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diy吧 关注:36,413贴子:2,331,300

【绝征】三国杀diy教程:盘点新手在设计中的常见误区(by WAHX)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绝征”请见之前的吴明彻。


IP属地:重庆1楼2022-05-06 20:16回复
    最近三国杀DIY的热度暴涨,从贴吧到知乎,放眼望去皆是火树银花。在B站,御史房这类历史大up也通过直播设计 “李世民”等历史人物,并通过其乐融融地和网友连麦开始涉足3d(三国杀DIY的简称),让我们不禁为三国杀DIY的蒸蒸日上感到些许欣慰。
    但不无遗憾地说,在3d圈DIY作品的数量不断提升的同时,其整体质量却没有出现同步的提升,反而有所下滑。新人们面对热心圈友从描述、制图、游戏性等方面对自己的设计提出的诸多建议之后,“或师焉,或不焉”,或是接受之中合理的部分并“择师而教己”,或是“耻于相师”,以“自己DIY仅是为了消遣”、“能看懂就行”等理由饰非;更有甚者,竟以“认真你就输了”“官方都在摆烂,你们还批判我”“群居而笑之”。最后结果就是“吾未见其明也”。
    诚然,设计的阴风,很大程度上确是由官方摆烂引发的。现在的三国杀已被狗卡桌游矮化为赚钱的工具,设计本体以上架售卖及盈利为首要目的而轻视契合、技能描述等核心,导致马钧、神郭嘉等几年前完全不敢想象的烂活成为部分新人的模仿对象。如今,官方设计确曾存在许多不完美、不规范的情况,如字数爆炸、描述口语化、强度崩坏等,这些都会为刚入坑新人的价值观给予错误的引导。如何纠正这些错误导向并帮扶新人度过学习及成长期,是“先闻道者”必须要考虑的内容。
    日前,隔壁PS制图组已经提出了制图方面的详尽建议(cv16197739),扛起了“匡正时弊”的大旗。我在对同好们表示感谢的同时,也谨从描述及技能层面提出对三国杀武将设计方面的一点建议,以表对制图前辈们的支持。本文将从官方设计出发,探讨DIY的规范标准及规范化的具体操作。


    IP属地:重庆2楼2022-05-06 20:30
    回复
      2025-08-18 11:09: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在我们批评官方与自我批评之前,我们需要先对官方设计有充分的认识:(表二、表三)

      (制图by萨巴鲁酱;表一是关于制图的,在已经有隔壁的高质量教程贴的情况下就不放了。)
      我们无意树立“权威”、“标杆”,但粗略看去,部分“官方”设计确实或多或少对新人产生了不好的影响。下面我们便逐一分析上述低分设计的普遍问题。


