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观后感”,但我想尽量当成安利文来写,所以尽可能不会写到太详细具体的剧透。
惯例先说整体观感:剧情方面比第一季好太多了。
第一季我是从第一集开始追下来的,当时就觉得剧情是硬伤,冲着打斗以及支持国产武侠动漫才坚持追完的。比之第一季,在差不多时长的容量下(第一季刨除特别篇,时长跟剧场版相仿),剧场版讲得故事远比前者要紧凑、丰满且合理。
诚心建议一句:留住剧场版这个编剧,别再用第一季那个了。
剧场版依旧充斥大量打戏,动作设计、分镜调度等水准也依旧是国漫顶尖水准(建模跟打击感什么的,关系到白花花的银子,不强求了),但比之第一季,打戏与文戏更为融洽,基本上不会让你感觉是“为了打而打”。
当然,正如上面讲得,剧场版比之第一季最大的进步在剧情,看我后我甚至觉得它的剧本再适当扩充一下更适合出成正传作品,甚至可以直接拿去排成真人武侠电影。
当然,剧场版的剧本也没有多么“惊世骇俗”,也有不少缺陷,好的、坏的一起讲了吧。
首先,故事整体风格颇为老派——复仇、公义、阴谋,都是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武侠小说跟电影等中司空见惯的元素,讲述方式也颇为传统,故事走向基本符合“主角被陷害、遇难、收集同伴、修炼、反杀”的套路,但套路老,一样可以把故事讲好。
主角是在第一季登场过的罗通,他在剧场版里的形象,比第一季主角何方知要丰满、立体许多,但也有与后者同样的问题——100分钟的故事里,并没有凸显主角的成长。罗通在剧场版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磨难,看似是有所体悟,但仔细一想,他在电影中后期,乃至最后用来驳斥BOSS的理念,其实是他在电影开场就知道的。
当然,并不是说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就一定要有所成长的,所以说,这或许也不算什么“问题”吧。
顺带一提,主角的心态在最后是有发生变化的,只是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成长”。
女主角是同样在第一季中登场的红姨——这时候她还叫红娘,形象塑造同样是比第一季女主角好太多了(不如说,第一季对女主角的塑造根本就是蜻蜓点水)。故事里,红娘跟罗通一样,目的都是“复仇+公理”,只是给人感觉,红娘的行事动机里,“复仇”占比更大一些。总之,她的动机跟行事逻辑是能站住脚的,基本没有会让观众觉得“她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地方。
非说有哪里让我感觉不协调的,就是她对罗通感情。以剧场版时间点,加之她之前经历的种种,她对罗通的态度应该更多表现出一点“芥蒂”——至少我是觉得这样比较妥。不过,好在电影没有花太多笔墨在二人的感情互动上,因此这同样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BOSS嘛,电影开场后30分钟不到就明明白白告诉你是谁了,甚至作恶目的也早早告诉你了。这BOSS的动机,在武侠或玄幻或别的什么类似题材里,也是不罕见了,核心理念就是法家的一句“侠以武犯禁”。说实在的,他自己彻底自爆前,我一直觉得他不止想对江湖人动刀,而是像造fan——特别是江渊那番话,让我实在不能不往这方面想。
比较可惜的是,电影没有交代清楚他为啥会这么想,怎么就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后就把锅全丢到江湖人头上了呢?
根据电影演出来的部分,我的理解是他见到现在的江湖人太烂了,整个就是一块“烂肉”,涂什么药都治不好了,把它割掉才是正本清源之法门。但问题是,电影对于江湖人蛀蚀临清固然有所体现,但考虑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的官府大概比江湖更烂,而且对百姓苦难的“贡献“,绝对比江湖人大得多——那你就算真能把江湖人这块烂肉割掉,也没法从本质上改变什么。更有甚者,他居然认为只要有助于他剿灭临清江湖人,与官府合作也无妨。
除了以上三个最关键角色,还有俩角色不能不说一下,
一个是罗影,电影给他安排的关键词是“自我认定”。故事里他一直在纠结自己的身份问题,由此衍生出两场我自认为比较好的戏:一是他拿到云雷戟那一场,他以为自己有了这把戟,就是真正的罗家传人;另一场是他亲眼见到所谓“云雷戟”断掉的时候——特别是后一场,让我忍不住想详细展开一下。
在罗影的认知里,要确证他自己是“罗家传人”,一是靠修罗拳,二是云雷戟。他先是发现自己的修罗拳没练到家,所以发疯一般“补课”,这时候BOSS跳出来给了他云雷戟——一件可以更好地证明他罗家人身份的“证据”。在最后跟真正的罗家传人对决中,先是被指出他练得修罗拳根本是徒有其表,紧跟着“云雷戟”又被罗通亲手斩断,两样“证物”先后如梦幻泡影般破碎,导致他的信念瞬间崩塌。
也正是因为这些,在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影子”而犯下种种大错后,于生命最后一刻,也值得绝望地说出“罗通,我终究还是你的影子”。
另一个是江渊。单独讲他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他的人设,而且他讲了我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是真的聪明,就一定是善良的人;太坏的人,往往是脑子太笨。”
另外,他的人设配上他的声线,给我既视感太强了——玩过《天地劫》手游,且认真看过剧情的人,在看过电影后一定懂我爱说什么。
讲完人物,整体说一下剧情。
虽然通盘下来,没有啥精妙的转折,但故事线大致顺畅,没有特别生硬的设计,也没有特别让我费解的地方,这也是我评价它远好过第一季的最主要原因。第一季从打龙顺还是红姨开始,就看得出当年灭门案别有隐情,越往后越在暗示观众:何方知他爹可能****。但凡有个人肯跟主角好好说说,都不至于发展到最后那个地步。根据正片最后一集的解释,他们不说是为了保护李大人,但他们当谜语人一点没碍着主角最后找上门杀李大人,更离谱的是,李大人早看出主角被人利用了,那你跟前面那几位好好筹谋一下,跟主角找机会交流一下,不比你们一个个消极被动等着挨刀强吗?
