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安吧 关注:42,335贴子:1,180,448
  • 16回复贴,共1

江西乐安县古村落一览,流坑、湖坪村、罗山、水南、朱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江西省乐安县中国传统古村落名单:
牛田镇流坑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湖坪乡湖坪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万崇镇丰林村万坊村
南村乡炉桐村稠溪村
牛田镇水南村
罗陂乡右源村峡源村
罗陂乡水溪村
罗陂乡罗陂村古村村
谷岗乡汤山村
还有罗山、朱坑、东堆


IP属地:浙江1楼2022-02-19 17:09回复
    水南村位于乌江南岸,沿河岸呈带状分布,为杂姓聚落,远在唐代有毕、周、王等,在此开辟基业,明朝时丁氏分居水南,丁氏时间虽短但人丁兴旺,至今村中85%为丁性。村东南水塘边建有三进两天井的“丁氏大宗祠”。这里的“大宗祠”与金溪一带的宗祠纪念意义上有所差别,在金溪一带宗祠往往是十里八乡的同一姓氏共有的纪念同一先祖的祠堂。这里的“大宗祠”,以流坑的董氏大宗祠为例,是纪念该村的开基祖董合而建的祠堂。如果是纪念本村的开基祖,在金溪一带的依旧称之为“公祠”,如竹桥村的“文隆公祠”是纪念该村的开基祖文隆公而建。
    从流坑出来赶往水南村的古樟树林,这里古樟有一万多颗,占地100多亩,沿乌江两岸分布。


    IP属地:浙江4楼2022-02-19 17:17
    回复
      2025-08-26 11:29: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稠溪村位于乐安县南村乡,村人依山而居,房屋结构独特,现村民已整体搬迁至山下居住。该村存有明清古建筑20余栋,文化底蕴丰富,石刻、石雕众多,是古代文明的瑰宝,被专家誉为“山崖上的古城堡”。因该村四面环拱居人以溪,山稠叠名,故曰稠溪。自宋末,是北宋著名宰相、文学家王安石后裔中一支系聚居的村落。 [1] 2019年6月,国家文物局公布第五批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村落名单,乐安县稠溪村成功入列。


      IP属地:浙江5楼2022-02-19 17:18
      回复
        因路而兴的文化古村
          随后我们驱车来到这条古道上的东堆村。
          东堆村,据史料记载,宋末,由杨氏开基,因房屋全部座东,故名。
          乐安建县后,县治设在詹圩地(今鳌溪镇)。随着县治的建立,县城的人口和消费增长迅速,商品的需求量也急增。丰城人最早发现了商机,善于经商及推独轮车的丰城商人,就凭着自己的独轮车的“吱呀”声,将货物源源不断地运送至乐安县城,直至县境南部的招携,从那里运回驰名中外的招携毛边纸等货物,因此逐渐形成了这条繁华的“茶马古道”。
          东堆村距县城约40华里,但进入县城却必须翻越大岭,运送商品的商人在东堆村歇歇脚,为翻越大岭积蓄能量就成为自然的选择。
          因此,东堆村就成为这条“茶马古道”上的一个“加油站”。
          东堆人抓住这个商机,到清朝中期,就在独轮车的通道旁建起了客栈、商铺,客商往返均需在这里食宿,遂形成了东堆街。
          民国初年,乐安设立了一个邮政代办所,由私商兼办,隶属樟树邮局,为三日一班邮制。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分别在公溪、东堆两处增设邮政信柜。庆幸的是,我们在东堆古街看到了仅保留的两栋临街商铺,其中一栋即是当年私商兼办的信柜。
        民国十八年(1929年),在乐安县与丰城交界的航桥村和地处两条通道(丰城至乐安县城、公溪至县城)交叉的牛路口所在地小陂村,设立了行商收税卡,分别征收出入丰城、公溪的商品税。
          东堆村,这个因路而兴的村庄,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到清朝晚期至民国时期,文风鼎盛,人文荟萃。
          下面略举数例:
          杨士髫,生于清光绪六年(1880年),自幼聪慧,每年岁试均为第一、二名,清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以科试超等第一名的成绩,咨送经训书院学习,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岁试又以超等第一名调送本省高等学堂学习,清宣统元年(1909年)为拔贡第一名,庚戌科朝考二等,派往浙江任知县,民国二年(1913年)任于都县知事,民国十八年(1929年)出任乐安县长。其书法造诣较高,在当时的乐安县较有影响。如今,杨士髫的古宅仍然保存完好。
        杨溯溥,号景三,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毕业于抚州第七中学,善诗文、图画、通易经。曾任教于南昌市小学,后举荐到江西省合作金库任职;民国十六年(1927年)初,受省委派回县整理党务,恢复县党部,先后担任县党部秘书,县立中学教师,当选为江西省参议员,“国大”候补代表;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10月,省财政厅聘任为视导员,前往新淦、峡江县督察财税工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在省参议会第二次大会上,联名提出运用合作组织发展本省生产,以裕民生的议案;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任新余县县长。
          杨幼曾,生于清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为民国时期乐安县著名中医。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乐安县长张芗甫慕其名,委任其为西区(龚坊)区长,杨任职一年即辞职回村继续行医。他为人随和,医德厚道,医术高明,远近闻名。山砀乡张家山村一重病患者,先后到丰城等地求医无效,请其前去诊治,初服药即脱离病危,再服药即见大效。附近村民患病,上门诊治,不收诊费;乡邻纠纷,乐于出面调解,深孚众望。


