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开始玩这个游戏之前,就知道天际线最著名的就是路网设计,又称为堵车天际线,所以在建设初期就学习了不少大佬们的视频和文章,参照学习之后开始上手建城。
开始阶段想把城市建设的更接近于真实城市,所以在路网上并没有完全遵循相关原则,而事实上这样的建设确实给后期的发展带来了不少问题。不过好在总体思路上没太大问题,所以基本通勤率都在80%以上。

在最初的时候就确定了以地形为依托建设高速路的思路(原则一,高速尽量与地形平行并且不出现直角),并没有将高速贯穿城区,也是参考了大部分中国城市的环城高速建设的思路,但是在游戏初期这也带来很大的问题,最下方的高速出口经常堵车,于是不得不增修了高速出入口,导致并不算太好看。研究以后发现不能只用一个入城高速,又重新拉出来了另外一条入城高速(红线),使得问题得以解决。

在城区的道路设计方面,本着强干弱枝,车道分流的设计思路,先确定了三横三纵的基础格局,在横竖间又体现出变化,这虽然更符合实际,但是却会造成拥堵(世界上就没有不堵的城市)

主路的建设原则基本上是与高速平行或者垂直(原则二),这样的效果会好看,实际城市也大多如此。如果考虑堵车的话,尽量还是不要像我主城这样主路变化太多。最好还是像我后期规划的工业区这样,路网贯通性更好些。

在主路确定了大体格局之后,在区域道路的规划上,主要是两种思路,一个就是与主路完全平行或者垂直,这样的好处就是交通流更加通畅,但是缺点是相对显得呆板。很多up主都喜欢这种模式,但是我个人觉得缺乏烟火气,就像美国的很多城市规划一样,就是画格子而已。

一般来说,我更喜欢在小区域去寻求路网的变化和交错,在大格局确定的状态下,更加生动一些(原则三,区域规划尽量充满变化,保证一定的横平竖直,多用圆角转弯)




除了路网的规划之外,区域的划分也很重要,在关闭污染模式的基础上,商业和住宿可以杂糅在一起,办公与住宿也可以犬牙交错,这样可以使得通勤更加顺畅,最糟糕的模式莫过于类似北京那样,将住宅和商业区办公区大面积的规划隔离,导致上下班期间极为拥堵,而且但凡是只有一个中心区域的城市,必然是堵到死。更多的可以参考上海的城市规划,多中心发展,每个区域都有住宿商业和办公,这样交通的压力就会小很多了。

可以说,在工业区出现之后,主城的通勤率也一直都很好,现在18万人口依旧如此。

这里插一句,可以多用隧道来解决拥堵,尤其是主干道,可以极大的疏导交通压力,而且跨湖跨河都可以使用,避免出现过多的桥梁,影响景观。
在区域链接方面,规划上确保近似的距离都有相应的高速,而高速中间辅佐上大桥和隧道,基本一个区域我都会安排三条左右的主路和一条高速,这样人员和车流可以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而不至于堵在一个点上动弹不得。尤其是矿业和石油业到三级工厂,联通了2桥2隧道(原则四,区域交通分流,相同面积或者间距,要使用高速和主干道分流)

当然,路网的规划也离不开立交的修建,也就是路口的通勤率的问题,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我参考了b站上一个视频,《【都市天际线】看看天才设计师们是如何解决交通拥堵的@Wayne字幕组》,大家可以搜搜看看。

总体来说,要根据车流的大小去选择适合的十字路口,不过我比较偷懒,我基本在都喜欢用现成的模式,由上面这个视频可知,平面模式(无桥隧)最高的通勤率是环岛+右转分流

也就是这个样子的十字路口,其他的效率都没有它高,当然,需要用temp去调整一下车道,并且取消路口跟随限制。尽管在交通图上会看着很红,但是实际上从来不堵,效率贼高。

可以用反证法证明一下,如果这里在堵车的话,那么四条路必然也是有一条或者两条在堵车,但是实际上四条路都是绿色,只有中间是红色,也就说这里的车流量最高,起到了极好的分流疏导作用。相信大家看了视频就明白我的意思了。
非平面模式的交叉口就是立交设计了,有非常多的帖子和视频做介绍,我这里就不班门弄斧了,总体上我选择了比较实用的一个方法,就是下载立交资产,然后用move it或者自己删掉一些接口,把资产和高速拼接起来。

比如这个五向立交,让我自己去拉,我肯定拉不出来,所以我就直接把资产扔上去,然后把链接的道路多删掉点,用network multitool平滑过渡一下即可。后续可能考虑下自己建设下立交吧,再学习学习。

三向立交我觉得这个资产最好看,但是实用性不高,容易红,转弯半径过大(圆形)可以在车流不高的地方使用,而三角形立交的效果最好,也比较好看。

关于高速的出口,我也研究了好一整子,用过好多种方法,最终还是选择了b站up主夕阳小新的思路,它有一个视频专门做了介绍,我实际用下来也不错——《入城堵车?五款进阶高速出口!拯救你的路网!|城市堵车实验室02|都市天际线》

具体的建造方法,可以参考他的视频
但是这也仅仅适合车流在400以下的情况,如果过多的话,可能还是要考虑结合上面我介绍的环岛+右转的模式,那个出口通勤率会更高

愿意搞的复杂点还可以用一个三向立交接一个环岛立交的模式

记得一点就是,间隔差不多的距离就需要建一个高速路的出入口,这样可以极大的分流交通压力。
如果规划不慎,没有预留足够的立交空间,则需要多出入口,分散在不同的地方,也可以起到类似的效果,但是确实会比上述做得好的分流要拥堵一些。尽量还是前期做好立交的规划吧

还有两个小技巧,一个是用tmpe把每个环岛出口对接的路口车速改到80,还有就是2车道不行改4车道,4车道不够直接上八车道……路宽车快才是王道。
工业区的车道规划主要是就是两个,简单+粗暴,游戏设计的机制就是这样,不能用常规思路解决,比如石油区,矿井很小,炼油厂也很小,如果联排建基本都是堵到怀疑人生,后期我不得不全部改成单向道加小格子的模式。

另外大型货运几场和货运火车站也是坑的要死,进车速度很慢,不管你修多好的路,它就是会堵,一点办法都没有,只能专门拉特定的单向道路。而且需要每个工业区都配备上专门的货运机场和火车站,一个不够就两个,两个不够就在其他地方再修一个。
当然,这也是有代价的,汽车不堵火车就会开始堵了,必须客货分开,线路分开,但是我现在还没来得及改,所以就不展示了。对于新手而言,特别需要注意这点,很容易被忽略掉。(原则五,预留火车规划的空间)
以上就是我一点不成熟的建议,抱砖引玉,希望大家能更好的规划自己的城市,少建格子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