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山灵给我新品UA5小尾巴解码耳放的试(bai)听(piao)机会,又来蹭山咕咕家的新玩具了(笑)。
我收到的是一台全新的黑色UA5,据山灵小哥所说还是从生产线上刚下来的新品,刚出厂就给我发来了。前后使用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来分享一下开箱过程、听感以及与前代小尾巴产品的对比,还有一些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改进建议,供考虑选购UA5的朋友们参考。
事先声明:本帖内感受均为我个人主观角度作出的描述,若有所偏差或者错误,欢迎指正。
图片仍然是惯例手机随手拍,不过开箱时可能不小心沾染到些许细小灰尘,还请见谅。

首先是包装盒,这次虽然盒子风格与前代UA1、UA2类似,但使用了能反射出七彩光芒的镭射纸来印刷,在光线照射下美轮美奂。可以说是把自己“旗舰定位”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了,看来山灵确实对UA5寄予了很大的信息和期望。

盒子背面印刷着UA5的各项参数配置及特色卖点,最引人注意的大概便是这次特意提及的双供电系统,或者说“混动模式”了。

盒子不同于以前的翻盖+磁吸,改成了与手机包装一样的天地盒设计,颜值和盒身一体性确实得到了提升,但打开难度却也稍有提升。

不再墨迹,略微盘几下手感不错的盒体,便直接将其打开。映入眼中的第一物便是UA5醒目的金色滚轮。在以前我还以为UA5会考虑沿袭山灵播放器的经典设计语言——右上角R角,并把滚轮也放到角落去,好看的同时也方便操作。不过没想到UA5实际出来之后却采用了横置滚轮方案,使其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打火机。
说句题外话,这次在海绵表面盖了一层印满亮面山灵小LOGO的哑光纸的包装设计很不错,好看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格调,这个设计我很喜欢。

山灵一贯的祖传磨砂铝合金手感仍然非常舒适,合金件部分做工非常精致,贴上小金标之后黑金互衬相得益彰。

除了滚轮,另一个重点自然是新增加的Oled显示屏了,这颗屏幕能显示正在播放的歌曲采样率信息、音量、增益以及电池状态,配合滚轮能够实现无需APP的情况下更改单双DAC、供电方式、百档音量、增益、滤波、平衡、息屏时长、屏幕亮度的设置,即使不打开APP也能满足绝大多数设定需求了。
不过略微有点可惜的地方在于,受限于屏幕尺寸,设定选项只能以英文来呈现,不过基本不涉及复杂的词汇,倒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成本。另一方面来说,受限于滚轮只能提供拨动和按下功能,如果切换设定时一不小心切换过头,便只能将其他设定重新切换一圈才能切到自己想切换的那个设定上,还是稍有不便。在我看来,UA5这方面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摆脱对APP的绝对依赖,前两代产品(UA1、UA2)想要切换设定必须用APP进行设定,对于PC等不想经常连接手机使用的用户稍显不友好,UA5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即使不足以称为完美,但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痛点。
至于最重要的声音部分,我原以为UA5作为UA2的高阶定位,也许会继续走UA2偏解析的路子,但实际上UA5的声音取向更偏向于UA1,或者说山灵比较传统的那种“暖Fi”风格,而并非UA2相对更清冷一些侧重于解析的风格。因此与其说UA5是UA2的“上位”,我觉得将其称为“UA1超进化上位”可能更为恰当。
至于UA5新增加的混动模式,开启混动模式的情况下UA5一部分电源由其自身的电池所提供,不过与一开始的猜想不同,混动模式下的提升并不是非常直观,能明显听出“一耳朵”差距的程度,个人觉得更像是在UA5本身就不错的听感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更好地还原一些微小的细节和动态,但除此之外,更直接的变化却很难有所明显的感知,也许是我的木耳锻炼程度尚且有待进步吧(笑)。

以上是UA5和UA2体积直观对比,UA5已经可以称得上算是接近“大尾巴”的范畴了。出街时的便携度比起小巧玲珑的UA1和UA2确实稍显不足。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将其作为一个迷你小巧、听感舒适的解码耳放,用于我的PC设备上来播放音乐,而并非作为出街时的小尾巴选项(毕竟论便携度TWS是在太香)。

以上,就是我对UA5的简短体验与评价。这次最直观的进步便是屏幕滚轮的加入,以及稳定性较于上一代声价比表现出色但稳定性稍显不足的UA2有很大进步,我搭配PC使用期间基本没有遇到过兼容性问题,例如断触、爆音、解码失败等问题,包括切换设定时的响应速度也不错,体验相当舒服,发热也并不严重(室温约20度混播HR和DSD的情况下)。
但也有一些细小的问题,例如对DSD格式的识别极个别情况下会有显示延迟,滚轮操作稍显不便,滚轮拨动有时候不能一格阻尼刻度对应一格音量等小问题,希望山灵工程师能在新固件中尽快修复吧。(希望工程师头发没事)
如果预算充足,耳机阻抗不高的情况下,想要一个表现稳定、暖Fi走向,并且解析也不错的小尾巴,千元级别的UA5确实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与山灵打交道以来也有数年时光了,手头也盘过不少山灵的播放器和耳机产品,给我带来了各种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写这篇评测时刚好恰逢山灵34周年,也期待山灵以后能带来更多更新更好更有意思的新产品,少点BUG和咕咕咕,以上。
我收到的是一台全新的黑色UA5,据山灵小哥所说还是从生产线上刚下来的新品,刚出厂就给我发来了。前后使用了大概一个星期左右的时间,来分享一下开箱过程、听感以及与前代小尾巴产品的对比,还有一些使用过程中发现的改进建议,供考虑选购UA5的朋友们参考。
事先声明:本帖内感受均为我个人主观角度作出的描述,若有所偏差或者错误,欢迎指正。
图片仍然是惯例手机随手拍,不过开箱时可能不小心沾染到些许细小灰尘,还请见谅。

