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亚吧 关注:407,528贴子:6,977,403

关于路亚感度的分析,帮助你更好的理解感度和提升做钓理念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写的有点长,说的有点啰嗦,觉得有用的请耐心看完。也与自己的理念和实际做钓做对比,取长补短。
目前黑坑路亚盛行,鲈鱼鳜鱼为主。导致大多数人在追求一个感度问题。首先很多人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感度和杆子调性无关。那么感度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还觉得感度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然感度是确确实实的一个物理现象。那么感度肯定有物理依据的。
首先说明的是:感度的本质就是振动的传递。
当我们在正常做钓时,是怎么判定有鱼咬钩?第一种情况就是感受到杆子有拖拽,杆尖直接较长时间受力被直接拉走、拉弯,杆子是相对持续受力的,或者线被拉跑;第二种情况就是感受到杆子有一个较为急促的受力,然后没有持续的受力,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咬口。
针对第一种咬钩情况,大家都知道要杀杆。问题就是出在第二种咬钩情况,结合具体做钓环境,钓组、线组和杆子搭配,各路牛鬼蛇神把感度说的那么邪乎。搞的很多人不明白本质问题。
感度的本质就是振动传导的体现,感度好就是振动传导好。简单说就是鱼咬口的力量怎么传递到你手上被你感知的过程,而不是鱼咬饵后拖拽的力被你感受到,这个无关感度。但是这个过程不能简单的看做是力的传导,因为涉及多个中间介质,用振动的传递更为准确。
首先我们看一下,鱼咬口是一个非常快的动作,看过视频的都知道,鲈鱼,鳜鱼捕食的时候,正常都是看不清捕食动作的,慢放才能看清一点,相对来说,鳜鱼的捕食动作更猛。而且捕食动作是靠鱼瞬间张嘴,造成嘴巴瞬间形成一个负压效果,把饵和水一起吸进嘴里的。这个瞬间进嘴动作就是咬口,也就是我说的第二种咬钩情况,也是瞬间完成的,我们的杆子的感觉就是类似很多人说的电击一样的感觉。如果这个咬口你没有发现,鱼又是没有吐饵而是拉着饵跑了的情况,就是第一种咬钩情况,杆子持续受力,被拉动。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感度,本质就是追求鱼咬饵瞬间的这个动作的感知和捕捉,特别是当下冬天,鱼咬饵后不一定会拖着跑,也可能1秒还是2秒钟后就会吐饵。为了提高做钓鱼获,感知这个瞬间的进嘴动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更好的获得感度的提升,更好的帮助抓口?抓这个咬口是个系统的东西,因为你的钓组,线,鱼竿,轮子都参与了这个过程。从这个咬口到抓口的过程发生顺序具体分析。第一阶段就是鱼咬饵,这里我们尽可能的就是让鱼对饵产生更猛的吸口,让饵进嘴的这个过程更快,距离更大(提高振频和振幅),这样产生的力量也越大。这里所要考虑的就是饵和铅的搭配以及线的粗细(准确来说是线的软硬程度,越软越好);铅越重惯性越大,体积越大,水阻力越大。如果饵进嘴时,铅也是被拖动的情况下,越重的铅越不容易出现猛烈的进嘴效果;饵的体积重量比重比较复杂,暂且不说,有口是第一位的,没口其他啥也没用。第二阶段就是线,延展性越低,距离越近,风线蹦的越紧,咬口越清晰,这个也是大家熟知的,本质就是尽可能让饵进嘴瞬间产生的力更直接传递到杆子上,这里大家可能会忽视轮子的影响,现在把导环的刚性都炒的那么凶的时候,ags导环也是吹的牛逼哄哄的时候,没人提一句轮子刚性,水滴差距不大,纺车因为线杯导线口和线杯结构问题,这里是有一个不那么刚性的结构的(用力收线回鱼或者挂底的时候,导线口会被拉着靠近线杯,发生一个形变),也会让力量衰弱一部分,纺车结构的这个衰弱我觉得是不次于导环刚性的衰弱的。第三个也就是最重要一个就是杆子了。这里单独说。
