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非专业数据,仅做个人经验分享。)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十几年前开始基本上已经是赣南地区最响亮的招牌,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把治病的最终希望指向这里。一附院管理层也很重视病人的就医体验,有很多提高服务的制度,所以一附院在病人的满意度方面,不会太低。
按理说这样的医院,员工应该会因为有这么一个金招牌而自信满满,工作很有成就才对。但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根据相关人士爆料,一附院曾经以编制招聘进来的员工,绝大部分并没有编制,甚至有员工认为人事部门是否欺骗别人入职的嫌疑。不过,笔者进一步打听发现,这类员工虽然没有编制,但工作待遇的的确确是按编制员工(或称正式员工)标准执行的,所以在医院领导承诺会补齐编制后,这些员工也就慢慢安静下来,但是内心的隔阂还是得等编制捏在手上那一刻才会解除吧。
如果说拥有正式员工待遇,满意度至少还能保持乐观,那么接下来要谈的员工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完全统计,一附院拥有接近一半员工基数的合同制员工,根据一些访谈和调查,笔者发现这部分员工在一附院几乎是“外人”一般的待遇。部分员工告知笔者,一附院人事部门曾经许诺第二个合同期后,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就会和正式员工待遇一样(一个合同期为5年)。但是随着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合同制员工签署第二个合同后,他们的待遇仅仅是年终奖和正式员工一样,其他的差距丝毫未变。有员工质问人事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你不满意可以申请离职”“我们医院又不会招不到人”“你自己什么身份招进来的自己没点数吗”等等,让这些本来满腔热血的员工,本来准备奉献青春的员工对医院产生被排斥,被区别对待的愤怒与不满。(劳动合同制员工具体待遇差别数据无法获得,但是根据统计包括极低的住房公积金,不发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为主,其他待遇均有明显差别)
而此时正好是赣州公立医院改革大成功的时期,赣州除了两个附院,其他医院均已完成公立医院人员改革,不再拥有劳动合同员工,全体员工均纳入编制备案制管理。一附院以“我们是省级单位,不受此项管理”为由,拒绝了医院人员改革。
高傲就会有代价,后面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样,现在赣州招医护,所有人都是优先看着人民医院,人民医院进不去,才会不得不考虑一附院,甚至宁愿去妇保,市立也不愿意去一附院,部分一附院在职的合同制员工直接跳槽。这就给大家产生了一附院员工离职频繁的现象。
按道理来说,这种危机感应该让一附院人事部门紧张了吧,应该要想办法稳住员工了吧。很可惜,他们的做法让笔者大跌眼镜,人事部门不但不觉得有异常,反而开始捣鼓更加离谱的员工身份“劳务派遣”,就相当于把员工都外包了,员工的待遇都和他无关了。整整三年,一附院人事部门除了让步了一个极低的住房公积金缴纳以外,没给这一半员工任何更好的待遇。
一附院已经连续好几年不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了。可能他们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吧。最后希望一附院金字招牌不要砸在本届人事部门手里。
“赣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从十几年前开始基本上已经是赣南地区最响亮的招牌,四面八方的人都会把治病的最终希望指向这里。一附院管理层也很重视病人的就医体验,有很多提高服务的制度,所以一附院在病人的满意度方面,不会太低。
按理说这样的医院,员工应该会因为有这么一个金招牌而自信满满,工作很有成就才对。但是事实似乎并非如此。根据相关人士爆料,一附院曾经以编制招聘进来的员工,绝大部分并没有编制,甚至有员工认为人事部门是否欺骗别人入职的嫌疑。不过,笔者进一步打听发现,这类员工虽然没有编制,但工作待遇的的确确是按编制员工(或称正式员工)标准执行的,所以在医院领导承诺会补齐编制后,这些员工也就慢慢安静下来,但是内心的隔阂还是得等编制捏在手上那一刻才会解除吧。
如果说拥有正式员工待遇,满意度至少还能保持乐观,那么接下来要谈的员工就没那么幸运了。
不完全统计,一附院拥有接近一半员工基数的合同制员工,根据一些访谈和调查,笔者发现这部分员工在一附院几乎是“外人”一般的待遇。部分员工告知笔者,一附院人事部门曾经许诺第二个合同期后,劳动合同员工的待遇就会和正式员工待遇一样(一个合同期为5年)。但是随着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合同制员工签署第二个合同后,他们的待遇仅仅是年终奖和正式员工一样,其他的差距丝毫未变。有员工质问人事部门得到的答复是“你不满意可以申请离职”“我们医院又不会招不到人”“你自己什么身份招进来的自己没点数吗”等等,让这些本来满腔热血的员工,本来准备奉献青春的员工对医院产生被排斥,被区别对待的愤怒与不满。(劳动合同制员工具体待遇差别数据无法获得,但是根据统计包括极低的住房公积金,不发岗位工资与薪级工资为主,其他待遇均有明显差别)
而此时正好是赣州公立医院改革大成功的时期,赣州除了两个附院,其他医院均已完成公立医院人员改革,不再拥有劳动合同员工,全体员工均纳入编制备案制管理。一附院以“我们是省级单位,不受此项管理”为由,拒绝了医院人员改革。
高傲就会有代价,后面就是大家所看到的这样,现在赣州招医护,所有人都是优先看着人民医院,人民医院进不去,才会不得不考虑一附院,甚至宁愿去妇保,市立也不愿意去一附院,部分一附院在职的合同制员工直接跳槽。这就给大家产生了一附院员工离职频繁的现象。
按道理来说,这种危机感应该让一附院人事部门紧张了吧,应该要想办法稳住员工了吧。很可惜,他们的做法让笔者大跌眼镜,人事部门不但不觉得有异常,反而开始捣鼓更加离谱的员工身份“劳务派遣”,就相当于把员工都外包了,员工的待遇都和他无关了。整整三年,一附院人事部门除了让步了一个极低的住房公积金缴纳以外,没给这一半员工任何更好的待遇。
一附院已经连续好几年不进行员工满意度调查了。可能他们不愿意直视这个问题吧。最后希望一附院金字招牌不要砸在本届人事部门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