首先是包装盒,这次虽然盒子风格与前代UA1、UA2类似,但使用了能反射出七彩光芒的镭射纸来印刷,在光线照射下美轮美奂。可以说是把自己“旗舰定位”毫不掩饰地写在脸上了,看来山灵确实对UA5寄予了很大的信息和期望。

盒子背面印刷着UA5的各项参数配置及特色卖点,最引人注意的大概便是这次特意提及的双供电系统,或者说“混动模式”了。

盒子不同于以前的翻盖+磁吸,改成了与手机包装一样的天地盒设计,颜值和盒身一体性确实得到了提升,但打开难度却也稍有提升。

不再墨迹,略微盘几下手感不错的盒体,便直接将其打开。映入眼中的第一物便是UA5醒目的金色滚轮。在以前我还以为UA5会考虑沿袭山灵播放器的经典设计语言——右上角R角,并把滚轮也放到角落去,好看的同时也方便操作。不过没想到UA5实际出来之后却采用了横置滚轮方案,使其看上去更像是一个打火机。
说句题外话,这次在海绵表面盖了一层印满亮面山灵小LOGO的哑光纸的包装设计很不错,好看的同时显著提升了格调,这个设计我很喜欢。

山灵一贯的祖传磨砂铝合金手感仍然非常舒适,合金件部分做工非常精致,贴上小金标之后黑金互衬相得益彰。

除了滚轮,另一个重点自然是新增加的Oled显示屏了,这颗屏幕能显示正在播放的歌曲采样率信息、音量、增益以及电池状态,配合滚轮能够实现无需APP的情况下更改单双DAC、供电方式、百档音量、增益、滤波、平衡、息屏时长、屏幕亮度的设置,即使不打开APP也能满足绝大多数设定需求了。
不过略微有点可惜的地方在于,受限于屏幕尺寸,设定选项只能以英文来呈现,不过基本不涉及复杂的词汇,倒也谈不上什么学习成本。另一方面来说,受限于滚轮只能提供拨动和按下功能,如果切换设定时一不小心切换过头,便只能将其他设定重新切换一圈才能切到自己想切换的那个设定上,还是稍有不便。在我看来,UA5这方面最大的进步意义在于摆脱对APP的绝对依赖,前两代产品(UA1、UA2)想要切换设定必须用APP进行设定,对于PC等不想经常连接手机使用的用户稍显不友好,UA5提供了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案,即使不足以称为完美,但确实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个痛点。
至于最重要的声音部分,我原以为UA5作为UA2的高阶定位,也许会继续走UA2偏解析的路子,但实际上UA5的声音取向更偏向于UA1,或者说山灵比较传统的那种“暖Fi”风格,而并非UA2相对更清冷一些侧重于解析的风格。因此与其说UA5是UA2的“上位”,我觉得将其称为“UA1超进化上位”可能更为恰当。
至于UA5新增加的混动模式,开启混动模式的情况下UA5一部分电源由其自身的电池所提供,不过与一开始的猜想不同,混动模式下的提升并不是非常直观,能明显听出“一耳朵”差距的程度,个人觉得更像是在UA5本身就不错的听感上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能更好地还原一些微小的细节和动态,但除此之外,更直接的变化却很难有所明显的感知,也许是我的木耳锻炼程度尚且有待进步吧(笑)。

以上是UA5和UA2体积直观对比,UA5已经可以称得上算是接近“大尾巴”的范畴了。出街时的便携度比起小巧玲珑的UA1和UA2确实稍显不足。我个人而言更喜欢将其作为一个迷你小巧、听感舒适的解码耳放,用于我的PC设备上来播放音乐,而并非作为出街时的小尾巴选项(毕竟论便携度TWS是在太香)。

以上,就是我对UA5的简短体验与评价。这次最直观的进步便是屏幕滚轮的加入,以及稳定性较于上一代声价比表现出色但稳定性稍显不足的UA2有很大进步,我搭配PC使用期间基本没有遇到过兼容性问题,例如断触、爆音、解码失败等问题,包括切换设定时的响应速度也不错,体验相当舒服,发热也并不严重(室温约20度混播HR和DSD的情况下)。
但也有一些细小的问题,例如对DSD格式的识别极个别情况下会有显示延迟,滚轮操作稍显不便,滚轮拨动有时候不能一格阻尼刻度对应一格音量等小问题,希望山灵工程师能在新固件中尽快修复吧。(希望工程师头发没事)
如果预算充足,耳机阻抗不高的情况下,想要一个表现稳定、暖Fi走向,并且解析也不错的小尾巴,千元级别的UA5确实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项。
与山灵打交道以来也有数年时光了,手头也盘过不少山灵的播放器和耳机产品,给我带来了各种独特的经历和体验。写这篇评测时刚好恰逢山灵34周年,也期待山灵以后能带来更多更新更好更有意思的新产品,少点BUG和咕咕咕,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