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dna吧 关注:553贴子:3,730
  • 19回复贴,共1

R1b2-PH155古DNA集锦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以上是我新近整理的与小河文化、楼兰(鄯善)古国和且末古国有关的R1b2-PH155父系单倍群古样本的汇总表,共计24例男性。中国境内测得的15例R1b2-PH155古样本全部发掘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最古老的R1b2-PH155古样本来自中国的新疆地区和乌兹别克斯坦,这暗示R1b2-PH155可能是伴随着颜那亚文化的扩张从中亚地区迁徙到塔里木盆地的。


IP属地:江苏1楼2022-06-29 21:18回复
    新疆尉犁县的咸水泉古城被认为是楼兰最初的都城。公元前77年,西汉勇士、著名外交家傅介子杀楼兰王更其国名为鄯善。咸水泉古城的两例样本年代在公元142至280年间,晚于傅介子杀楼兰王的时间。因此,我将这两例样本“年代、族群及历史时期”一列标识为“鄯善国(楼兰国)”。
    蒙古草原最早的R1b2-PH155古样是发掘于库苏古尔省拉善特县的DA41,时间是公元前161年。据《史记 • 匈奴列传》记载,汉文帝前元四年即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诸引弓之民,并为一家。”虽然我在2020年3月17日发表的博客《古DNA揭示的匈奴父系之一——R1b-PH155》中认为R1b-PH155是匈奴父系之一,但根据如今塔里木盆地测得年代更早R1b2-PH155古样本的报告,以及蒙古草原的R1b2-PH155都晚于冒顿单于定楼兰的公元前176年的事实,蒙古草原的R1b2-PH155应是匈奴并西域二十六国为一家后迁徙而来的楼兰人或且末人,他们并非原匈奴的组成部分。


    IP属地:江苏2楼2022-06-30 08:19
    回复
      2025-08-31 16:48: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唯一一例高通上YFull树的R1b2-PH155古DNA是2018年发布的137例欧亚草原古人中的DA81,他发掘自吉尔吉斯斯坦纳伦州的西天山地区,原始论文标识其族群为“TianShanHun”,即天山匈人。他的母系是A16*,也高通上了YFull的mtree树。


      IP属地:江苏3楼2022-07-01 20:17
      回复
        我在《古DNA揭示的匈奴父系之一——R1b-PH155》一文中提到的“Gepid”人收录在这个汇总表中的最后一行,他发掘自塞尔维亚费米拉孔的Više Grobalja遗址。公元550年前后塞尔维亚属格皮德王国(Gepidia),而格皮德人属东日耳曼哥特族部落中的一支。这例R1b-PH155有相当多的东亚血统(约20-25%),考虑到R1b-PH155的中亚及塔里木盆地起源,他显然不是格皮德人,不知国外网站上网友们为什么称之为“Gepid”。


        IP属地:江苏4楼2022-07-02 09:10
        回复
          公元441年,“上帝之鞭”阿提拉在对拜占庭帝国的大举进攻中,匈人铁骑先后攻陷了马古斯、费米拉孔、辛吉度努姆(今贝尔格莱德))及塞尔曼等城市。因此,费米拉孔测得的这例R1b-PH155古样本应考虑是阿提拉麾下的匈人后裔。


          IP属地:江苏5楼2022-07-02 11:44
          回复
            2018年7月,由GeneGama(东夷苗裔)翻译的Eupedia系列文章之一的《单倍群R1b极简史》,现在看来,它的很多结论显然都下早了。在《单倍群R1b极简史》(上)中,作者认为“R1b1b(M335)则仅在安纳托利亚发现”,应该受早期YFull树上PH200下游的那例土耳其现代样本的误导(注:R1b1b即现在的R1b2-PH155)。他们由此推测“R1b1的三个主要分支(R1b1a,R1b1b,R1b1c)似乎都起源于中东”,因为他们发现,南支R1b1c(V88)主要分布在黎凡特和非洲,北支R1b1a(P297)似乎起源于高加索、东安纳托利亚或美索不达米亚北部。

            然而,现在YFull树上M335*下是一例来自中国河南的现代样本。那例土耳其现代样本所在R-F2250分支的“*”号下正是R1b2-PH155唯一一例YFull高通样本——来自吉尔吉斯斯坦西天山匈人的DA81。

            因此,在《古DNA揭示的匈奴父系之一——R1b-PH155》一文中,我表达的土耳其和巴林的PH200可能都是西遁到西天山地区的匈奴人后来以突厥人的身份迁徙到小亚细亚和波斯湾的观点,应是更为正确的结论。


            IP属地:江苏6楼2022-07-02 23:34
            回复
              关于R1b的起源问题,我也借此贴多说几句。《单倍群R1b极简史》(上)中认为,南支R1b1c(V88)主要分布在黎凡特和非洲。V88现在的ISOGG单倍群编号是R1b1b。

              YFull树在V88的上一级父系V2219下游建立一支V88的平行兄弟支系Y244169,他的共祖时间是10900年。Y244169的下游有4例样本,全部都是来自塞尔维亚和罗马尼亚的9000~7700年前的古人样本。这一支系没有一例现代样本,他可能是一支已灭绝支系。

              不仅如此,YFull也在V88的下游为其最主要分支PF6287还建立一个平行兄弟支系Y127541。这一支共祖12900年,其下游3例样本全部都是来自塞尔维亚的12000年至7700年前的古人,可能也是一支已灭绝支系。目前ISOGG中,V2219、V88和PF6287还是同名位点,但YFull已经将它们拆分了。


