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赏Flash MTV《酒干倘卖无》:
http://www.zijin.net/flash/jiugan.swf
前些日偶尔在四川卫视里看到了关于陈琳的特别节目,这位当年很清纯的小女孩,看上去已是饱经沧桑。她与家乡观众现场对话,拉二胡,唱大家都熟悉的那些老歌——自然少不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十多年前我初听到这首歌时就想写一篇文章,一直未能动笔,这次终于想写一写了。
《酒干倘卖无》是台湾电影《搭错车》的主题歌,曾获第三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歌曲奖,由候德建作词作曲,苏芮原唱。大陆首唱者就是陈琳,可以说陈琳是以它一举成名的。十多年前她刚唱出这首歌时,打动了大陆的无数歌迷,也打动了我这样不是歌迷、但酷爱诗歌的人——当年在听这首歌时我不止一次泪眼迷蒙。好歌的歌词通常就是一首好诗。"诗"与"歌"都是抒情的,只有个性化的抒情主体可以表达出最强烈的情感——
"假如你不曾养育我/给我温暖的生活/假如你不曾保护我/我的命运将会是什么/是你抚养我长大/对我说第一句话/是你给我一个家/ 让我与你共同拥有它/虽然你不能开口说一句话/却更能明白人世间的黑白与真假/虽然您不会表达你的真情/却付出了热忱的生命"……
这些乍看很普通的词句,在《搭错车》故事的特定情境下,产生了强烈的抒情效果和艺术感染力。退伍台湾老兵哑叔为了抚养抱养的阿美,以拾酒瓶与捡破烂为生,历尽艰辛,不惜买血为阿美买小提琴,最终把她培养为一个歌手……每一个人都可以从自己“这一个”的人生历程出发,从这一感人的故事中,获取不同的但却是持久而强劲的情感共鸣。这几年的流行歌曲,抒情主体大多流于空泛,失去了"这一个",就很难在每一个鲜活的个体生命中留下印迹。
好的歌词再配上好的曲子就会如虎添翼。诗是呤的,如果"呤"还不能表达感情,就要"唱"出来,所以一般来说"唱"比"呤"更具有抒情性。候德建为自己写的词作曲,曲子的个性特色也非常突出,旋律凄美苍劲,与歌词的随机变韵相配合,如诉如泣,泣诉两依,回环递升,使《酒干倘卖无》的词和曲水乳交融,达到了抒情与审美的最高境界。
《酒干倘卖无》唱的是亲情感恩,我在听它时,却常常想到许多农民的孩子——他们曾是我的学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我在大队小学做代课教师,那时我一个人住校,草房加煤油灯,生活非常简朴清苦。闹地震的那一年,连草房都不敢住,就睡在露天的一个小棚子下,裹在寒风嗖嗖的被子里——在这样的环境里,每一丝温暖都变得异常珍贵,令我终身难忘:今天这位学生带两个鸡蛋给我,明天那位学生带一包花生给我,后天又有学生带一包红枣给我……班上大一点的女生已有15-16岁,对我这个不到20岁的城市青年更有一种怜爱之情,常常帮我把衣服与鞋子都悄悄地洗净凉干。那是一个他们的父母在田里劳动一天所得工分才能买一个鸡蛋的年代,也是班上多数学生在下雪天都还赤着脚的年代。记得有一个下雨天,教室进水,一张土基搭的课桌突然倒了,将一位男娃的脚砸得鲜血淋漓,但他怕我受惊,首先转给我笑脸……。这些孩子的名子我已记不清,但他们给予我的温暖却“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他们淳朴与善良的天性,已融入了我的生命。他们虽然没有"给我一个家",却给了我空前也很可能是绝后的尊严。
在写这篇文章前,我花了几分钟时间下载了《酒干倘卖无》这首歌的MP3(苏芮演唱)到电脑里,然后就一直循环播放着伴我写作。象《酒干倘卖无》这样充满个性特征、个性魅力的歌,使我还想到,那个我插队农村的年代,不仅剥夺了我们这一代人求知的权利,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扼杀了一代人鲜活的生命。它的价值之一,是不断地提醒我——找回自己失落的个性。
(2001.2.27)
今天,我偶然在网上发现了台湾作者虞戡平《酒干倘卖无》的Flash MTV,那灰灰的色调,漫画的风格,再次成功地演绎了这个经典故事。作者绘出的哑叔与阿美的形象,就与我想象中的一样。一个好的作品,在任何一种新的艺术样式诞生时,都容易被这一新的艺术样式选中,以不同的形式继续扩大它的影响,延续它的艺术生命。
(2004.3.17补记)
欣赏Flash MTV《酒干倘卖无》:
http://www.zijin.net/flash/jiugan.sw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