……一不小心,苦水倒多了,打住打住。
说回剧场版。唯一一处让我感觉到是在“强行推剧情”的地方,是男女主重逢,那场戏摆明就是男主这边主线推不动了,所以安排女主带主线任务给他。
在我看来,适当删一些打戏会比较好,省出来的时长给文戏,可以再丰满一下几个人物,比如BOSS跟他那个心腹。
结合第一季及剧场版,看得出更三对“枕刀歌”江湖的布局远不止于此,第一季跟剧场版中许多点到为止的地方,未来一定会在新作品里展开。这年头还有人坚持讲这种老派武侠故事,而且还是以动画的形式,着实不容易了。希望喜欢武侠、喜欢国漫的朋友,都能去刷一下播放量支持下吧。
鹅在第一季播放量惨淡的情况下,愿意再给更三开三部新作,也真是颇为良心了。但成绩如果一直上不去……至少是没法指望鹅能加大投资的,我还希望更三能在进一步打磨好剧本的基础上,把建模跟画面再做得精细一些的。

惯例先说整体观感:剧情方面比第一季好太多了。
第一季我是从第一集开始追下来的,当时就觉得剧情是硬伤,冲着打斗以及支持国产武侠动漫才坚持追完的。比之第一季,在差不多时长的容量下(第一季刨除特别篇,时长跟剧场版相仿),剧场版讲得故事远比前者要紧凑、丰满且合理。
诚心建议一句:留住剧场版这个编剧,别再用第一季那个了。
剧场版依旧充斥大量打戏,动作设计、分镜调度等水准也依旧是国漫顶尖水准(建模跟打击感什么的,关系到白花花的银子,不强求了),但比之第一季,打戏与文戏更为融洽,基本上不会让你感觉是“为了打而打”。
当然,正如上面讲得,剧场版比之第一季最大的进步在剧情,看我后我甚至觉得它的剧本再适当扩充一下更适合出成正传作品,甚至可以直接拿去排成真人武侠电影。
当然,剧场版的剧本也没有多么“惊世骇俗”,也有不少缺陷,好的、坏的一起讲了吧。
首先,故事整体风格颇为老派——复仇、公义、阴谋,都是十多年甚至几十年前武侠小说跟电影等中司空见惯的元素,讲述方式也颇为传统,故事走向基本符合“主角被陷害、遇难、收集同伴、修炼、反杀”的套路,但套路老,一样可以把故事讲好。
主角是在第一季登场过的罗通,他在剧场版里的形象,比第一季主角何方知要丰满、立体许多,但也有与后者同样的问题——100分钟的故事里,并没有凸显主角的成长。罗通在剧场版虽然经历了一系列磨难,看似是有所体悟,但仔细一想,他在电影中后期,乃至最后用来驳斥BOSS的理念,其实是他在电影开场就知道的。
当然,并不是说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角就一定要有所成长的,所以说,这或许也不算什么“问题”吧。
顺带一提,主角的心态在最后是有发生变化的,只是不知道算不算得上“成长”。
女主角是同样在第一季中登场的红姨——这时候她还叫红娘,形象塑造同样是比第一季女主角好太多了(不如说,第一季对女主角的塑造根本就是蜻蜓点水)。故事里,红娘跟罗通一样,目的都是“复仇+公理”,只是给人感觉,红娘的行事动机里,“复仇”占比更大一些。总之,她的动机跟行事逻辑是能站住脚的,基本没有会让观众觉得“她这里为什么要这么做”的地方。
非说有哪里让我感觉不协调的,就是她对罗通感情。以剧场版时间点,加之她之前经历的种种,她对罗通的态度应该更多表现出一点“芥蒂”——至少我是觉得这样比较妥。不过,好在电影没有花太多笔墨在二人的感情互动上,因此这同样算不得什么大问题。
BOSS嘛,电影开场后30分钟不到就明明白白告诉你是谁了,甚至作恶目的也早早告诉你了。这BOSS的动机,在武侠或玄幻或别的什么类似题材里,也是不罕见了,核心理念就是法家的一句“侠以武犯禁”。说实在的,他自己彻底自爆前,我一直觉得他不止想对江湖人动刀,而是像造fan——特别是江渊那番话,让我实在不能不往这方面想。
比较可惜的是,电影没有交代清楚他为啥会这么想,怎么就看到老百姓流离失所后就把锅全丢到江湖人头上了呢?
