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说三坐标测量机使用过程中
最令人心痛的事故当属撞针
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撞针原因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毛刺翻边
2 由临时更改工艺或版本升级或断刀导致的漏加工、未加工(如断锥)等。
3 检具遗忘在工件里面没有及时发现。
4 工作台上的三坐标手柄、v型块或虎钳等物品对测量有干涉且没有及时发现。
5 工件装夹不合要求。
6 由输入数值错误导致的撞机,如:①漏遗小数点;②没有注意数值正负号;③键盘上相邻两键同时按到或按错等。
7 程序中有额外的测针角度。

8 跟移动点、安全平面相关的操作:
① 漏加安全平面或者移动点;② 转角度的地方有的安全平面应该删除的没有去掉;③ 更改安全平面后直接使用有时也会撞机,为避免此类问题,可以先加一个移动点再使用。
9 与手采点相关的原因:
①手动采点时快慢速键没有切换致速度过快撞机;②眼睛离采点位置过远;③没有注意到工作平面;④执行程序时手采用来建坐标的元素搞错。
10 更改程序。
11 没有发现测针未离开工件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电脑操作致测头转角度。
12 对现有的三坐标硬件配置不够熟悉。

13 用自动特征测量元素时忽略了样例点设置或者移动避让设置。执行程序时偶尔出现测针所转角度与原程序不一致或者未旋转的情况。
14 加长测针在机器轴左右两侧极限位置旋转角度也会导致撞机的发生。校验测针时硬件配置不对,一般是加长杆长度或测针长度加载错误。
15 执行块或从光标处执行时忽略了相关的工作平面或移动点。
16 校验完测针直接执行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有的程序也会撞机,这样的程序通常都是从校验完测针就是自动模式的。

17 逼近距离过大或过小。
18 飞行模式下编程序没有注意飞行半径的大小及程序路径连接,或后期有人换用了更大半径的测针。
19 对不常用的自动特征的参数设置不了解。比如内圆柱和外圆柱在起始圆坐标处的区别。
20 测量完工件以很快的速度将测针抬离工件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也会撞机。比如锁定了某一轴,再比如手柄上的坐标系切换到了与机床坐标偏差很大的坐标系。
21 测针保护键指示灯熄灭没有及时发现。


以上是一些撞针原因,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平常多加注意,还有对公司现有三坐标设备和程序多多了解,执行程序前对路径至少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进行操作。
最令人心痛的事故当属撞针
今天,我们总结了一些常见的撞针原因
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1 毛刺翻边
2 由临时更改工艺或版本升级或断刀导致的漏加工、未加工(如断锥)等。
3 检具遗忘在工件里面没有及时发现。
4 工作台上的三坐标手柄、v型块或虎钳等物品对测量有干涉且没有及时发现。
5 工件装夹不合要求。
6 由输入数值错误导致的撞机,如:①漏遗小数点;②没有注意数值正负号;③键盘上相邻两键同时按到或按错等。
7 程序中有额外的测针角度。

8 跟移动点、安全平面相关的操作:
① 漏加安全平面或者移动点;② 转角度的地方有的安全平面应该删除的没有去掉;③ 更改安全平面后直接使用有时也会撞机,为避免此类问题,可以先加一个移动点再使用。
9 与手采点相关的原因:
①手动采点时快慢速键没有切换致速度过快撞机;②眼睛离采点位置过远;③没有注意到工作平面;④执行程序时手采用来建坐标的元素搞错。
10 更改程序。
11 没有发现测针未离开工件的情况下进行相关电脑操作致测头转角度。
12 对现有的三坐标硬件配置不够熟悉。

13 用自动特征测量元素时忽略了样例点设置或者移动避让设置。执行程序时偶尔出现测针所转角度与原程序不一致或者未旋转的情况。
14 加长测针在机器轴左右两侧极限位置旋转角度也会导致撞机的发生。校验测针时硬件配置不对,一般是加长杆长度或测针长度加载错误。
15 执行块或从光标处执行时忽略了相关的工作平面或移动点。
16 校验完测针直接执行一般不会有问题,但有的程序也会撞机,这样的程序通常都是从校验完测针就是自动模式的。

17 逼近距离过大或过小。
18 飞行模式下编程序没有注意飞行半径的大小及程序路径连接,或后期有人换用了更大半径的测针。
19 对不常用的自动特征的参数设置不了解。比如内圆柱和外圆柱在起始圆坐标处的区别。
20 测量完工件以很快的速度将测针抬离工件的过程中稍不注意也会撞机。比如锁定了某一轴,再比如手柄上的坐标系切换到了与机床坐标偏差很大的坐标系。
21 测针保护键指示灯熄灭没有及时发现。


以上是一些撞针原因,希望对大家以后的工作有所帮助,平常多加注意,还有对公司现有三坐标设备和程序多多了解,执行程序前对路径至少要有个大致的了解再进行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