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六中-简介
一九五六年秋,县政协、侨联、工商联等单位商定,由政协秘书魏锡麟主持,发挥群众的力量,聘教师,收新生50名,借旧城三保基督教萃贤堂,创办培新中等文化补习班,这便是古六中的初生。
一九五八年春,迁校于五保横街军人俱乐部旧址,聘政协委员陈立鹗为校长,定名为民办培训新中学。是年秋,随城迁寄松台民房。此时扩至三个教学班,150余人。
一九五九年,为布局之合理,改原拟新丰建校之设想,迁校至今地。县提供局下七区区公所二层一座,并拨款部分,师生出力建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勤学楼。秋,新校舍启用。改为公办,更名为古田县第六中学。县委任陈祖帮为副校长,陈立鹗为教导主任,设五个教学班,学生300余。
一九六三年,新建学生宿舍,办公楼各一座,扩招莪洋乡各村镇学生,扩至九个班,生450余,师32名。渐备图书、卫生室及体育场。
“文革”中,学校停课。
一九六九年复课,并增设高中班,至七二年有12个教学班,400余学生。随后建礼堂、教工宿舍、教学楼各一座,并改建校门。
荏苒岁月,已是五十载,学校不断建设、发展。至今总面积一百二十亩,31个教学班,在校生一千六百多人,教职工一百一十多人。具备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齐全的基础设施。
一九五六年秋,县政协、侨联、工商联等单位商定,由政协秘书魏锡麟主持,发挥群众的力量,聘教师,收新生50名,借旧城三保基督教萃贤堂,创办培新中等文化补习班,这便是古六中的初生。
一九五八年春,迁校于五保横街军人俱乐部旧址,聘政协委员陈立鹗为校长,定名为民办培训新中学。是年秋,随城迁寄松台民房。此时扩至三个教学班,150余人。
一九五九年,为布局之合理,改原拟新丰建校之设想,迁校至今地。县提供局下七区区公所二层一座,并拨款部分,师生出力建双层砖木结构教学楼――勤学楼。秋,新校舍启用。改为公办,更名为古田县第六中学。县委任陈祖帮为副校长,陈立鹗为教导主任,设五个教学班,学生300余。
一九六三年,新建学生宿舍,办公楼各一座,扩招莪洋乡各村镇学生,扩至九个班,生450余,师32名。渐备图书、卫生室及体育场。
“文革”中,学校停课。
一九六九年复课,并增设高中班,至七二年有12个教学班,400余学生。随后建礼堂、教工宿舍、教学楼各一座,并改建校门。
荏苒岁月,已是五十载,学校不断建设、发展。至今总面积一百二十亩,31个教学班,在校生一千六百多人,教职工一百一十多人。具备有教学楼、综合楼、办公楼、宿舍楼、学生食堂、理化生实验室、多媒体室、电脑室、图书馆、阅览室、音乐室、美术室、卫生室、标准田径场、篮球场、羽毛球场等齐全的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