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尼是一个好的尝试,但是我希望能在匹配机制中分开。因为阻尼相比较原来的经典瞄准真的过于简单。我们可以类比一下1手搓和陀的关系和2阻尼和经典的关系。
先说1,陀是在手搓基础上加入了转动(可以是手腕可以是身体)这算是加入了一个需要控制的输入量(参考自动控制原理),相应的陀的输出量也增加了,陀可以做到更快更细致的控枪。这很公平,你的输入量增加了,输出量也随之增加了。
现在说2阻尼和经典的关系。经典的狙需要的是我们控制甩狙的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变量;阻尼变成了你只需控制方向就行,距离就无脑大拉,反正拉人身上就会停下,也就是说阻尼的输入量从两个(距离+方向)变成了一个(方向),而输出量(狙的秒度)是没有变化的甚至阻尼还更秒。
总结:陀是你输入了更多,输出了更多;
阻尼是你输入了更少,输出却不变甚至更多。这合理么?本人不是算什么阻尼,也没必要,我也会打狙,我甚至打的不错即使不用阻尼,现在我也会玩阻尼,也变得更秒。但是我很讨厌这样的逻辑。我不反对新的操作模式,但是我讨厌这种“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的逻辑,所以我希望以后的排位和巅峰赛里面禁止使用阻尼,或者,至少是在晋级赛(巅峰的话就是每个70到100之间禁止使用,比如1970到2000分,1770到1800之间禁止使用阻尼)类似的可以适用于一些魔法武器和超模武器,比如辅瞄加强的枪,81,王轮,cop,妙才禁止在晋级赛使用(不用说我酸,大号V8,小号V5,上述的枪我都有)
先说1,陀是在手搓基础上加入了转动(可以是手腕可以是身体)这算是加入了一个需要控制的输入量(参考自动控制原理),相应的陀的输出量也增加了,陀可以做到更快更细致的控枪。这很公平,你的输入量增加了,输出量也随之增加了。
现在说2阻尼和经典的关系。经典的狙需要的是我们控制甩狙的方向(角度)和距离两个变量;阻尼变成了你只需控制方向就行,距离就无脑大拉,反正拉人身上就会停下,也就是说阻尼的输入量从两个(距离+方向)变成了一个(方向),而输出量(狙的秒度)是没有变化的甚至阻尼还更秒。
总结:陀是你输入了更多,输出了更多;
阻尼是你输入了更少,输出却不变甚至更多。这合理么?本人不是算什么阻尼,也没必要,我也会打狙,我甚至打的不错即使不用阻尼,现在我也会玩阻尼,也变得更秒。但是我很讨厌这样的逻辑。我不反对新的操作模式,但是我讨厌这种“不劳而获,少劳多得”的逻辑,所以我希望以后的排位和巅峰赛里面禁止使用阻尼,或者,至少是在晋级赛(巅峰的话就是每个70到100之间禁止使用,比如1970到2000分,1770到1800之间禁止使用阻尼)类似的可以适用于一些魔法武器和超模武器,比如辅瞄加强的枪,81,王轮,cop,妙才禁止在晋级赛使用(不用说我酸,大号V8,小号V5,上述的枪我都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