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南语吧 关注:39,281贴子:959,628

浙江省温州大市的姓氏人口统计,感觉闽系移民很多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温州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昨天提供的一项全市常住人口统计数据显示:陈姓是我市第一大姓,有84.9861万人,占全市常住人口总数的11.35%。
     我市姓氏人口总数在20万人以上的姓有10个,依次为: 陈、林、王、黄、张、李、郑、吴、周、叶;姓氏人口少于20万人多于10万人的姓氏有9个,依次是:徐、杨、金、胡、朱、潘、蔡、刘、谢。



1楼2010-05-19 02:06回复
    温州姓氏人口特征与浙江省其他地区有很大不同,尤其与北吴语区。比如超高的陈姓比例,北吴语区陈姓也多,但是比例只有5%多,还有就是黄,林,郑,叶,蔡。北吴语区除了黄稍多外,郑也不算太少,其他几个就很少了。但是温州也继承了一些北吴语区的姓氏特点,比如周,徐,朱,胡,金,这几个姓闽系都比吴语区少很多,尤其是朱,徐,胡,金。但是北吴语区的另外几个大姓,沈,陆,钱等在温州却很少。


    2楼2010-05-19 02:15
    回复
      2025-08-28 10:20: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这是我根据浙江省所有县的县志人口统计大致排出的浙江省姓氏排名:
      1陈:7%到7.5%
      2王:5.5%左右
      3张:4%多
      4徐:3.6%左右
      5李:3.4%左右
      6吴:3.2%左右
      7周:3.1%左右
      8朱:2.5%左右
      9黄:2.3%左右
      10郑:2.2%左右
      11胡:2.1%左右
      12林:2.1%左右
      13杨:2%稍多
      14沈:2%稍多
      15叶:将近2%
      16金:将近2%
      17刘:不足1.5%
      18赵:1.3%左右
      19何:1%稍多
      20潘:1%稍多
      21孙:1%稍多
      22方:1%稍多
      ----------------------------------------------------------------
      你看这个排名就会发现有很多闽系姓氏,但是北吴语区这几个姓氏是不多的,在北吴语区,反而是王姓稍多于陈,王是北吴语区的第一大姓,但是陈姓在温州和台州等少数地区对于王的绝对优势,导致浙江第一大姓是陈。
      林姓,叶姓几乎全部集中在温州和台州,黄和郑相对分布广些,但主要也集中在温州和浙南。
      据说浙南有很多福建移民,尤其温州。在姓氏上就可见一斑。


      3楼2010-05-19 02:33
      回复
        • 117.136.10.*
        吴语姓氏与闽系相比:王姓与张姓都比闽系多,尤其王姓。李和刘都要比闽系少,尤其刘。徐,朱,胡,周明显比闽系多,尤其徐,胡。而黄,林,郑,蔡明显比闽系少,尤其林,蔡。唯一基本相同的大姓就是吴姓和杨姓,在吴语区和闽系区基本都差不多,人口都很多。还有就是吴语区几个北方大姓如赵,孙,马等还基本常见,而在闽系则跌入很低。
        


        4楼2010-05-19 04:29
        回复
          • 117.136.10.*
          吴语系徐,朱,沈,陆,金等的确是典型姓氏,尤其是徐,在整个浙北和浙西都多于李。几乎都是第四大姓,在浙江衢州这个地级市甚至是第一大姓。而徐这个姓在闽系却较少,反而是另一许很多。


          5楼2010-05-19 04:33
          回复
            李姓在浙江才排第五?徐姓都比它多?怎麼可能?


            6楼2010-05-19 09:55
            回复
              • 221.12.58.*
              李姓在浙江才排第五?徐姓都比它多?怎麼可能?
              -----------------------------------------
              的确如此,华东地区李姓的确不多,要比徐姓少,要不是温州,台州李姓比徐姓多不少,否则整个浙江,徐姓比李姓多出会更多


              7楼2010-05-19 10:34
              回复
                • 221.12.58.*
                其实王姓和李姓在全国人口不相上下(王姓稍多),当然海外华人应该李姓多,因为在闽粤地区李姓多。
                北方所有地区都是王姓第一大姓,但是李也比较多,在每个地区王多于李不多。所以看起来每个地区王和李基本相当,但是整个地区合起来,王多于李就比较多了。
                在南方,华东地区,王对李的优势就比较明显了,比如江苏,上海,浙江。安徽也是王多。华中和西南则是李比王多,个别省优势比较明显,比如少数民族比较多的云南,李姓少数民族人口远多于王姓。李对王优势最明显的就是两广,王姓跌至全国最低,福建李姓也稍多于王。其实王和李的情况是全国绝大多数地区都是王多于李,你如果身在每个地区,却不会很感觉出王比李多,但是所有地方合起来就王就比李多不少了。李则是在小部分地区多余王,但是这部分地区李多于王不少,尤其广东和广西,李多出王不少,还有云南,也比较明显,你如果身处这块区域,就会感觉李多出王不少。但是这块区域毕竟人口较少,抵消不了王姓在广大区域对李姓的优势,虽然每个区域优势不大。
                但是海外华人以广东,福建移民为多,这块区域都是李多,在广东,优势明显。所以海外华人应该李多,全球华人也应该是李多


                8楼2010-05-19 11:08
                回复
                  2025-08-28 10:14: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李”可是全球第一大姓啊,不仅华人第一大姓是李,韩国第三大姓是李,就连英文姓氏裏头都有“Lee”而且人数还不少!


