
            绝对的好贴!顶一个。


            IP属地:天津11楼2010-06-18 23:00
            回复
              很好


              12楼2010-06-19 08: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