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勺烩!索尼今年两大天花板:WH-1000XM5和LinkBuds S深度体验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索尼EXPO发新品的日子,今年疫情原因EXPO没了,但新品不会迟到,该来的总算来了,今年的新品个人感觉还是值得一说的,首先是WH-1000XM5终于把外观改了,这点很惊喜,不知道声音和功能部分是否还有配得上它降噪天花板地位的新亮点。

同时发布的还有LinkBuds S,该系列主打舒适配戴,在原先LinkBuds的开放式舒适的基础之上,S是对于全天候佩戴用户群精细化需求的满足,增加了强效的降噪功能,因此与WF-1000XM降噪旗舰系列是两个平行的系列。简而言之,S类似于一个六边形多方面能打的战士~ always on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随时切换,本次体验也会说说LinkBuds S和前作的区别或者说新的感受。

不多废话直接进入正题,先说重量级的WH-1000XM5,转眼都到了第五代了,想当年还有人争议跟某飞行配件品牌降噪效果孰高孰低,现在我估计没太有人会去做这个争论了吧,尤其考虑到这是个耳机,是听歌用的产品,不是我当年就讽刺过的防止噪声顺便听歌的“劳保工具”,谁是降噪耳机天花板这个问题,没必要再争了,索尼黑科技默秒全就完了。

新一代的天花板继续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深耕,这个确实是日本人的优势,天赋技能点自带了属于是,本次主打双芯驱动,由极富黑科技的高信噪比低失真数模转换电路和便携耳放融于一体的集成处理器V1,以及业界公认顶流的HD降噪处理器QN1,二者配合之下将降噪耳机的两个核心要点“音质”和“降噪”的表现直接钉死在天花板上,双侧耳罩各配备了4个麦克风,总共8个麦克风负责噪音收集,实际体验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了,我家有个时间比较长的电风扇,其运行时的噪音跟飞机起飞有一拼了,我常用它测试降噪耳机效果,实测除了物理层面的地面震动之外,声音层面的噪音几乎不可闻,这个水平已经相当可以了,除了风扇噪音,户外通勤测试我也锁在降噪上面试了试,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佩戴方面WH-1000XM5选择柔软减压型皮革、更加纤细的无级调节头梁、佩戴感应设计、静音转轴设计,各方面相比前作有明显区别,我认为WH-1000XM5的升级除了外观一眼不同之外,细节之处的使用佩戴与平铺收纳也更为方便,升级优化后的收纳方式,不再选择折叠起来,放进收纳包里平铺的方式比较能扛挤压,可以很好地放进背包或者飞机夹层袋之类的地方,为商旅人士节省很多空间。

按照官方号称的降噪天花板我觉得这么宣传除了不谦虚,也没别的大毛病,确实目前市面上综合来看WH-1000XM5的竞品确实正面能刚的没太有。音质部分30mm专门开发的动圈单元,边缘使用聚氨酯材料,球顶选择碳纤维,这种设计还是比较新鲜的,刚性更高的轻量化材料负责中高频段更为合适,而低频段使用聚氨酯材料也能保障低频量感和质感的呈现。具体体验低频能量感非常充沛,下潜到位回弹自然真实,量感不会过量,恰到好处,人声部分的密度很扎实,男声如赵鹏这类歌手的共鸣感能做出来,整体情绪氛围还是不错的,轻微偏暖的染色,上盘通透明亮,乐器延伸也有,泛音也足,厅堂感能够,声场也够宽广。尤其降噪模式下背景漆黑更显得解析特别不同凡响,毕竟索尼老本行了,相当HiFi!

功能部分,降噪的智能化还是进行到底,自适应的模式切换越发成熟,能准确识别我的运动状态来切换环境声或者降噪的不同模式,给我省去了按键切换的麻烦,同时地点定位的智能化也可以根据在单位或者家庭的不同地点来识别自动切换在此地常用的模式聆听,相当省心。当然你愿意手动操作还是可以有20级的环境声供你选择,只不过我是懒得调了,全自动智能匹配多是一件mer事啊。对于经常坐飞机的人群除了自动识别发型眼镜之类的进行降噪优化之外,还能根据海拔不同进行气压调整优化,让你在飞机上上兼顾降噪和舒适以及好音质的体验。

