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了吧内大佬的图片和其他地方搜到的教程,这个贴只是只是整理了一下!
有错误的地方请大佬指出
一:使用方法
1.
新版本5.37有兼容性问题会把USB盘卡掉线 ,不推荐用于移动硬盘
用硬盘盒的推荐5.23版!
5.23汉化版下了好几个,选择NVME硬盘的时候会弹出错误信息,用不了
这个下载地址应该是官网原地址,只能用迅雷下载
下载地址:http://hdd.by/Victoria/Victoria523.zip
2.
CMR硬盘不要分区! 直接扫
SMR硬盘需要写满再扫,空盘会作弊,读的是缓存
3.
关掉所有后台运行的软件,避免造成干扰,关闭电脑自动睡眠/休眠。
语言切换成英文,增加稳定性(新版本汉化文件是5.23的,碰上新字段直接报错)
受系统干扰挺大,扫的时候不要反复去切窗口或者占用系统资源,不然容易卡深灰块
4.
点击菜单栏的“Setting”,之后点击弹出窗口上方的“Tests options”
“Enable breaking internal loops”(即启用断开的内部循环)、
“Dark-gray”(深灰块在日志中显示位置)
“Green”(即绿色块在日志中显示位置)
三项选中,其他选项保持默认,然后点右上角红叉即保存。
5.
主界面右边选择需要检测坏道的盘符
点击“Test & Repair”( 即测试/维修;绿色医疗箱图标)
点击“Scan”即可开始扫描(倒计时左边的Grid(曲线)勾选项可以切换网格和曲线)
6.
检测标准参考块的颜色,三种灰色一般认为良好,绿块及以下需要重点关注
右侧会显示速度、检测进程百分比、预计剩余时间。
二:查看深灰色/绿块/橙块/坏块
1.
具体可见log日志中(即victoria软件下方日志处,会以红色字体显示)
【Blockstart at xxx(就是那个块)=延迟xxx ms(对应块的不同颜色)】
双击可以打开日志进行查看保存
2
白灰色为25ms以下,表示非常好
浅灰色为25ms-100ms之间,表示良好
深灰块为100ms—250ms之间,110ms,125ms基本上都不用理(延时高的话复扫)
绿块为250ms—1000ms之间,必须复扫
橙色表示可能有坏道,复扫如果还存在最好退货
红色表示有坏道,复扫如果还存在必须退货
Err表示错误块,复扫如果还存在表示硬盘已坏
深灰色和绿色会提示但没有warning
橙色及以上都会提示并有【Warning】,根据【xxx ms】查询具体是哪些块的延迟较高
3.

上图为深灰块,Block start at xxxxxx =109ms和125ms,在100—250ms之间,以供参考
扫描日志保存在Victoria-LOGS-硬盘名称-eventlog文档
三:如何对块进行复扫?
查看【Block start at XXXXXXXX (XXX GB) = XXX ms】找到对应块
鼠标右键 copy selected test 先保存对应块的位置到记事本
比如对上图的Block start at 497743872 (255 GB) = 109 ms 进行复扫
上面的[Start LBA](即起始块)和[End LBA](即结束块)里重新扫描,前后加一些块
(建议前后至少加减10万个块左右)
比如[Start LBA]里填497643872,[End LBA]里填497843872,然后点击Scan

