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爱吧 关注:63,313贴子:4,560,005

从“审美”到“内卷”:为什么要读名著?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上海1楼2022-05-27 23:20回复
    也不是第一次说这个话题了,但正好大家都在讨论,又正好我不想再填毕业的表格了,另外也不想根据图书馆不接受pdf文件要从文档改成图片再用图片插入pdf的迷惑规定改论文了,所以写一点东西解解压。
    之前说这么长篇大论也没大p用,所以我这次就直接说观点不论证了。(照理说是不可以的,但贴吧嘛,算了,我滑坡了。)
    观点实在太碎片化了,如果感兴趣可以翻我以前有关哲学系、名著和读书的几个帖子。
    被牦牛撞飞的帖子就别看了。


    IP属地:上海2楼2022-05-27 23:24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莎士比亚和歌剧在国外也应该是中产阶级才看的吧(不了解,胡乱猜测的)


      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5-27 23:28
      收起回复
        主要是想说两个问题吧,一个就是说读名著、听歌剧之类的就比其他爱好高级吗?然后这个问题其实涉及很多方面,比如说读名著是有很多种情况的,要分情况来说。然后读名著可能带来的娱乐之外的收益,这个又涉及到通俗意义上所谓知识到底是怎么回事,人文等非实用技术科学在当代对个人而言到底有什么意义之类的。还有我们可能摆脱消费主义吗?之类等等听上去就很麻烦的事情。
        第二个问题就涉及到“卷”,因为我已经看到好几个帖子说年轻人(三十岁以下?不太清楚这个定义)为什么不读书啊,年轻人审美为什么差啊。虽然第二个帖子踩名著大家都很反感,可是我觉得TA说到一点是对的,就是年轻人到底在忙什么。可以说些关于卷的事情。
        大概会给大家推荐一些比较好读的书。


        IP属地:上海4楼2022-05-27 23:29
        回复
          然后是关于这个帖子的风格问题。
          既然是发牢骚和发泄压力那我就滑坡到底。这次我就不想论证了,尽量每楼在几百字之内解决。就是分成几个问题一点一点自问自答吧,然后比起一些通用的论据,会更多说些自己的体验。
          另外之所以开这个帖子也是因为看了三四个帖了,没有一个人说到点子上……隔靴搔痒的感觉吧。要么说名著么看不下去就看不下去个人喜好,要么说名著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但其实这个等于没说。大部分都是审美不分高低贵贱一些比较正确但着实没什么用处的废话。这么说是不是太严厉了?但我是发牢骚嘛。大概是这个风格。
          我并不是反对他们的观点,但我认为有不少可以补充的,对初中到大学的朋友有些益处的东西应该说一下。有具体问题再说,今天就不回复了,尽量多写一点自问自答的小问题。


          IP属地:上海5楼2022-05-27 23:36
          回复
            前排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2-05-27 23:41
            回复
              1.1 读名著比别的爱好高级吗?
              你要是把读名著当爱好,那和别的爱好没什么区别。就像史同和二次元同人女没什么区别一样。有的人看《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为了磕cp的,那和别的看番剧磕cp的也没什么区别,追求娱乐和社交层面能得到满足而已。


              IP属地:上海7楼2022-05-27 23:41
              回复
                1.1.1 名著到底是什么
                很多人说名著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作品。说得对,但内涵太简单,几乎和没说一样。什么叫经过时间考验?意思是它过了这么多年还很受欢迎吗?其实不是的。名著是只有古代或者近代或者几十年之前才能被称为名著吗?现代不可能产生名著了吗?
                首先我们肯定是知道,大多数所谓的名著在当代不受大众的欢迎。所以它不是在流量和人气上经历时间的考验,否则我们今天不会有“为什么大家不读名著”这种问题。而且大多数经典名著,其实并不出名。
                之前我其实写过关于名著的一个帖子,里面论证了一个观点,即是说“名著”是一个伪命题,一个被流行文化造出来的意义不明的词,也就注定在名著这个问题上总会和优越感牵扯不清。为了讨论方便,我们还是使用名著这个词,指的是在人文社科领域当中无法绕开的经典之作,范围跨越文学、历史、哲学、社会学、人类学、心理学、政治学、艺术甚至于电影等等学科,而不仅仅是文学,甚至于其形式不一定是文本。


                IP属地:上海8楼2022-05-27 23:48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cy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5-27 23:51
                  回复
                    草,论文格式ptsd犯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5-27 23:58
                    回复
                      1.1.2 为什么要读名著?
                      学人文就像盖塔。你不是从上面开始盖的,而你的塔稳不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的基础牢不牢,基础多扎实多宽广,也决定你的塔能盖得多高。读名著就是这么回事。做任何西方相关的研究都绕不开两希,你并不是因为享受所以去读的,大部分学生开始读经典的时候痛苦得一批,商务印书馆的彩虹书上都是斑斑泪迹的程度,读过的人都懂。哈贝马斯,十个小时十页,我算你快的。
                      我学历史的同学还说过:“至少磕cp是你让你坚持读下去的动力。“
                      但是你读两希你才能懂罗马在讲什么,你读了罗马才知道中世纪在讲什么,读了中世纪才知道近代是哪里来的,读了近代才知道现代社会是哪里来的。学习人文就是要将这些东西在自己的知识库里织成网盖成塔,读得越多,后面会更加简单。(也有可能不会)不读古希腊的人,很难理解德国启蒙。不读德国启蒙,就很难说能读懂ma(咳咳)恩。不读法国启蒙,你也难理解十九世纪的欧洲。常说文史哲不分家也是这个道理。
                      大部分时候,你不是喜欢某本书去读的。你是在说,“我有一个问题。”你在这个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逐渐积累,充实自己的见识,训练自己梳理论证和陈述论证的能力,对自己做出的判断都有自觉,能说出标准和理由,对世界和周边环境有了更多的认识,这就是大多数人认为名著所能带来的素养。
                      很多人把这个素养误以为是名著和其他爱好的根本性区别,认为读了一两本名著便可提升,很遗憾的是没有那么便宜的事儿。


                      IP属地:上海11楼2022-05-28 00:03
                      回复
                        简而言之,对于那些对人文知识感兴趣的人而言,读书既是爱好,也是一项需要有效训练的技能。


                        IP属地:上海12楼2022-05-28 00:09
                        回复







                          IP属地:上海13楼2022-05-28 00:09
                          回复
                            (要命,怎么倒过来了)
                            我真的不厌其烦地推荐这本书给初中到本科没有系统接触过阅读和人文训练的学生,从方法论到如何入手都非常有效,至少比樊登或者其他碎片化知识要好得多。


                            IP属地:上海14楼2022-05-28 00:11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楼主要不码完再睡,我已经看了三集了还没更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5-28 00:2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