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见许多人认为夏目雫最后过于悲伤,失去了心,成为了伯奇。但实际上我玩游戏时一直是深信的夏目雫因为过于悲伤而抑制不住情感,得到了心。以下给出一些文字作为证明:
这是true end中直哉和禀告别时对话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是“冲击太大,无法制御自己的感情”,结合传说中伯奇看到中村家的少爷,逐渐的从无心到有心,从无情到无法控制感情,这里明显说明了雫最后是得到了心,失去了伯奇之力。
另外作为辅助证明,雫的伯奇之力有两大指标可以作为推断:
1、吹能继续存在,因为吹的存在是因为禀暴走的时候雫不断地喝下铜杯中的水(即禀的才能之力),所以只要雫还没有失去伯奇之力,吹就能一直存在。(下图是雫线中最后吹即将消失时的话,辅助证明一旦雫得到了心,吹的存在就会削弱以致消失,雫线的最后吹也确实消失了)
2、吹通过伯奇之力暂时封闭(拿走)了禀的才能,具现为吹。所以因为吹的伯奇之力还在,所以禀的才能无法恢复。而在true end中,禀为什么会得到才能呢?据我推断,就是因为夏目圭的死亡导致夏目雫伤心过度,无法抑制感情,得到了人之心,失去了伯奇之力。此时吹的才能也归还到禀的身上,也就随之有了禀获得穆尔展的“白金之X”那个奖项,剧情这么讲是十分合理的。

综上,我认为夏目雫是得到了心,不再是伯奇了。至于为什么夏目雫跟着禀走,我有点忘了中间细节了,但可以这么理解,在true end中直哉是不进入雫线的,也就是对于雫来说,和直哉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而雫和禀才是真正的至交(毕竟有禀暴走的事件存在),雫喝下了禀的一部分,所以在游戏中也提到了直哉感觉“雫和禀十分的相似”,一级雫和禀相遇时提到过“感觉很早就认识了”类似的关系很好的话。所以在true end中,雫不是因为成为伯奇,没有了心才离开;而是因为对于雫而言,直哉本就不如禀重要。所以要避免因为通过雫线而认为“直哉对雫是最重要的存在”这一误判,否则玩家就会误认为雫是失去了心才不顾念和直哉的感情离开了直哉,实际上雫跟着禀离开是完全合理的剧情。一切都是设定上非要让夏目圭死,也就成就了“各奔东西”的结局。
下图是禀离开直哉的原因描述。

至于禀为何非常冷漠,我觉得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夏目圭的死给了她冲击,她也得到了才能,海外的经历也使他有所变化(舞台上禀的冷漠可以理解为圭的死一时造成的,直哉和禀告别前禀的立绘还是如往常的小鸟依人的形象,但回来后就没有了);另一方面我认为扶他自有点过度描绘禀的冷漠了,就是为了加深true end中带入直哉视角后内心的凄凉、落寞。 就我个人观点,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过度描绘的理解,毕竟禀还是在意“约定之地”的,不是真的变的和直哉形同路人了。究其原因是扶他自为了让作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才过度描绘禀的冷漠,辅助营造“被抛弃、留在原地,而往日的朋友都已经奔跑许久”的落寞感。就我个人而言,樱之诗除了故事比较精彩丰富意外,最关键的是true end中直哉最后“留在原地,朋友都各奔东西”的落寞感,没有这个氛围,这个故事不会那么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当然,扶他自也为了缓和这个氛围,设置了影子、紫发妹子、露梨涡、玲菜来缓和凄凉氛围。

这是true end中直哉和禀告别时对话的一部分,可以看到是“冲击太大,无法制御自己的感情”,结合传说中伯奇看到中村家的少爷,逐渐的从无心到有心,从无情到无法控制感情,这里明显说明了雫最后是得到了心,失去了伯奇之力。
另外作为辅助证明,雫的伯奇之力有两大指标可以作为推断:
1、吹能继续存在,因为吹的存在是因为禀暴走的时候雫不断地喝下铜杯中的水(即禀的才能之力),所以只要雫还没有失去伯奇之力,吹就能一直存在。(下图是雫线中最后吹即将消失时的话,辅助证明一旦雫得到了心,吹的存在就会削弱以致消失,雫线的最后吹也确实消失了)
2、吹通过伯奇之力暂时封闭(拿走)了禀的才能,具现为吹。所以因为吹的伯奇之力还在,所以禀的才能无法恢复。而在true end中,禀为什么会得到才能呢?据我推断,就是因为夏目圭的死亡导致夏目雫伤心过度,无法抑制感情,得到了人之心,失去了伯奇之力。此时吹的才能也归还到禀的身上,也就随之有了禀获得穆尔展的“白金之X”那个奖项,剧情这么讲是十分合理的。

综上,我认为夏目雫是得到了心,不再是伯奇了。至于为什么夏目雫跟着禀走,我有点忘了中间细节了,但可以这么理解,在true end中直哉是不进入雫线的,也就是对于雫来说,和直哉的感情并没有那么深,而雫和禀才是真正的至交(毕竟有禀暴走的事件存在),雫喝下了禀的一部分,所以在游戏中也提到了直哉感觉“雫和禀十分的相似”,一级雫和禀相遇时提到过“感觉很早就认识了”类似的关系很好的话。所以在true end中,雫不是因为成为伯奇,没有了心才离开;而是因为对于雫而言,直哉本就不如禀重要。所以要避免因为通过雫线而认为“直哉对雫是最重要的存在”这一误判,否则玩家就会误认为雫是失去了心才不顾念和直哉的感情离开了直哉,实际上雫跟着禀离开是完全合理的剧情。一切都是设定上非要让夏目圭死,也就成就了“各奔东西”的结局。
下图是禀离开直哉的原因描述。

至于禀为何非常冷漠,我觉得一方面可以理解为夏目圭的死给了她冲击,她也得到了才能,海外的经历也使他有所变化(舞台上禀的冷漠可以理解为圭的死一时造成的,直哉和禀告别前禀的立绘还是如往常的小鸟依人的形象,但回来后就没有了);另一方面我认为扶他自有点过度描绘禀的冷漠了,就是为了加深true end中带入直哉视角后内心的凄凉、落寞。 就我个人观点,我更倾向于第二种过度描绘的理解,毕竟禀还是在意“约定之地”的,不是真的变的和直哉形同路人了。究其原因是扶他自为了让作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才过度描绘禀的冷漠,辅助营造“被抛弃、留在原地,而往日的朋友都已经奔跑许久”的落寞感。就我个人而言,樱之诗除了故事比较精彩丰富意外,最关键的是true end中直哉最后“留在原地,朋友都各奔东西”的落寞感,没有这个氛围,这个故事不会那么印象深刻,难以忘怀;当然,扶他自也为了缓和这个氛围,设置了影子、紫发妹子、露梨涡、玲菜来缓和凄凉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