四:硬盘修复教程:先做好备份
Ignore(忽略):
扫描时发现坏道和超时的磁道时不处理,只检测不修复。
Erase(擦除):
扫描时发现坏道和读取超时的扇区坏道进行擦除处理,对逻辑坏道(CRC错误)修复效果较好
Remap(重新映射):
重新定义坏块的LBA地址,将坏道写入到坏道列表G-list中
硬盘生产时都会有保留容量,用保留容量内的好地址替换坏块,适合少量坏扇区的修复。
Refresh(刷新):
没啥用
如果有大量色块,先用Erase(擦除)进行全盘擦写timeout,ms(超时)改100-250ms,看是否减少坏道
然后再使用Remap(重新映射),记得在timeout,ms(超时)那一栏填写合适的超时值,建议先修改为250ms,扫描多次后再修改为150ms扫描,应该可以将多数色块扫描进G表。
有错误的地方请大佬指出
一:使用方法
1.
新版本5.37有兼容性问题会把USB盘卡掉线 ,不推荐用于移动硬盘
用硬盘盒的推荐5.23版!
5.23汉化版下了好几个,选择NVME硬盘的时候会弹出错误信息,用不了
这个下载地址应该是官网原地址,只能用迅雷下载
下载地址:http://hdd.by/Victoria/Victoria523.zip
2.
CMR硬盘不要分区! 直接扫
SMR硬盘需要写满再扫,空盘会作弊,读的是缓存
3.
关掉所有后台运行的软件,避免造成干扰,关闭电脑自动睡眠/休眠。
语言切换成英文,增加稳定性(新版本汉化文件是5.23的,碰上新字段直接报错)
受系统干扰挺大,扫的时候不要反复去切窗口或者占用系统资源,不然容易卡深灰块
4.
点击菜单栏的“Setting”,之后点击弹出窗口上方的“Tests options”
“Enable breaking internal loops”(即启用断开的内部循环)、
“Dark-gray”(深灰块在日志中显示位置)
“Green”(即绿色块在日志中显示位置)
三项选中,其他选项保持默认,然后点右上角红叉即保存。
5.
主界面右边选择需要检测坏道的盘符
点击“Test & Repair”( 即测试/维修;绿色医疗箱图标)
点击“Scan”即可开始扫描(倒计时左边的Grid(曲线)勾选项可以切换网格和曲线)
6.
检测标准参考块的颜色,三种灰色一般认为良好,绿块及以下需要重点关注
右侧会显示速度、检测进程百分比、预计剩余时间。
二:查看深灰色/绿块/橙块/坏块
1.
具体可见log日志中(即victoria软件下方日志处,会以红色字体显示)
【Blockstart at xxx(就是那个块)=延迟xxx ms(对应块的不同颜色)】
双击可以打开日志进行查看保存
2
白灰色为25ms以下,表示非常好
浅灰色为25ms-100ms之间,表示良好
深灰块为100ms—250ms之间,110ms,125ms基本上都不用理(延时高的话复扫)
绿块为250ms—1000ms之间,必须复扫
橙色表示可能有坏道,复扫如果还存在最好退货
红色表示有坏道,复扫如果还存在必须退货
Err表示错误块,复扫如果还存在表示硬盘已坏
深灰色和绿色会提示但没有warning
橙色及以上都会提示并有【Warning】,根据【xxx ms】查询具体是哪些块的延迟较高
3.

上图为深灰块,Block start at xxxxxx =109ms和125ms,在100—250ms之间,以供参考
扫描日志保存在Victoria-LOGS-硬盘名称-eventlog文档
三:如何对块进行复扫?
查看【Block start at XXXXXXXX (XXX GB) = XXX ms】找到对应块
鼠标右键 copy selected test 先保存对应块的位置到记事本
比如对上图的Block start at 497743872 (255 GB) = 109 ms 进行复扫
上面的[Start LBA](即起始块)和[End LBA](即结束块)里重新扫描,前后加一些块
(建议前后至少加减10万个块左右)
比如[Start LBA]里填497643872,[End LBA]里填497843872,然后点击Scan

四:硬盘修复教程:先做好备份
Ignore(忽略):
扫描时发现坏道和超时的磁道时不处理,只检测不修复。
Erase(擦除):
扫描时发现坏道和读取超时的扇区坏道进行擦除处理,对逻辑坏道(CRC错误)修复效果较好
Remap(重新映射):
重新定义坏块的LBA地址,将坏道写入到坏道列表G-list中
硬盘生产时都会有保留容量,用保留容量内的好地址替换坏块,适合少量坏扇区的修复。
Refresh(刷新):
没啥用
如果有大量色块,先用Erase(擦除)进行全盘擦写timeout,ms(超时)改100-250ms,看是否减少坏道
然后再使用Remap(重新映射),记得在timeout,ms(超时)那一栏填写合适的超时值,建议先修改为250ms,扫描多次后再修改为150ms扫描,应该可以将多数色块扫描进G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