              IP属地:江苏7楼2022-07-04 14:14
              回复

                V88下游真正的所谓黎凡特和非洲分支是Y8447,他的上游古DNA发掘于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克罗地亚、乌克兰和意大利,并隐约形成了一条可串连的迁徙通道。因此,我认为V88并非起源于中东,而是起源于东欧或东南欧,经由亚平宁半岛(意大利),渡过地中海迁徙到黎凡特和非洲的。由此可见,像《单倍群R1b极简史》这类早期研究中,错误之处颇多。


                IP属地:江苏8楼2022-07-08 14:29
                回复
                  2025-08-31 16:42: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2010年,吉林大学李春香在BMC Biology上发表了论文《Evidence that a West-East admixed populationlived in the Tarim Basin as early as the earlyBronze Age》。文中披露了20例小河墓地古样本的Y染色体和线粒体基因检测结果,其中的7例男性样本的Y染色体全部都是R1a1a-M17。然而,近两年付巧妹团队在包括小河墓地在内的塔里木盆地多个考古遗址检测的男性古样本的父系都是R1b2。基因检测技术总是越晚越先进,对一些单倍群的了解也是越晚越全面,这类古DNA的检测结果总是越晚来得越准确。12年前小河墓地Y染色体分型的误判,可能是当时分子生物界对父系R1b2的位点还不够了解造成的。
                  父系祖源研究所翻译Eupedia系列文章之一的《父系单倍群R1a》和百度百科词条“吐火罗人”对2010年李春香对小河墓地的检测结果都有引用,这可能误导了不少分子人类学的爱好者。虽然百度百科词条“吐火罗人”将吐火罗语与R1a1a-M17联系,现在看是不对的,但他们意识到小河墓地与吐火罗语有关,很可能判断是正确的。


                  IP属地:江苏9楼2022-07-11 14:42
                  回复
                    可小河的常染基本否定了颜那亚人群的可能。我倒是认为R-PH155是ANE人群的残留


                    IP属地:西班牙10楼2022-07-13 00:08
                    收起回复
                      最近刊发的《北方文物》2022年第4期杂志,发表了郑州大学历史学院的周亚威、何昊和著名体质人类学家朱泓老师联合撰写的论文《楼兰人种考》。通过对罗布泊地区出土人骨遗骸的体质人类学研究,该论文认为构成汉代楼兰人种的主体成分应是欧罗巴人种中的“地中海东支类型”,同时还有少量蒙古人种,汉代楼兰人群与时代更早的罗布泊地区人群差异较大,后者为“古欧洲类型”。因此,认为汉代楼兰人的族源应该与翻越帕米尔高原的古塞人的迁徙活动密切相关。
                      山普拉组、扎滚鲁克组、尼雅组和圆沙组古代居民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显示:“塔里木盆地南缘的人群是由西方谱系融合产生的混合人群, 其中山普拉组和尼雅组发现了来源于伊朗和地中海以东地区的U3亚型,是西欧亚谱系的来源。这两个地区的现代居民属于欧罗巴人种中的地中海类型,和包括楼兰遗址在内的塔里木盆地南缘众多遗址的主要人种成分相同,这就为此人群从中亚地区越过帕米尔高原逐渐深入到楼兰地区的推测提供了分子生物学的证据。”
                      论文中还谈到,语言学研究者通过对楼兰遗址和墓葬出土的简牍、帛书和丝织品幅边上的佉卢文进行研究后推断,楼兰人所使用的佉卢文应是一种包含了吐火罗语因素的方言,林梅村认为,楼兰居民是吐火罗人的后代。
                      文中提到了扎滚鲁克组,今年3月付巧妹团队在《科学》杂志上发表的论文中,在新疆且末县扎滚鲁克古墓群检测了16例古样本,母系没有一例是山普拉组和尼雅组发现的U3,倒是有一例U5。主楼表中也可以看到,扎滚鲁克古墓群成功分型的8例男性Y染单倍群,全部都是R1b2-PH155。此论文认为的早期“古欧洲类型”的罗布泊地区人群与主楼表中小河文化测得印欧语系R系单倍群下游的R1b2-PH155是可以互为印证的。


                      IP属地:江苏11楼2022-08-28 14:01
                      回复
                        目前看,处于塔里木盆地的西域古国楼兰、且末、鄯善的核心父系可能都是PH155。从石人子沟墓地测得的两例PH155看(其中一例是墓主),车师六国(车师前后部及东且弥、卑陆、蒲类、移支)的国族中也可能存在PH155。


                        IP属地:江苏13楼2023-03-01 11:17
                        回复
                          丛德新先生是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边疆考古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主要从事新疆汉以前考古学研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22年出版的《考古学集刊》第27集,刊载了丛德新先生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贾伟明联合署名的论文《新疆史前考古学文化与人群——从小河文化与人群构成说起》,链接地址:http://kaogu.cssn.cn/zwb/xsyj/yjxl/bjjzwjlyj/202302/t20230201_5585568.shtml
                          文中说到:“罗布泊地区考察采集的遗物中的22个测年标本都证实了这些遗迹和遗物属于小河文化的年代框架之内。罗布泊09LE3遗址发现的陶器残片表明,其早期的容器应该是草编器和压印刻划纹、绳纹陶器。考古学者将阿凡纳谢沃和切木尔切克的尖底、圜底刻划—压印纹筒形罐的来源,归为欧亚草原西边的颜那亚文化。”
                          绳纹器文化又叫战斧文化,是一个位于欧洲起始于晚石器时代,繁荣于红铜时代,结束与青铜时代早期的巨大文化体系。绳纹器文化被许多学者与一些印欧语族相联系起来并被认为与坑墓文化有关连。@0110 1128


                          IP属地:江苏14楼2023-03-05 09:5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