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村友谊竟贯穿不同时代
5月28日10时许,在无极县周家庄,女青年曹玲拿出一件印有“油周之花”字样的衣服说:“‘油’字代表定州市油味村,‘周’代表无极县周家庄,这是2002年油味村赠送给周家庄小学的校服,200多名学生每人一套;2004年,周家庄赠送油味村小学文具600套;2006年,油味村赠送周家庄小学电脑一台。今年3月,周家庄赠送油味村小学文具500套,赠送幼儿园牛奶10余箱。”
周家庄村党支部书记于双考证实了这些事,他还说,现在每逢油味村庙会,油味村人不允许外村人抢占自己的摊位地盘,但如果对方是无极县周家庄人,他们不仅不会驱赶,还会主动端水端饭让吃让喝。因为年轻人都知道,两村多年来关系非同一般,但这种关系是怎么形成的?延续多少年了?包括他在内,年轻人大多不清楚。
“两村友谊历时久远,并不止是近几年互往对方学校赠送那点东西。”周家庄71岁的于破道回忆,1966年,油味村遭受严重雹灾,全村庄稼悉数被砸、绝收毁种。灾后,周家庄迅速送去满满12大车新鲜蔬菜,解油味村民生活燃眉之急。同年秋,油味村民为了感谢救助之情,自发组织在池塘打鱼500余公斤,煎炸后送给周家庄村民。1967年,油味村派出打井技术人员,给周家庄打井4眼,把技术传授给村民,设备留给周家庄使用。1978年秋,周家庄派出大型拖拉机帮助油味村耕地种麦……
于破道老人从家里拿出几张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拍的老照片说:“这些两村村民合影,就是历史见证。多年以来,双方集体都是无偿援助对方,不计报酬,互相帮扶,共渡难关……”
“两村关系好的就像一个村,周家庄人提起‘咱村北头’来,指的是定州市油味村;同样油味村乡亲说起‘咱村南头’来,指的也是无极县周家庄。因为从地理位置看,周家庄和油味村,一个在南头、一个在北头。”79岁的于保善老人介绍,自他小时候记事起,就知道两村关系非同寻常,是“拜过把子”的兄弟村。至于两村最早何时拜的把子?怎么拜的?因年代久远,老人们也说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