咬口抓口第一阶段是尽可能获得更猛烈的咬口,第二阶段是尽可能提升刚性,减少力量(振动)的衰弱。第三阶段是杆子对力量、振动的反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度。杆子这里分为导环和杆体,导环是刚性越高越好,也是共识。杆体涉及到的就比较多了,通俗的讲当咬口力量从线传递到杆子时,简单来看是力量先传递到杆稍,竿稍传递到手把。网上都是笼统的说是什么材料好,什么工艺好(什么t1100 mx40 纳米低树脂碳布,交叉几度缠绕),使得传导更好。我从消费者来看觉得没必要关注这些,噱头也好,真实工艺也摆。本质就是杆子从杆稍到手把的一个振动传导。可以这么说振动传导好的就是感度不会差,这个振动传导不好的就是肯定感度差。关于感度好这里需要细分振动。振动包涵振频和振幅,而且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共振现象。假设杆稍受到的力量分解为一个确定的振频和振幅的力,一个感度好的杆子,一定是要产生共振的。鱼咬口的这个力量传递到鱼线再到竿稍,这个力量的传递振频数值应该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区间的(和鱼咬口一瞬间的振频成等效,鱼咬口振动频率应该是一个数值区间不太大的范围),振幅就跟饵进嘴动作的距离成等效。这里我们先不考虑振幅,因为竿稍的软硬对振幅影响较大,而且共振的产生跟振幅没有直接关连。共振的解释为;共振出现在结构或材料(这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2-01-22 00:07回复
    关于路亚杆感度的一点个人分析
    写的有点长,说的有点啰嗦,觉得有用的请耐心看完。也与自己的理念和实际做钓做对比,取长补短。
    目前黑坑路亚盛行,鲈鱼鳜鱼为主。导致大多数人在追求一个感度问题。首先很多人也说明了一个事实就是感度和杆子调性无关。那么感度的本质是什么。很多人还觉得感度是虚无缥缈的东西。既然感度是确确实实的一个物理现象。那么感度肯定有物理依据的。
    首先说明的是:感度的本质就是振动的传递。
    当我们在正常做钓时,是怎么判定有鱼咬钩?第一种情况就是感受到杆子有拖拽,杆尖直接较长时间受力被直接拉走、拉弯,杆子是相对持续受力的,或者线被拉跑;第二种情况就是感受到杆子有一个较为急促的受力,然后没有持续的受力,也就是我们一般说的咬口。
    针对第一种咬钩情况,大家都知道要杀杆。问题就是出在第二种咬钩情况,结合具体做钓环境,钓组、线组和杆子搭配,各路牛鬼蛇神把感度说的那么邪乎。搞的很多人不明白本质问题。
    感度的本质就是振动传导的体现,感度好就是振动传导好。简单说就是鱼咬口的力量怎么传递到你手上被你感知的过程,而不是鱼咬饵后拖拽的力被你感受到,这个无关感度。但是这个过程不能简单的看做是力的传导,因为涉及多个中间介质,用振动的传递更为准确。
    首先我们看一下,鱼咬口是一个非常快的动作,看过视频的都知道,鲈鱼,鳜鱼捕食的时候,正常都是看不清捕食动作的,慢放才能看清一点,相对来说,鳜鱼的捕食动作更猛。而且捕食动作是靠鱼瞬间张嘴,造成嘴巴瞬间形成一个负压效果,把饵和水一起吸进嘴里的。这个瞬间进嘴动作就是咬口,也就是我说的第二种咬钩情况,也是瞬间完成的,我们的杆子的感觉就是类似很多人说的电击一样的感觉。如果这个咬口你没有发现,鱼又是没有吐饵而是拉着饵跑了的情况,就是第一种咬钩情况,杆子持续受力,被拉动。
    目前大家都在追求感度,本质就是追求鱼咬饵瞬间的这个动作的感知和捕捉,特别是当下冬天,鱼咬饵后不一定会拖着跑,也可能1秒还是2秒钟后就会吐饵。为了提高做钓鱼获,感知这个瞬间的进嘴动作显得尤为重要。
    那如何更好的获得感度的提升,更好的帮助抓口?抓这个咬口是个系统的东西,因为你的钓组,线,鱼竿,轮子都参与了这个过程。从这个咬口到抓口的过程发生顺序具体分析。第一阶段就是鱼咬饵,这里我们尽可能的就是让鱼对饵产生更猛的吸口,让饵进嘴的这个过程更快,距离更大(提高振频和振幅),这样产生的力量也越大。这里所要考虑的就是饵和铅的搭配以及线的粗细(准确来说是线的软硬程度,越软越好);铅越重惯性越大,体积越大,水阻力越大。如果饵进嘴时,铅也是被拖动的情况下,越重的铅越不容易出现猛烈的进嘴效果;饵的体积重量比重比较复杂,暂且不说,有口是第一位的,没口其他啥也没用。第二阶段就是线,延展性越低,距离越近,风线蹦的越紧,咬口越清晰,这个也是大家熟知的,本质就是尽可能让饵进嘴瞬间产生的力更直接传递到杆子上,这里大家可能会忽视轮子的影响,现在把导环的刚性都炒的那么凶的时候,ags导环也是吹的牛逼哄哄的时候,没人提一句轮子刚性,水滴差距不大,纺车因为线杯导线口和线杯结构问题,这里是有一个不那么刚性的结构的(用力收线回鱼或者挂底的时候,导线口会被拉着靠近线杯,发生一个形变),也会让力量衰弱一部分,纺车结构的这个衰弱我觉得是不次于导环刚性的衰弱的。第三个也就是最重要一个就是杆子了。这里单独说。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2-01-22 00:13
