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人类学吧 关注:51,057贴子:2,720,849

亚洲和我国各地(黄种人为主)的男性络腮胡比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由多到少,由少到无:
山东=西部少数民族(藏、回)≥西北汉族>山西=河北=东北汉族=蒙古族=日本>河南=华东(江苏、安徽、浙江)=云南汉族=彝族=广东海陆丰=福建闽北>广东潮汕>福建闽南≥四川汉族=湖南汉族=湖北汉族=土家族≥江西汉族>贵州汉族=广东广府=雅库特人≥西伯利亚族群(叶尼塞人、哈坦加人、楚科奇人)≥韩国≥广西汉族>南方少数民族>东南亚=外东北(外兴安岭)。
东南亚络腮胡比例: 缅甸=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越南>印尼>柬埔寨(络腮胡比例稀少到几乎忽略不计)。
无络腮胡,甚至不长一根胡须的东南亚土著和外东北的通古斯土著族群: 塞芒小黑人、菲律宾的Aeta小黑人、 埃文基的通古斯部土著、那乃土著。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2-02-26 18:31回复
    目测?


    IP属地:广东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2-26 18:32
    回复
      2025-08-19 00:47: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归凛者💪- @东山大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2-02-26 21:24
      回复
        付巧妹团队研究人员发现,有一个遗传变异体EDAR V370A在末次盛冰期快结束或之后不久的时间里频率升高。这个遗传变异属于亚洲人特有,毛发较粗、体毛胡须稀疏,汗腺更多和铲形门齿的特征都与此有关。
        黑龙江流域绝大部分古样本都是Y染色体C2北支、母系M北支(M8/C、D4、G)。
        1万多年前 AK11K 那个样本的父系DE,很有可能是日本列岛常见的D1b。
        表中的那个AR9.2K_o属于Y染色体P未分类型,很有可能是Q

        距今约3.3万年、基因组编号AR33K个体(母系B)与4万年前田园洞人的遗传成分相似,表明在末次盛冰期之前,田园洞人相关人群在东亚北部广泛存在,却不含有EDAR V370A基因,没有参与黑龙江流域新石器人群的形成过程。约1.9万年前黑龙江流域人群(父系C2+母系M8/C、D、G)发生了特殊变化,所携带的遗传变异体EDAR V370A,在东亚/美洲人群中广泛扩散,形成了北方蒙古人种的独特性状。
        EDAR V370A在汉族中的频率60~90%,而在欧洲人群中则近乎缺失。


        EDAR V370A遗传变异属于亚洲人特有,毛发较粗、汗腺更多,导致胡须稀疏、体毛退化。亚洲蒙古人种、印第安人胡须稀疏、体毛不发达,明显是EDAR V370A基因的作用结果。


        IP属地:北京5楼2022-02-26 22:51
        收起回复

          波利尼西亚人母系B4a,早已远离亚洲,免受亚洲人EDAR V370A基因的影响,导致波人男性特征更为明显,胡须浓密。


          IP属地:北京6楼2022-02-26 22:55
          收起回复
            坐标广东广府,我周围人包括我自己有2/3的人都是络腮胡呀,只不过大家不留胡子而已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2-27 10:48
            收起回复
              满族胡须比例跟南方汉族相当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2-02-27 10:56
              回复
                南方人络腮胡比例更高,蒙元和满清皇室画像都没有络腮胡,别在这乱扯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2-28 02:00
                收起回复
                  2025-08-19 00:41:38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印象里中原中部地区一带络腮胡比较多,北方和南方都少见。河北京津满蒙很少人能留浓密胡子的。


                  来自iPhone客户端24楼2022-03-01 19: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