        IP属地:浙江6楼2022-02-19 17:20
        收起回复
          水口村
          东坑村
          同富村
          葛陂村
          梅树下村
          坪上村


          IP属地:浙江7楼2022-02-19 18:22
          回复
            汤山村始建于元代以前,据村民介绍:村子先叫苗竹山,后叫白石堡,现在叫汤山。全村陈姓,为义门一脉相承。唐宋时期江洲义门陈氏家族,创造了3900余口、历15代、330余年聚族而居,同炊共食,聚族合炊 ,百犬同槽,分居异爨的和谐共处不分家的世界家族史奇观,是中国古代社会中人口最多、文化最盛、合居最长、团结最紧的和谐大家族,成为古代社会的家族典范而名动朝野。后宋仁宗在文彦博等重臣上疏建议下,将义门陈人分迁全国72个州郡,从此,一门繁衍成万户,万户皆为新义门,汤山就是此新义门一脉。汤山村是个藏风聚气、底蕴深厚的村庄,村里人才辈出,在这大山深处走出中科院院士一位,副县级以上干部4、5位,科级干部数十位,此风水宝地俨然一个聚宝盆!该村于2018年收录中国传统村落目录。


            IP属地:浙江8楼2022-02-19 18:25
            回复
              流坑村


              IP属地:上海10楼2022-03-07 18:31
              回复
                你看看微信里的 抚州古村 这个公众号 里有好多古村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2-03-11 23:37
                回复
                  2025-08-26 11:23:0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罗山村,原名曾田村。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到乐安时,先到曾田村,后到流坑村。


                  IP属地:浙江12楼2022-03-17 15:14
                  回复
                    楼主你好,最新发现你经常把我维护的百科词条改的乱七八糟。


                    IP属地:上海13楼2022-04-07 11:49
                    收起回复
                      金竹乡有没有古村?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2-10-18 19:46
                      回复
                        潭港东坑村


                        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10-21 11:13
                        回复
                          请问去哪里隐居好?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2-10-28 13:01
                          回复
                            清明第二日凌晨,由县城出发登大华山,转而经登仙桥往朱坑古村(古称珠溪),虽野路上车子磕碰心疼,但一入古村恍如桃源胜境,倍感兴奋,始有老而归乡之念。小宅一座,书院一所,田园几亩,再养条只小宠,那很棒了。
                            “其山麓水环者,曰珠溪。……山如城郭之固,流泉中出隐伏,盘石委曲,渊注始达于外,居人耕田,凿井读书,行义无所。外慕以其僻而赋薄,远去郡县,公上之供事给而退,人亦无所求乎其间也。昔陶渊明,所谓桃源洞,依稀似之。……”
                            —-元代著名学者、元四大家之首-虞集(本地人)《极高明楼记》
                            朱坑古村(原名珠溪),相传自西汉元帝始,至今已有两千多年。位于乐安大华山(原名华盖山,历代名人登临众多)东麓,历代不少名人游览华盖山,都会在此驻足游览栖息,很多名人还为之赋诗、撰记、作序,赞不绝口,誉之为“世外桃源”。
                            据不完全记载,该村仅宋、元、明三代就有进士12人。北宋庆历年间,珠溪余氏先祖余靖,同欧阳修同一官暑衙门,皆为知谏院事右正言之职。应余靖之请,欧阳修为珠溪余氏族谱撰写了第一修谱序言。此后,曾巩、白玉蟾、吴澄、何乔新、杨贡、吴道南、董极等,又分别为珠溪余氏族谱撰写了第二修至第七修族谱序言。
                            南宋著名道士、金丹派南宗创始人、传说中的古仙人白玉蟾,不仅在珠溪村当过塾师,设馆授徒,而且为珠溪村题写“八景诗”十六首,《登高明楼吟》一首。白玉蟾为珠溪村前门楼题写的“大心体物”四个大字,至今犹存(图中有)。
                            朱坑古村,山下面是登仙桥,传说白玉蟾在此地升仙而得名,也是大革命时期,中央苏区红军第四次反围剿的主战场所在地之一。山上面是道教天心派祖庭、原江南十大道教名山之一的大华山,历史上颜真卿、吴澄(本县名人)、汤显祖(本市名人)、徐霞客等都曾慕名游历大华山,并留下了不少诗文佳作。


                            IP属地:浙江17楼2025-05-03 19:1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