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陶然吧 关注:433贴子:2,700
  • 0回复贴,共1

孙陶然:创业一练就废,你跟对老师了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创业、企业的经营、管理,都是实践科学,实践科学的特点就是道理谁都知道,但知道和懂是两回事,懂和知道怎么做到是两回事,知道怎么做到和做得到是两回事,只有经过体系性地学习并且得到高人指点,才能成为高手。看起来谁都会,但是不经过体系性地学习,其实不会。
如果体系性地学习,首先要看是否师从名师,其次还要看各自的悟性,所谓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名师也不保证每个学生都成才,更别说庸师误人子弟了。
难者不会,会者不难
企业家应该把学习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当做自己的岗位职责来对待,而且,如果是初创公司,还必须学习关于创业的科学知识。
创业和经营管理企业本质上是一回事,但是因为是初创公司,所以比常规的企业经营和管理要多两个环节:第一个做出有人愿意花钱买的产品,第二个建立公司的企业文化和管理体系;常规经营是在既有产品和企业文化、管理体系之上优化的过程,创业是一个无中生有的过程,原则上,创业比常规经营管理企业要难很多。
但是如果掌握了本质和规律,创业也好,经营管理企业也罢,并不难。
我的创业经历,就是一个很好的诠释。
1991年,我从北京大学毕业,以临时工身份进入一家民营企业。虽然只是临时工,但是我从来没有把自己当做是临时工,甚至没有把自己当做打工人,而是把自己当做工作的主人,把工作当做是自己的事,所以迅速就担任了部门的常务副职并主持工作。
创业其实是一种心态,有创业心态,即便是临时工,也是在创业;没有创业心态,即便是大股东或者一把手,也不是在创业。
我真正意义上开始持有股权的创业,是从1996年开始的。那一年开始,我先后创办和联合创办了《北京青年报·电脑时代》周刊、《南方日报电脑周刊》、蓝色光标传播集团、恒基伟业电子产品公司(商务通)、拉卡拉集团、考拉基金、昆仑学堂等公司,其中绝大部分都在各自的细分领域做到了数一数二。
这些创业,很多是重合并行的,而且越到后面,创业的过程越是顺利。很多人奇怪,大多数人创办一个企业尚且忙得没日没夜甚至被压力压成了抑郁症,为什么我可以同时创办这么多企业而且似乎每个企业都做得不错呢?
原因很简单,我掌握了科学的创业方法以及科学的经营和管理方法,尤其是这两年创办昆仑学堂,完全按照我总结的科学创业理论,一步步按部就班,所以很轻松、很顺利地就发展起来了。
学习最重要的是选对老师
有两种创业者比较可惜,一种是不知道创业需要学习,完全是自己摸着石头过河,把路上的坑一个一个踩到,弄得自己遍体鳞伤;一种是知道创业需要学习,但是没有遇到名师,或者遇到师父就拜遇到概念就追,最终“邯郸学步”。
学习,最重要的是要选对老师。
对的老师有两个标准,一个是自己真正懂,二是懂得因材施教。自己不懂,当然交给学生的都是错的;自己懂,但是不会教人,不懂得因材施教,也会误人子弟。
如果能够遇到大师追随学习,更是人生最大幸事。大师是很少的,古往今来,中国文化上的大师也只有孔子、朱熹、王阳明等寥寥几人而已,因为大师不仅仅自己要融会贯通自成体系,还必须善于因材施教,如果教人实践科学,还必须自己亲自实践过,多次成功实践过,这样的大师,原本就少之又少。
如何选择创业老师?
选择创业老师,至少要看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 是否亲自创业成功过。
就教人创业而言,这是基础门槛,没有成功过的人讲如何成功?尤其是实践科学,自己没有成功完成过,如何教人?
第二, 是否作为一把手创业成功过?
一支队伍,一把手是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无可替代的。一艘船航行到目的地,船上的每一个人甚至每个乘客都可以说自己航行到了目的地,但只有船长才是真正知道如何驾船航行到目的地的人,只有船长总结的规律才是真正的规律,水手、轮机长、甚至乘客,总结出的航行规律,最多只是盲人摸象的感受而已。
创业更是如此,一把手的作用是企业其他所有人都无可比拟的,不管是总监还是副总裁,甚至班子成员,与一把手所担当的职责以及所起的作用都是天壤之别的。
第三, 是否成功过不止一次?
一次成功,带有很大的偶然性,有太多曾经成功过的创业者再次创业时失败的案例了,只有成功过不止一次,才是真正掌握了创业规律的人。
第四, 是否善于体系性总结?
并不是每一个成功过的人都是善于总结规律的人,盲人摸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都认为自己掌握了全局,但其实都是局部而已。很多人不善于总结,善于总结的人中很多人因为认知的局限,也存在站的高度不够,思考的不够全面不够深刻等问题,而学习任何一门科学,最重要的都是体系性地学习,避免一知半解。
第五, 是否善于传道授业解惑?
很多人自己懂但是不善表达,自己会但是不知道怎么教会别人,所以佛学上释迦摩尼明确表示不但要有实智还必须有权智,不但要知究竟,还要善长方便说法。不能简单地宣讲自己的认知,而是要用八万四千法门教化众生,对将军说的法、对屠夫说的法和对农夫说的法都完全不同。同样,同样的问题不同的弟子提问,孔子给出的回答截然不同,好的老师一定因材施教,而不是填鸭式的灌输。
以上五个方面,是判断好老师的标准。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泰山在眼前却有眼不识泰山,遇到真神却不知真神在哪里。
自古道不轻传,医不叩门,如果遇到了好老师,一定要以“程门立雪”的诚心来求拜,相传禅宗二祖慧为拜达摩为师在雪中自断一条胳膊以明志,只有诚心和毅力才能赢得好老师的认可。
可如果没有遇到这样的好老师,我的建议是,找好老师的书来看,同时,对于其他老师所讲的当做故事听,当做经验体会听,而不是当做科学体系来学习。
真正的大师,是能够把复杂问题简单化的人,而非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凡是把简单问题复杂化的人,要么是自己没懂,要么是为了商业目的故弄玄虚。
转自陶然自在微信号


1楼2022-06-28 15:31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