                  9楼2010-05-19 11:16
                  回复
                    • 221.12.58.*
                    关于全国姓氏人口的一些情况,可以看看这位同志的博客,他是专门研究姓氏人口的http://zhaozuxuan.blog.sohu.com/ 我很多资料也是那招来的


                    10楼2010-05-19 11:18
                    回复
                      • 60.181.129.*
                      在闽吧里面看到一段文字,不知是否正确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688747102&z=643308924&pn=0&rn=30&lm=0&word=%B8%A3%BD%A8#6688747102
                      按汉移徙闽越人至江淮后,闽地人口极稀,只设东部候官于今福州市驻兵看守。直到东汉末加派部队平定山越,才在闽北和福州设置建安与候官等五县。后经孙吴用心经营,又有移民不断的进入,至晋,已设建安、晋安二郡,有县15,户8600。后经战争,又有大批浙民之移入,至陈,又增丰州、南安郡,有州一、郡三、县十四,而到隋代,新罗虽已早废,邵武也入临川郡,但时之建安郡在籍户口不包闽西、邵武二地,户数已达12,420,增户还是较多的。增户除了自然增殖外,相当部分应是来自江浙的移民。移民路线水路大多移住沿海各地,陆路“出入多由处州龙泉足俞柘岭”,也有经今赣东北辗转邵武,多数留住闽北,少数再徙他处。
                      叶荣添nb 2009-9-15 19:55 回复  
                      -----------------------------------------------------
                      如此说来,福建人也有相当部分是吴越人的后裔?
                      


                      11楼2010-05-19 11:19
                      回复
                        在闽吧里面看到一段文字,不知是否正确
                        http://tieba.baidu.com/f?ct=335675392&tn=baiduPostBrowser&sc=6688747102&z=643308924&pn=0&rn=30&lm=0&word=%B8%A3%BD%A8#6688747102
                        按汉移徙闽越人至江淮后,闽地人口极稀,只设东部候官于今福州市驻兵看守。直到东汉末加派部队平定山越,才在闽北和福州设置建安与候官等五县。后经孙吴用心经营,又有移民不断的进入,至晋,已设建安、晋安二郡,有县15,户8600。后经战争,又有大批浙民之移入,至陈,又增丰州、南安郡,有州一、郡三、县十四,而到隋代,新罗虽已早废,邵武也入临川郡,但时之建安郡在籍户口不包闽西、邵武二地,户数已达12,420,增户还是较多的。增户除了自然增殖外,相当部分应是来自江浙的移民。移民路线水路大多移住沿海各地,陆路“出入多由处州龙泉足俞柘岭”,也有经今赣东北辗转邵武,多数留住闽北,少数再徙他处。
                        叶荣添nb 2009-9-15 19:55 回复  
                        -----------------------------------------------------
                        如此说来,福建人也有相当部分是吴越人的后裔?
                        -----------------------------------------------------
                        我也是浙江人,感觉浙江和福建来往也不算多,尤其在浙江北部地区,一个原因是两个省都比较富,打工的人比较少。安徽,江西来浙江打工的就比较多。其实浙江内部语言差异很大,即使吴语区,很多不能相通话,即使可以听懂,语言也有不同。所以平时很少说吴语这个词,这个词觉得太官方。平时就说上海话,宁波话等。宁波,杭州所辖的几个县语言也有很大不同。其实我认为吴语这个认同感,现实生活中并不大


                        12楼2010-05-19 12:02
                        回复
                          没错,我有一个乐清的同学他就不太认同“吴语”这个词。吴语实际上是一群具有相同声母特徵的方言的集合,是人为归类在了一起。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时候,中原南逃的贵族是先到了宁镇一带,然后取道吴越迁入闽地,所以如今吴闽两种方言同源,闽人有一部分也会带有吴人血统。


                          13楼2010-05-19 12:33
                          回复
                            • 60.181.157.*
                            如此说来的话,可能闽语的差别更大了,很多资料都说闽语被看作是“七大方言”中语言现象最复杂,内部分歧最大的一个方言


                            14楼2010-05-19 12:44
                            回复
                              2025-08-28 10:08:2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没错,我有一个乐清的同学他就不太认同“吴语”这个词。吴语实际上是一群具有相同声母特徵的方言的集合,是人为归类在了一起。
                              西晋末年永嘉之乱的时候,中原南逃的贵族是先到了宁镇一带,然后取道吴越迁入闽地,所以如今吴闽两种方言同源,闽人有一部分也会带有吴人血统。
                              -----------------------------------------------------------------
                              那江西对福建影响大吗?江西与福建相连,但是感觉族群相差很大。浙江毕竟还有个温州,感觉有点闽文化。不知道南平,三明等与江西相连的地方与江西像吗?


                              15楼2010-05-19 12:4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