    回复
      2025-08-14 11:00: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咬口抓口第一阶段是尽可能获得更猛烈的咬口,第二阶段是尽可能提升刚性,减少力量(振动)的衰弱。第三阶段是杆子对力量、振动的反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度。杆子这里分为导环和杆体,导环是刚性越高越好,也是共识。杆体涉及到的就比较多了,通俗的讲当咬口力量从线传递到杆子时,简单来看是力量先传递到杆稍,竿稍传递到手把。网上都是笼统的说是什么材料好,什么工艺好(什么t1100 mx40 纳米低树脂碳布,交叉几度缠绕),使得传导更好。我从消费者来看觉得没必要关注这些,噱头也好,真实工艺也摆。本质就是杆子从杆稍到手把的一个振动传导。可以这么说振动传导好的就是感度不会差,这个振动传导不好的就是肯定感度差。关于感度好这里需要细分振动。振动包涵振频和振幅,而且这里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了解共振现象。假设杆稍受到的力量分解为一个确定的振频和振幅的力,一个感度好的杆子,一定是要产生共振的。鱼咬口的这个力量传递到鱼线再到竿稍,这个力量的传递振频数值应该在一个相对不大的区间的(和鱼咬口一瞬间的振频成等效,鱼咬口振动频率应该是一个数值区间不太大的范围),振幅就跟饵进嘴动作的距离成等效。这里我们先不考虑振幅,因为竿稍的软硬对振幅影响较大,而且共振的产生跟振幅没有直接关连。共振的解释为;共振出现在结构或材料(这里指鱼竿)在外界特定激励频率(这里指咬口力量或者说振动通过线传递到竿稍)下发生大幅度自然振动时的频率(这里就是我们手把节接收到的振动),是按外界的激励频率来讲的,是激励响应的表现。从这里我们可以分析出来一个原理,不考虑竿稍弯曲和杆身传导的情况下只要杆子受到振动,如果这个振动频率和杆子能产生共振的,这个振动频率会加大杆子的振幅。这里我们要知道,我们感受的咬口不是感受到杆子振频的变化,而是感受到杆子振幅的变化。所以一个感度优秀的杆子,是最好能在鱼咬口瞬间传递到竿稍这个振动振频范围内引起共振的杆子。当然这里要分两方面看。第一方面是目前的杆子能不能从竿稍传递振动到手把尽量不减弱振动(这里跟材料关系比较大,国产杆喜欢堆材料的原因就在这里);第二方面才是引发共振,手把处能不能引起更大的振幅。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2-01-22 00:13
      回复
        目前网上充斥着什么超快就是感度好,超快的杆子只能是反馈出鱼咬口和游动引发的鱼线拉力更直接通过受力的方式传递到手把(通俗讲就是杆子类似一根撬棍的效果,竿稍受力,以手把为支点,杆屁股翘起来),但是通过拉力使得杆子受力从而感知到鱼咬钩是很难感知到微弱咬口的。只有通过振动引发的振频和振幅传递以及达到更好的共振效果,才能清晰的感知微弱的咬口。微弱咬口的感知更依赖共振效果。
        目前国产路亚杆受限材料和制作工艺的影响,大多停留在超快调就是感度好的理解上,我知道这些商家肯定了解这个道理,故意装作不知道摆了,到处忽悠新手。没有一个厂家能做一个杆子振动衰减测试(新款荣光做了一个关于手把不同的振动传导测试),这个测试很难吗,我觉得一点不难。故意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
        这里我推荐一个简单区分一根杆子感度的好坏的办法,就是把竿稍敲击瓷砖,刚性撞击,然后竿稍会发生几次的摆动,如果这个几次摆动能很明显的传递到手上被你感受到(这里就是为什么同一根杆子不同人对感度的感受不一样,因为不同人对振动的感受不一样,同样竿稍振动3次,有些人只能感受到第1次振动,有些人可以感受到2次甚至3次明显振动),那么这个根杆子的感度就不错了。按我上手的杆子来看,基本上国产杆敲击后竿稍持续振动时很难在手把处清晰的分辨杆子振动了几次。荣光4,荣光3,RD等这个振动比较明显。大家不妨自己可以试试。好多视频里拿竿稍顶天花板啊都是没用的,只能看出调性,不能看出感度。
        这里再提一下铅触底的感度。本质跟鱼咬口一个道理,铅敲击硬底同样会产生一个振动,为什么钨钢更明显有敲底,因为钨钢更硬,体积很小,敲击更容易振动;铅软,相对体积大,敲击不够猛,敲击产生的振动容易被自身衰弱。还有就是铅拉直鱼线给鱼竿施加的一个持续的拉力的感受,这个不提了。
        感谢看到这里的朋友,希望对你对鱼竿感度的认知有所帮助。