无线部分支持LDAC高品质无损传输协议,最高可达990kbps的传输速率相当接近CD音质水准了,而且配合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更是可以无视音源是否高清无损,都能给你黑科技加成附魔体验尽可能接近无损的音质体验此外还支持360临场音效,随机附赠体验卡兑换券,感兴趣可以试试。新的外观设计,佩戴稳定舒适,主要是重量轻了不少,折叠收纳包配的质感也不错。使用方面的优化,如智能免摘、佩戴感应、快速提醒等都还在,而且越发好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加入也让智能化深度得到更进一步,利于降噪通话表现。针对风噪本次也加入了新的风噪降低结构,从物理层面降低风噪,这个实际体验效果非常不错,这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功能点,给个好评!续航方面开启降噪约30小时续航,快充模式下3分钟可听3小时,10分钟可听5小时,这都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配置了,总的来看算是比较大跨度的一次升级,也是我认为的有效升级,如果你还持有3代或者更早的机器,完全可以考虑换新机,值得推荐。

接下来说说另一个新品LinkBuds S,比前作加价100元,但外观设计翻天覆地变化了,当然佩戴还是非常舒服这点是不用担心的,长时间佩戴也比WF-1000XM4要更舒服一些,单边4.8g佩戴其实很接近无感。如果按照一代的核心功能定位环境声自然收音以及长久佩戴来审视LinkBuds S的话,我觉得按照我的实际体验来看是没太因为外形改变而影响这个设计初衷的。虽然外观没以前吸睛了,但这种传统的造型也有好处,动圈耳机腔体混响以及更大尺寸振膜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主打的环境声功能,由于新的麦克风设计,增加了不少环境声音的抓取量,与以往的环境声产品相比,更为真实,少了那种电子感,或者收音机声的感受,更接近前作LinkBuds强调的那种真实收音,自然通透的环境声音。同时体积的改变也把降噪的功能为你点亮,吸收改进HD降噪处理器QN1e优秀降噪性能的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的使用,让LinkBuds S可以拥有更低功耗更高效率的降噪体验。此外,在风噪处理方面,LinkBuds S可谓下了功夫,网格包裹设计的麦克风在保证环境声模式收声真实的前提下,对刮风的抗性也得到提高。

当然降噪的智能化和丰富的功能黑科技也是有的,诸如:AI智能自适应降噪、20级环境声、蓝牙5.2、LDAC、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360临场音效、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精准语音拾取技术高品质通话保证、智能免摘、佩戴感应等,跟上面WH-1000XM5提到的功能类似,就不多做赘述了。此外还支持IPX4防水防汗,带着运动也是没啥问题的,续航部分6小时,加上充电盒总共可达20小时,快充 5分钟可用60分钟。

声音部分实测相比前作LinkBuds低频的量感是实打实的提升了不少,整体的动态气势更足,虽然只是5mm的动圈单元,但凭借索尼对声学技术的沉淀,还是焕发出了相当精彩的效果。人声部分扎实厚实,但没有了前作那种比较素的感觉,多多少少有些温润的音染,但有没有WF-1000XM4那么浓郁的温暖感觉,给我的感觉是恰到好处吧,冷暖适中,真实自然。上盘有黑科技加持,叠加本身单元素质不错,通透明亮还是有把握的,大编制也能分离解析定位出来,三频能量分布适中,没有太多偏向,比前作更为均衡,比WF-1000XM4更为淡雅。

总的来看,今年的两个升级款体验下来新鲜度还是有的,不至于被人再念科技连壳都不换,而从功能的侧重点上也能发现,索尼在把降噪耳机这个类别从挑起概念到引领风潮,更是要走出个虎虎生风,变成一个向前拓展的发明者。但别人还在模仿索尼的降噪效果的时候,索尼已经去做体验了,慢慢的不用你选模式,不用你选音量,甚至连上手机都不用你去打开音乐APP,这些技能都点满之后,我真的是很难再想象以后的新品还能如何创新,但索尼能给我们最大的感动不也正是每次发售体验之后觉得完美,之后又被下次发布重新惊喜么?
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是索尼EXPO发新品的日子,今年疫情原因EXPO没了,但新品不会迟到,该来的总算来了,今年的新品个人感觉还是值得一说的,首先是WH-1000XM5终于把外观改了,这点很惊喜,不知道声音和功能部分是否还有配得上它降噪天花板地位的新亮点。

