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董卓年龄。
《三国志·董二袁刘列传第六》《后汉书·董卓列传第六十二》都没有董卓年龄的直接记载。《三国志通俗演义嘉靖壬午本·卷二》“王允授计诛董卓”一回中,写董卓遇刺后,有“卓此时年五十四岁。汉献帝初平三年,岁在壬申,四月二十二日也”的说法。由此推算,董卓应生于汉顺帝永和三年。
公众号“米叔讲历史”发布的《三国之董卓正传》,以汉末王粲所著《英雄记》所载董卓死时“卓母年九十”为据,推测董母应在20岁左右生董卓,则董卓终年应是70岁左右。按董卓终年70岁计算,董卓应生于公元123年,即汉安帝延光元年。
如董卓终年70岁,则中平六年董卓执政时已是67岁,与曹操终年66岁接近。这个年龄段的董卓是否有足够的能力祸乱朝政尚且是未知数。其次,如董卓执政时真有如此高龄,则袁绍等人应该不会与之为敌,王允等人应该也不会用极端手段诛杀董卓并灭其三族。所以个人以为,第二种说法应该不可信。
第一种说法虽是小说家言,但却颇有根据。
按第一种说法,董卓应生于汉顺帝永和三年。据《后汉书·顺帝纪》,汉顺帝永和二年三月乙卯,司空王卓去世。因王卓与董卓同名,所以董卓之名确有可能是因纪念王卓而起。另据个人粗略统计,两汉官员初次任三公时年龄至少是50岁,所以中平六年董卓代刘弘为司空时的年龄至少也应该是50岁。如此,初平三年董卓去世时53岁,与54岁只差1岁。
个人推测的董卓终年应是59岁。下面给出理由。
1.《三国志·董二袁刘列传》《后汉书·董卓列传》都记载董卓“少尝游羌中”。众所周知,东汉与羌人的战争不断。少年董卓能“游羌中”,显然应在和平时期。据《后汉书·顺帝纪》《后汉书·桓帝纪》《后汉书·西羌传》,汉质帝永喜元年,“叛羌诣左冯翊梁并降”,两年后的桓帝建和二年三月,“白马羌寇广汉属国,杀长吏”,而且“是时西羌及湟中胡复畔为寇”。建和二年的战事平息后,汉羌双10年无战,直到大将军梁冀去世后的桓帝延熹二年十二月,汉羌双方才再次交战。董卓“少游羌中”的时间,应该在永喜元年——建和元年或建和二年三月——延熹二年十二月。如董卓生于汉顺帝永和三年,则永喜元年——延熹二年的董卓年龄应为7——21岁。虽然该年龄段符合“少尝游羌中”,但8岁显然有些小,故个人参照东汉章帝之后多数皇帝的即位年龄,假定永喜元年的董卓年龄为11岁。如此,则董卓应生于汉顺帝阳嘉四年,中平六年董卓54岁,初平三年董卓去世时57岁。又,董卓死时“卓母年九十”,则董卓生时卓母33岁。
2.《三国志·董二袁刘列传》《后汉书·董卓列传》都记载董卓筑郿坞后计划“积谷三十年为储”,并说““事成,雄据天下;不成,守此足以毕老”。对照《后汉书·献帝纪》,知郿坞应筑于汉献帝初平二年。据卫宏所著《汉旧仪》,汉承秦制,有爵男子56岁免除徭役,无爵男子60岁免除徭役。《后汉书·百官五》引《汉官仪》注,也称“材官、楼船年五十六老衰,乃得免为民就田”。从郡吏、羽林郎逐步升迁至三公、太师的董卓,显然也会对56岁、60岁两个“老免”年龄有所关注。故推测初平二年董卓年龄应在56——60岁之间,取其平均数,则初平二年董卓58岁,初平三年董卓去世时59岁。
3.董卓所言“毕老”也有寿终正寝的意思,这显然也表明董卓对自己寿命的期许。《礼记·曲礼上》称“七十曰老”,《说文》则称“七十以上曰老”。又如“2”所述,初平二年董卓筑郿坞时计划“积谷三十年为储”,是年卓母89岁。董卓对自己寿命的期许,显然会参照卓母寿命。由此计算,初平二年董卓应是59岁,初平三年董卓去世时60岁。
4.据《后汉书·蔡邕列传》,与董卓关系密切的蔡邕去世于汉献帝初平三年,终年61岁。又据《后汉书·献帝纪》《后汉书·陈王列传》,初平三年六月,王允为董卓部将李傕、郭汜所杀,终年56岁。董卓对蔡邕的器重以及王允遇害时的年龄,可能暗示董卓本人终年与蔡、王两人相近。取蔡、王两人寿命平均数,则董卓终年应是58.5岁。
5.据《三国志·武帝纪》所载曹操年龄,建安十五年曹操发布《让县自明本志令》时56岁,十八年曹操立为魏公时59岁。又《三国志·先主传》,刘备立为汉中王时也是59岁。《武帝纪》引《魏武故事》所载《让县自明本志令》及策命曹操为魏公的诏书都提到了董卓。《先主传》记载,刘备立为汉中王后,两份不同名义的“上汉帝表”也都提到了董卓。结合前述“2”“3”,推测建安十五年、十八年的曹操年龄,以及建安二十四年的刘备年龄,应与初平二年的董卓年龄相当。取前述曹、刘两人三个年龄的平均数,则初平二年董卓应是58岁,初平三年董卓去世时59岁。
上述5个董卓终年的平均数是58.7岁,取整数应是59岁而非58岁。董卓终年59岁,与个人推测的丁原终年57岁只差1岁。董卓应生于汉顺帝阳嘉二年,时卓母31岁。董卓小汉桓帝2岁,比当时的鲜卑首领檀石槐大3岁,比个人推测的丁原年龄小1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