根据电影演出来的部分,我的理解是他见到现在的江湖人太烂了,整个就是一块“烂肉”,涂什么药都治不好了,把它割掉才是正本清源之法门。但问题是,电影对于江湖人蛀蚀临清固然有所体现,但考虑到故事发生的背景,当时的官府大概比江湖更烂,而且对百姓苦难的“贡献“,绝对比江湖人大得多——那你就算真能把江湖人这块烂肉割掉,也没法从本质上改变什么。更有甚者,他居然认为只要有助于他剿灭临清江湖人,与官府合作也无妨。
除了以上三个最关键角色,还有俩角色不能不说一下,
一个是罗影,电影给他安排的关键词是“自我认定”。故事里他一直在纠结自己的身份问题,由此衍生出两场我自认为比较好的戏:一是他拿到云雷戟那一场,他以为自己有了这把戟,就是真正的罗家传人;另一场是他亲眼见到所谓“云雷戟”断掉的时候——特别是后一场,让我忍不住想详细展开一下。
在罗影的认知里,要确证他自己是“罗家传人”,一是靠修罗拳,二是云雷戟。他先是发现自己的修罗拳没练到家,所以发疯一般“补课”,这时候BOSS跳出来给了他云雷戟——一件可以更好地证明他罗家人身份的“证据”。在最后跟真正的罗家传人对决中,先是被指出他练得修罗拳根本是徒有其表,紧跟着“云雷戟”又被罗通亲手斩断,两样“证物”先后如梦幻泡影般破碎,导致他的信念瞬间崩塌。
也正是因为这些,在为了证明“自己不是影子”而犯下种种大错后,于生命最后一刻,也值得绝望地说出“罗通,我终究还是你的影子”。
另一个是江渊。单独讲他是因为我比较喜欢他的人设,而且他讲了我在这部电影里最喜欢的一句话:“如果你是真的聪明,就一定是善良的人;太坏的人,往往是脑子太笨。”
另外,他的人设配上他的声线,给我既视感太强了——玩过《天地劫》手游,且认真看过剧情的人,在看过电影后一定懂我爱说什么。
讲完人物,整体说一下剧情。
虽然通盘下来,没有啥精妙的转折,但故事线大致顺畅,没有特别生硬的设计,也没有特别让我费解的地方,这也是我评价它远好过第一季的最主要原因。第一季从打龙顺还是红姨开始,就看得出当年灭门案别有隐情,越往后越在暗示观众:何方知他爹可能****。但凡有个人肯跟主角好好说说,都不至于发展到最后那个地步。根据正片最后一集的解释,他们不说是为了保护李大人,但他们当谜语人一点没碍着主角最后找上门杀李大人,更离谱的是,李大人早看出主角被人利用了,那你跟前面那几位好好筹谋一下,跟主角找机会交流一下,不比你们一个个消极被动等着挨刀强吗?
……一不小心,苦水倒多了,打住打住。
说回剧场版。唯一一处让我感觉到是在“强行推剧情”的地方,是男女主重逢,那场戏摆明就是男主这边主线推不动了,所以安排女主带主线任务给他。
在我看来,适当删一些打戏会比较好,省出来的时长给文戏,可以再丰满一下几个人物,比如BOSS跟他那个心腹。
结合第一季及剧场版,看得出更三对“枕刀歌”江湖的布局远不止于此,第一季跟剧场版中许多点到为止的地方,未来一定会在新作品里展开。这年头还有人坚持讲这种老派武侠故事,而且还是以动画的形式,着实不容易了。希望喜欢武侠、喜欢国漫的朋友,都能去刷一下播放量支持下吧。
鹅在第一季播放量惨淡的情况下,愿意再给更三开三部新作,也真是颇为良心了。但成绩如果一直上不去……至少是没法指望鹅能加大投资的,我还希望更三能在进一步打磨好剧本的基础上,把建模跟画面再做得精细一些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