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纶巾问题
作者 雷绍武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亲帅近二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进逼东吴。东吴内部面对曹操的雷霆攻势,上至孙权,下至群臣都十分慌乱,面对曹操重兵压境以及主和派的种种言辞,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记住:赤壁之战是孙、刘合力抗曹的战争。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不可能只写周瑜一个人。
上阙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已经为下阙的众多英雄豪杰人物埋下了伏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描写周瑜形象的。周瑜是东吴一方的代表人物。
“羽扇纶巾”是描写诸葛亮形象的,用的是借代手法。诸葛亮是刘备一方的代表人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包含了众多英雄人物故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庞统巧施连环计;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的离间计,曹操误杀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黄盖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计;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孙、刘合力击败了曹操20万大军,这是何等恢弘壮观的战争场面!曹操带着20几个残兵败将逃跑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的性命不保了。
这哪里是周瑜一个人能完成的?
词中用“雄姿英发”描写周瑜了。就不可能再用“羽扇纶巾”去描写周瑜。况且,“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故事都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不会像《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随意虚构。
羽扇纶巾是三国人物中诸葛亮的唯一的形象象征 。不可能其他人还会有!
诸葛亮以后,民间把“羽扇”叫“孔明扇”!把“纶巾”叫“诸葛巾”!
即使 周瑜生前用过羽扇纶巾,词中也不可能是周瑜。
即使人人都用过羽扇纶巾,人人都不可能是诸葛亮!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中,不管是连环画,还是戏剧舞台上,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诸葛亮才是羽扇纶巾的形象。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庙宇塑像中,只有诸葛亮一人才是羽扇纶巾形象。羽扇纶巾是在三国人物中唯一用来借代诸葛亮的!
这些都是任何人颠覆不了的历史事实。
不管什么专家教授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只描写了周瑜一个人,都是错误的,无知的,不懂装懂的!
无论什么专家教授说“羽扇纶巾”是指周瑜,都是错误的,无知的,不懂装懂的表现!
作者 雷绍武
建安十三年(208),曹操亲帅近二十万大军,南下荆州,进逼东吴。东吴内部面对曹操的雷霆攻势,上至孙权,下至群臣都十分慌乱,面对曹操重兵压境以及主和派的种种言辞,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最终促成孙刘联军。在诸葛亮、周瑜、庞统、黄盖等文臣武将的合作下,通过反间计、连环计、苦肉计等一系列有步骤、有计划的行动,孙刘联军在赤壁一战以弱胜强大破曹军,谱写了中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光辉篇章。
记住:赤壁之战是孙、刘合力抗曹的战争。苏东坡在赤壁怀古中,不可能只写周瑜一个人。
上阙的“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已经为下阙的众多英雄豪杰人物埋下了伏笔: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是描写周瑜形象的。周瑜是东吴一方的代表人物。
“羽扇纶巾”是描写诸葛亮形象的,用的是借代手法。诸葛亮是刘备一方的代表人物。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中包含了众多英雄人物故事。如诸葛亮舌战群儒,智激周瑜;庞统巧施连环计;群英会蒋干中计,周瑜的离间计,曹操误杀蔡瑁、张允;诸葛亮草船借箭;周瑜黄盖的苦肉计;黄盖的诈降计;诸葛亮借东风火烧赤壁;孙、刘合力击败了曹操20万大军,这是何等恢弘壮观的战争场面!曹操带着20几个残兵败将逃跑华容道,如果不是关羽义释曹操,曹操的性命不保了。
这哪里是周瑜一个人能完成的?
词中用“雄姿英发”描写周瑜了。就不可能再用“羽扇纶巾”去描写周瑜。况且,“雄姿英发”和“羽扇纶巾”是截然不同的两种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是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根据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注解以及民间三国故事传说经过艺术加工创作而成的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小说中的人物故事都是有根有据,合情合理的。不会像《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等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可以随意虚构。
羽扇纶巾是三国人物中诸葛亮的唯一的形象象征 。不可能其他人还会有!
诸葛亮以后,民间把“羽扇”叫“孔明扇”!把“纶巾”叫“诸葛巾”!
即使 周瑜生前用过羽扇纶巾,词中也不可能是周瑜。
即使人人都用过羽扇纶巾,人人都不可能是诸葛亮!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中,不管是连环画,还是戏剧舞台上,无论春夏秋冬,无论在什么场合,只有诸葛亮才是羽扇纶巾的形象。
在所有的三国人物庙宇塑像中,只有诸葛亮一人才是羽扇纶巾形象。羽扇纶巾是在三国人物中唯一用来借代诸葛亮的!
这些都是任何人颠覆不了的历史事实。
不管什么专家教授说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只描写了周瑜一个人,都是错误的,无知的,不懂装懂的!
无论什么专家教授说“羽扇纶巾”是指周瑜,都是错误的,无知的,不懂装懂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