同时发布的还有LinkBuds S,该系列主打舒适配戴,在原先LinkBuds的开放式舒适的基础之上,S是对于全天候佩戴用户群精细化需求的满足,增加了强效的降噪功能,因此与WF-1000XM降噪旗舰系列是两个平行的系列。简而言之,S类似于一个六边形多方面能打的战士~ always on用户可以根据自身的不同需求,随时切换,本次体验也会说说LinkBuds S和前作的区别或者说新的感受。

不多废话直接进入正题,先说重量级的WH-1000XM5,转眼都到了第五代了,想当年还有人争议跟某飞行配件品牌降噪效果孰高孰低,现在我估计没太有人会去做这个争论了吧,尤其考虑到这是个耳机,是听歌用的产品,不是我当年就讽刺过的防止噪声顺便听歌的“劳保工具”,谁是降噪耳机天花板这个问题,没必要再争了,索尼黑科技默秒全就完了。

新一代的天花板继续在集成电路芯片领域深耕,这个确实是日本人的优势,天赋技能点自带了属于是,本次主打双芯驱动,由极富黑科技的高信噪比低失真数模转换电路和便携耳放融于一体的集成处理器V1,以及业界公认顶流的HD降噪处理器QN1,二者配合之下将降噪耳机的两个核心要点“音质”和“降噪”的表现直接钉死在天花板上,双侧耳罩各配备了4个麦克风,总共8个麦克风负责噪音收集,实际体验可以说是相当全面了,我家有个时间比较长的电风扇,其运行时的噪音跟飞机起飞有一拼了,我常用它测试降噪耳机效果,实测除了物理层面的地面震动之外,声音层面的噪音几乎不可闻,这个水平已经相当可以了,除了风扇噪音,户外通勤测试我也锁在降噪上面试了试,效果还是相当可以的。佩戴方面WH-1000XM5选择柔软减压型皮革、更加纤细的无级调节头梁、佩戴感应设计、静音转轴设计,各方面相比前作有明显区别,我认为WH-1000XM5的升级除了外观一眼不同之外,细节之处的使用佩戴与平铺收纳也更为方便,升级优化后的收纳方式,不再选择折叠起来,放进收纳包里平铺的方式比较能扛挤压,可以很好地放进背包或者飞机夹层袋之类的地方,为商旅人士节省很多空间。

按照官方号称的降噪天花板我觉得这么宣传除了不谦虚,也没别的大毛病,确实目前市面上综合来看WH-1000XM5的竞品确实正面能刚的没太有。音质部分30mm专门开发的动圈单元,边缘使用聚氨酯材料,球顶选择碳纤维,这种设计还是比较新鲜的,刚性更高的轻量化材料负责中高频段更为合适,而低频段使用聚氨酯材料也能保障低频量感和质感的呈现。具体体验低频能量感非常充沛,下潜到位回弹自然真实,量感不会过量,恰到好处,人声部分的密度很扎实,男声如赵鹏这类歌手的共鸣感能做出来,整体情绪氛围还是不错的,轻微偏暖的染色,上盘通透明亮,乐器延伸也有,泛音也足,厅堂感能够,声场也够宽广。尤其降噪模式下背景漆黑更显得解析特别不同凡响,毕竟索尼老本行了,相当HiFi!

功能部分,降噪的智能化还是进行到底,自适应的模式切换越发成熟,能准确识别我的运动状态来切换环境声或者降噪的不同模式,给我省去了按键切换的麻烦,同时地点定位的智能化也可以根据在单位或者家庭的不同地点来识别自动切换在此地常用的模式聆听,相当省心。当然你愿意手动操作还是可以有20级的环境声供你选择,只不过我是懒得调了,全自动智能匹配多是一件mer事啊。对于经常坐飞机的人群除了自动识别发型眼镜之类的进行降噪优化之外,还能根据海拔不同进行气压调整优化,让你在飞机上上兼顾降噪和舒适以及好音质的体验。