      IP属地:重庆3楼2022-05-06 20:30
      收起回复
        1、无法面杀(这是最大的问题)。
        许多设计师都认为网杀和面杀应该分开,这是被策划带坏的结果,是非常错误的。三国杀的本质是桌游,武将设计作为桌游要素之一,是用来玩的,不是用来看的。修改技能(薛综)、转换技(神刘备)等可以用附带的转换技指示牌等token表示,问题尚且不大。但是“获得牌堆中XX牌”等操作,在面杀就是很难实现的了。就算是有裁判,如何保证花色、点数的随机性,如何保证牌堆结构不发生太大变化,如何令其与控顶控底武将和谐共存,这些问题也是非常难处理的。谁也不想看到对面玩马钧时为了翻特定牌而翻走半副牌堆,谁也不想自己在面杀玩葛玄时被恶狠狠要求洗牌。所以为了游戏体验,请大家暂时将“随机”、“小游戏”、“翻牌堆”、“过度修改技能”这些念头搁置脑后,千万不要让它们荼毒你的设计。
        另外,跨回合记忆(手杀南华老仙等)的设计也请尽可能避免。多人局,特别是军八,没人帮你记这些要素。同理如泛转化装备牌和延时锦囊牌等,前者容易被交换装备类武将(吴国太)影响,后者容易和转化延时锦囊牌类武将(大乔、徐晃)弄混。需要记住的是,延时锦囊牌共用一个区域,且遵循“后贴先判”的原则,也并没有哪种牌放哪边的规矩。胡乱转化延时锦囊牌的最大后果就是“三同花聚顶”,即三张方块J的闪分别当兵乐闪电贴在同一个人的头上,造成严重混乱。目前三国杀遵循的不成文的规矩是红牌当乐、黑牌当兵、锦囊牌不参与转化(曹爽那垃圾设计不考虑),请大家尽量遵守这个规矩。
        2、描述过长,效果过多。
        请问各位记张琪瑛记了多久?你认为面杀时你的朋友看到你设计的一个不熟悉的、两三百字的武将时能玩出体验感吗?我认为一个设计,150字就已经开始让人头疼,200字则极易使游戏的乐趣降到冰点。
        你的思路可能完美契合历史,如关羽、诸葛亮的一生很难用寥寥几笔概括;一些游戏角色的机制或许也因多样而精彩,但这些都不是你为了所谓“契合”而破坏游戏性,写小作文的理由——既然你想“完美”复刻其他游戏的某人物,那我为什么不直接去玩那个游戏?
        简洁描述并不意味着画面感缺失,上图中旧全琮、曹昂就是很好的例子,寥寥几笔,人物特点跃然纸上,既有美感又有游戏性和创新性——只要别为了简洁而简洁,如陈震、凌操这种简单无脑且缺乏人物特点的摸牌,这就是缺乏创新性而沦为流水线作品了。标风武将囿于历史原因暂时不论,但这样的设计出现在十几年后的今天,三国杀的历史积淀可能就付之东流了。
        3、标记,标记,标记。
        “非神不标”(非神将不自带标记)是三国杀的传统,但2018年发布的陆绩和司马徽则率先破戒。虽然大家并不需要都去遵守传统,但是在这类武将增多时,翻对应的标记就成了问题,而且官方的标记版质量非常低下,玩个十几盘就会出现嵌不进去的情况。就算你使用其他的方法(如塑料筹码)表示,但桌布毕竟是少数。大多数人玩三国杀只是在桌子上打牌,这就让多人局时多种标记严重影响游戏进程及玩家观感。设想八个标记将凑一桌,就算有字,怎么摆标记而不发生混淆,也会成为一个难题。
        特别注意,此处的标记只包括实体标记(如“梦魇”“狂风”“大雾”),而不包括标记牌(如“田”、“权”)。我认为放在自己头上的标记牌是没有游戏性问题的,但动不动就在别人头上跨回合扣牌就是非常大的雷区了。由于标记牌上没人给你写字,在别人头上跨回合扣牌产生的记忆量与危害性远大于滥用标记。设想张宝、杜畿、吕虔、张陵同时在你头上扣牌,到你回合……
        4、在不该插的地方乱插,把游戏插死了。
        插入结算(简称插结)自然是无法避免的,但层数过多的插结势必导致多层嵌套的记忆问题。其中最无法接受的是濒死插结,即濒死结算套濒死结算。受部分技能影响,某些在特殊时机发动的技能必须注意插结问题,如经典的丕儒仁然大阵(以下武将均指2013版本,注意除曹丕外武将技能均与现行版本不同):路人濒死,曹丕用最后的桃救,李儒杀曹丕,曹丕翻曹仁,曹仁借朱然刀杀某人,终止一切结算,所以路人就成了吊在濒死的僵尸。此类机制虽然在2014年便得到了修复,但濒死插结仍是设计中最大的禁区之一。典型反例如手杀王粲和神太史慈的使游戏完全无法继续的bug。
        由于目前三国杀武将过多,此处为新手提出几个容易被插结干扰,或容易出现无限循环的武将:张角、曹植、吴国太、魏蔡文姬。也请新手请勿使用如下及类似概念:终止结算、结束回合、在体力值变化后使用杀。
        5、对玩家游戏体验影响过大。
        诚然三服都有所谓的“强力阴间武将”,但阳间人不需要去设计阴间武将。试想,当你被界徐盛提着古锭刀两刀破军、被杨仪每回合两张顺还不敢还手、被界凌统物理完杀之时,你的感觉如何?固然,三国杀是不断发展的,把每个武将都做成一样强完全不可实现。那么当三国杀版本迭代时,新将要想脱颖而出并为公司盈利,就必须做强,这就导致现在武将强度膨胀和强度线的崩坏。
        好在,强和阴仍然存在着界线,诸葛瞻、界孙尚香等一般情况下不对游戏体验造成过多负面影响的强将,完全可行。记住,任何武将都要留一个突破口(此处的突破口指自己暴露而非特定武将令其暴露,如界马超暴打神曹操并不算神曹操的突破口),强如许攸,也有阳成略之后缺乏防御的弱点,而不是“铜墙铁壁”。至于成长性强得过分且无法强行突破的曹金玉等,便会沦为“阴间武将”。
        影响体验的另一个极端是不动白。在桌游中,玩家的游戏体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扮演的角色(即武将)。太弱的不动白等于白板,玩家毫无游戏体验;太强的不动白则会成为另一个神曹操,无连弩则已,有连弩惊人;手机三国杀“斗地主”模式中的“四害”一词已经形象地代表了玩家们对此类武将的看法。卖血流不是不配存在,而是需要有主动卖血的能力,或者让队友既有打你获得收益的想法,又有直接打敌人压血的想法。荀彧就是非常优秀的例子。
        6、定位不清。
        长久以来,三国杀DIY有个不成文的规定,即“强宾不压主”,后上线的武将不完爆先前的武将。这一理论虽然给了那些老牌名将足够的面子,但也诞生了许多为了刻意防止完爆而产生的烂活(如为了不完爆太史慈而出现的丁奉)。我认为在武将数急剧增加的今天,这一标准可以放宽,每个武将都要有可以超越众生的长处,也要有被众生超越的短处。不完爆前人,需要的是专攻某一方向,而不是每个方向都有发挥,但为了给前人面子而把每个方向都调弱。这样诞生出的设计绝非优秀设计。
        如果设计师想的是几项效果面面俱到,则要么做出阴间武将,要么长度爆表,而且每个方面都限于中等水平,经典反例即为上图中的张琪瑛。加伤不如许褚,控顶不如诸葛亮,卖血不如郭嘉,奶人不如华佗——看样子什么都会,但什么都不精。这不是全能,是三脚猫。


