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水中硅酸盐的含量分布与变化
海水中硅的浓度受地质和生物两过程的影响,海洋中磷酸盐含量随海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硅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有它的特别之处。
1.水平分布
海水中H4SiO4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通常为0.007~0.11 mmoldm-3。
表层海水中,因有硅藻等生长繁殖,使硅的含量大为降低。以SiO2计,有时可低于0.02μmol.dm-3。
深层海水中可从数十至200 μmoldm-3以上。
南极和印度洋深层水中:4.3μmol.dm-3;
西北太平洋深层水中:6.1μmol.dm-3。
世界大洋中硅的含量比较:
大西洋南部水深1000米到海底的水层:20~57μmol.dm-3;
印度洋: 40~78μmol.dm-3;
太平洋北部和东北部:170μmol.dm-3;
白令海东部与太平洋毗邻的海区:最大,180~200μmol.dm-3,有时220μmol.dm-3。
深水中硅含量由大陆径流量最大的大西洋朝着大陆径流最小的太平洋的方向显著增加,这是由世界大洋环流的方向和生物的循环所决定的。
2.垂直分布
主要特点是:
中间水层硅的含量没有最大层,而是随深度而逐渐地增加。
在深海盆地和海沟水域中,硅酸盐的含量的垂直分布往往出现最大值(见下图1),此最大值可能处于颗粒硅被溶解的主要水层之中。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层水中含量比大西洋深层水高得多。
3.季节变化
在相同纬度海区溶解硅酸的季节变化与溶解无机磷、氮化物相似。
春季:大为减少,但不致至零;
夏季:有一定程度回升;
冬季:迅速提高。
硅循环过程与磷、氮不同:
氮和磷的再生必须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释放。
硅质残骸主要是靠海水对它的溶解作用。
4.河口区硅酸盐的转移
转移的机理
河水与海水混合,pH升高,使Fe3+、Al3+形成Al(OH)3和Fe(OH)3。
盐度增加促使胶体沉淀并化学吸附海水中的活性硅,转化为铁、铝硅酸盐化合物。
硅也可能附着在其它悬浮颗粒表面上成为多相矿粒而沉入海底。
海水中硅的浓度受地质和生物两过程的影响,海洋中磷酸盐含量随海区和季节的不同而不同。硅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有它的特别之处。
1.水平分布
海水中H4SiO4含量变化范围较大,通常为0.007~0.11 mmoldm-3。
表层海水中,因有硅藻等生长繁殖,使硅的含量大为降低。以SiO2计,有时可低于0.02μmol.dm-3。
深层海水中可从数十至200 μmoldm-3以上。
南极和印度洋深层水中:4.3μmol.dm-3;
西北太平洋深层水中:6.1μmol.dm-3。
世界大洋中硅的含量比较:
大西洋南部水深1000米到海底的水层:20~57μmol.dm-3;
印度洋: 40~78μmol.dm-3;
太平洋北部和东北部:170μmol.dm-3;
白令海东部与太平洋毗邻的海区:最大,180~200μmol.dm-3,有时220μmol.dm-3。
深水中硅含量由大陆径流量最大的大西洋朝着大陆径流最小的太平洋的方向显著增加,这是由世界大洋环流的方向和生物的循环所决定的。
2.垂直分布
主要特点是:
中间水层硅的含量没有最大层,而是随深度而逐渐地增加。
在深海盆地和海沟水域中,硅酸盐的含量的垂直分布往往出现最大值(见下图1),此最大值可能处于颗粒硅被溶解的主要水层之中。
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深层水中含量比大西洋深层水高得多。
3.季节变化
在相同纬度海区溶解硅酸的季节变化与溶解无机磷、氮化物相似。
春季:大为减少,但不致至零;
夏季:有一定程度回升;
冬季:迅速提高。
硅循环过程与磷、氮不同:
氮和磷的再生必须在细菌的作用下分解释放。
硅质残骸主要是靠海水对它的溶解作用。
4.河口区硅酸盐的转移
转移的机理
河水与海水混合,pH升高,使Fe3+、Al3+形成Al(OH)3和Fe(OH)3。
盐度增加促使胶体沉淀并化学吸附海水中的活性硅,转化为铁、铝硅酸盐化合物。
硅也可能附着在其它悬浮颗粒表面上成为多相矿粒而沉入海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