        IP属地:浙江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2-01-22 00:14
        收起回复
          真,太长不看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2-01-22 00:17
          回复
            楼主的想法我觉得很有道理,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把杆子对于震动的传导给量化,而不是主观的感受


            IP属地:加拿大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2-01-22 00:25
            回复


              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2-01-22 00:37
              回复
                挂个铅头钩,找个减速带来回过两遍,再往地上磕两下,就大概有数了


                IP属地:辽宁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2-01-22 01:27
                回复
                  2025-08-14 10:54: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乱七八糟的杆子用了一堆发现只要不重头而且又轻又挺的杆子感度都蛮好。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2-01-22 02:07
                  收起回复
                    同意!
                    太多言语无法表达出来,唯有这二字最能形容!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2-01-22 02:48
                    回复
                      硬度的影响呢?比如同一品牌系列完全相同原材料竿子ul和h的感度比较之类的


                      IP属地:江西11楼2022-01-22 07:04
                      收起回复
                        说的不错,其实国内很多资深路亚玩家已经说了,感度与调性基本无关。


                        IP属地:福建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2-01-22 07:18
                        收起回复
                          感度这个东西确实挺迷的,但是好的杆子确实能在手中感觉到饵的状态。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2-01-22 09:36
                          收起回复
                            楼主有心了,看完这篇学术论文后还是学习了很多知识,谢谢。


                            IP属地:湖北14楼2022-01-22 10:55
                            回复
                              2025-08-14 10:48:5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还不如拍个视频,拿两只同调性和硬度顶级路亚竿做对比来的明显。


                              IP属地:江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2-01-22 13:39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