        IP属地:重庆4楼2022-05-06 20:30
        收起回复
          注:这篇文章本来是定在5月1日发布的。但由于某些线下因素,我开始思考本文是否应该发布。经过5月2日晚的大讨论,我最终还是决定发布此文,并借御史房直播和制作吴明彻的机会抒发一下我对DIY的看法,以匡时弊。
          《心似浮萍》也是瑶光指东的《南明史》标题,讲的是大顺政权和弘光政权相继灭亡,“正统”消失,天下倾颓。因此将其用于称号。
          若我一去不回,则将一去不回。
          写于2022.4.30
          发布于2022.5.6
          WAHX


          IP属地:重庆6楼2022-05-06 20:31
          回复
            还有一段一直发不出去,大家可以看B站上的同名专栏()


            IP属地:重庆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5-06 21:03
            收起回复
              虽然lz举的评分例子表里我好像有不少将有不同意见的,不过总体还是很支持的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2-05-06 21:34
              收起回复
                挺好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5-06 21:46
                回复
                  2025-08-18 11:03:4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我觉得郭照单看契合还是很棒的,时而喜黑时而喜红是偏宠,别人有的我也要有是尊位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5-06 22:55
                  收起回复
                    占个位子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05-06 23:13
                    回复
                      资瓷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2-05-07 01:33
                      回复
                        图表右下角的就是我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8楼2022-05-07 04:16
                        回复
                          以“火攻自己並造成傷害”為cost的界苦肉啊……和我做的界苦肉有點不同呢
                          階段技,如你的武將牌未被橫置,你可以橫置武將牌,摸兩張牌,然後視為對自己使用一張火攻
                          一直都沒有時間測這界苦肉的強度,感覺摸二強度會差一點,摸三又會太強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19楼2022-05-07 10:49
                          收起回复


                            IP属地:中国香港来自Android客户端20楼2022-05-07 13:4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