无线部分支持LDAC高品质无损传输协议,最高可达990kbps的传输速率相当接近CD音质水准了,而且配合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更是可以无视音源是否高清无损,都能给你黑科技加成附魔体验尽可能接近无损的音质体验此外还支持360临场音效,随机附赠体验卡兑换券,感兴趣可以试试。新的外观设计,佩戴稳定舒适,主要是重量轻了不少,折叠收纳包配的质感也不错。使用方面的优化,如智能免摘、佩戴感应、快速提醒等都还在,而且越发好用,深度神经网络技术的加入也让智能化深度得到更进一步,利于降噪通话表现。针对风噪本次也加入了新的风噪降低结构,从物理层面降低风噪,这个实际体验效果非常不错,这也是我非常看重的功能点,给个好评!续航方面开启降噪约30小时续航,快充模式下3分钟可听3小时,10分钟可听5小时,这都可以说是相当优秀的配置了,总的来看算是比较大跨度的一次升级,也是我认为的有效升级,如果你还持有3代或者更早的机器,完全可以考虑换新机,值得推荐。

接下来说说另一个新品LinkBuds S,比前作加价100元,但外观设计翻天覆地变化了,当然佩戴还是非常舒服这点是不用担心的,长时间佩戴也比WF-1000XM4要更舒服一些,单边4.8g佩戴其实很接近无感。如果按照一代的核心功能定位环境声自然收音以及长久佩戴来审视LinkBuds S的话,我觉得按照我的实际体验来看是没太因为外形改变而影响这个设计初衷的。虽然外观没以前吸睛了,但这种传统的造型也有好处,动圈耳机腔体混响以及更大尺寸振膜的应用成为了可能。

主打的环境声功能,由于新的麦克风设计,增加了不少环境声音的抓取量,与以往的环境声产品相比,更为真实,少了那种电子感,或者收音机声的感受,更接近前作LinkBuds强调的那种真实收音,自然通透的环境声音。同时体积的改变也把降噪的功能为你点亮,吸收改进HD降噪处理器QN1e优秀降噪性能的高性能集成处理器V1的使用,让LinkBuds S可以拥有更低功耗更高效率的降噪体验。此外,在风噪处理方面,LinkBuds S可谓下了功夫,网格包裹设计的麦克风在保证环境声模式收声真实的前提下,对刮风的抗性也得到提高。

当然降噪的智能化和丰富的功能黑科技也是有的,诸如:AI智能自适应降噪、20级环境声、蓝牙5.2、LDAC、DSEE Extreme数字声音增强引擎进阶版、360临场音效、深度神经网络学习、精准语音拾取技术高品质通话保证、智能免摘、佩戴感应等,跟上面WH-1000XM5提到的功能类似,就不多做赘述了。此外还支持IPX4防水防汗,带着运动也是没啥问题的,续航部分6小时,加上充电盒总共可达20小时,快充 5分钟可用60分钟。

声音部分实测相比前作LinkBuds低频的量感是实打实的提升了不少,整体的动态气势更足,虽然只是5mm的动圈单元,但凭借索尼对声学技术的沉淀,还是焕发出了相当精彩的效果。人声部分扎实厚实,但没有了前作那种比较素的感觉,多多少少有些温润的音染,但有没有WF-1000XM4那么浓郁的温暖感觉,给我的感觉是恰到好处吧,冷暖适中,真实自然。上盘有黑科技加持,叠加本身单元素质不错,通透明亮还是有把握的,大编制也能分离解析定位出来,三频能量分布适中,没有太多偏向,比前作更为均衡,比WF-1000XM4更为淡雅。

总的来看,今年的两个升级款体验下来新鲜度还是有的,不至于被人再念科技连壳都不换,而从功能的侧重点上也能发现,索尼在把降噪耳机这个类别从挑起概念到引领风潮,更是要走出个虎虎生风,变成一个向前拓展的发明者。但别人还在模仿索尼的降噪效果的时候,索尼已经去做体验了,慢慢的不用你选模式,不用你选音量,甚至连上手机都不用你去打开音乐APP,这些技能都点满之后,我真的是很难再想象以后的新品还能如何创新,但索尼能给我们最大的感动不也正是每次发售体验之后觉得完美,之后又被下次发布重新惊喜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