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色幽默》
作词:周杰伦
作曲:周杰伦
编曲:钟兴民
—— 一首歌转调 5 次,听起来却依旧浑然天成。20 年后的聆听建议:把它的乐理吃透,音乐课上用这首歌来做曲式分析,你就是最闪亮的存在!
这首歌深刻的描述着周杰伦内心的感情世界,剖开记忆看着女友离去的时刻。编曲上动用了十二人编制的弦乐团加上传统英伦摇滚 Band 的演奏,呈现出一种 Brit Pop 复古风格。
和之前的《可爱女人》、《星晴》一样,这也是一首使用了常规和弦套路却又有着较大革新的作品。
这首歌整体来说是 Bb 大调,最后终止在 Db 大调,其中有整整 5 次转调。
关键亮点都从副歌开始:

副歌开始就转调,B♭ 和弦接 E♭m7 和弦,也就是 I 级转 IV 级小和弦,到这里都还算正常。
然而,在 E♭m7 和弦之后,E♭m7- A♭7 -D♭,也就是来了一番 D♭ 大调的 II - V - I ,于是成功转到了 D♭ 大调。
D♭ 大调的关系小调是 B♭ 小调,所以其实你也可以视为是同主音大调转小调的用法(B♭ 大调 - B♭ 小调)。
转调其实也不算特别厉害的技巧,但是,《黑色幽默》好听在它的转调在旋律上听起来不露痕迹, 而且都是在和弦使用的中途转调(不是像那些莫名奇妙地在结尾强行升一个调的歌)。
例如副歌第一小节是 B♭ 大调 I 级和弦,此时的旋律音是 5345, 第二小节的前两拍使用 B♭ 大调旋律音 5, 到了后两拍就用的是新调 D♭ 大调的旋律 2→4 (如果是原调的话旋律音是 4、#5,明显已经出现了和弦外音),也就是说虽然都在一个和弦里面,但是前半截像没转调,后半截就转过去了。
这个技法和转调狂魔飞儿乐队啊方大同啊还是有点区别的。而往后前进,旋律依然在 D♭ 大调中发展,发展出 I-VI-II-V……慢着!咦,没有 V?真的没有……取而代之的是接了一个 Bsus2(♭VII)和弦,这是为什么呢?

(原图来自 neo 老师《玩转和声》课程)
原来,在这个 ♭VII 级和弦后面,有一个 A♭sus 和弦,它是 D♭ 大调的 V 级和弦。于是这一段的和弦走向,从:I - VI - II - V 变成了:I - VI - II -♭VII-V
后三个和弦 II -♭VII-V,这里的 ♭VII 级其实是作为了 V 级的替代来使用,属于后门和弦的用法。关于后门和弦,此处如果展开的话咱要聊到天亮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去了解。但憋了这么一个大招酝酿出了 V 级,接下来竟然没有解决到 I 级?是的,周杰伦在这里又要转(zhuang)调(bi)了。故技重施,来一次 B♭ 大调的 II - V - I ,转回到 B♭ 大调上,愉快地开始了第二段副歌。

第二段副歌,结束在了 D♭ 大调。不断被挑逗的神经也终于可以平息,达到大和谐,此时这首歌已经有了 3 次转调了。

然而你以为这样转调就消停了吗?间奏和尾奏里还有转调和离调…
最后我们来数一下到底转了几次离了几次:

5 次转调,2 次离调……
这个优秀的作品充分展示了音乐不仅仅是感性, 而且需要庞大的知识量与精妙的构思。你真的以为周杰伦是真的坚信他说的「音乐,随性就好」了?只是人家不想把后面的缜密思考说出来吓坏你而已。
这首歌堪称是放大招作品,我每次重新听都能听到一些新的感觉。另外,这首歌是专业声乐考试九级的男声考试曲目,对气息要求较高,是男歌手唱功的一块试金石。演唱上,高音区的声音很容易像是硬挤出来的,仿佛要周董本尊才不刺耳难受。如果你硬要模仿,小心吓到身旁的小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