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国语文学会 文学论衡第12期 2008 年 3 月
论蒋景祁的词学思想及其在阳羡、浙西二派间的位置
朱帼馨
(朱帼馨女士,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1. 引言
清代词学的各大流派中,阳羡、浙西二派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阳羡词派在创作上以陈维崧雄浑苍茫的词风为代表,词学思想上主张「存经存史」;比它稍晚的浙西词派更加复杂,前期主要以朱彜尊为代表,创作转向咏物抒情,词学思想上主张清脱疏淡、独尚醇雅。陈、朱的差异,阳羡、浙西两派间的差异是清初词史的丰富景观之一,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然而阳羡与浙西二派一度并峙的情况,很少有人论及。在这一过程中,阳羡晚期词人蒋景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蒋景祁自称阳羡后学,其〈荆溪词初集序〉 [1] 、〈陈检讨词钞序〉 [2] 是历来研究者探讨阳羡词派词学思想时必引之篇。前者揭示了阳羡词派的形成,后者对陈维崧的词学观加以发挥。除此之外,蒋景祁还有一些词学观点见於〈刻瑶华集述〉 [3] 、〈跋《沈氏(谦)词韵略》〉 [4] 、〈雅坪词谱跋〉,这三篇序跋受到学界的关注情况不一:〈刻瑶华集述〉常被零散援引,研究并不全面;〈雅坪词谱跋〉论者在引用时多不加注,笔者亦未能亲见,今只能从援引中辑得一段 [5] ;〈跋《沈氏(谦)词韵略》〉存於《瑶华集》末,虽最是易得,却可能因与蒋景祁所附《沈氏(谦)词韵略》合为一体,而被研究者忽略至今。另有一些存於他集中的蒋景祁词评,也是进一步深入探讨其词学思想的宝贵资源。本文就所见文献中蒋景祁的序跋及评语作解析,并通过对其所编《瑶华集》选政及词学活动的调查,全面地审视其词学思想。
论蒋景祁的词学思想及其在阳羡、浙西二派间的位置
朱帼馨
(朱帼馨女士,香港 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
1. 引言
清代词学的各大流派中,阳羡、浙西二派已经受到广泛关注。阳羡词派在创作上以陈维崧雄浑苍茫的词风为代表,词学思想上主张「存经存史」;比它稍晚的浙西词派更加复杂,前期主要以朱彜尊为代表,创作转向咏物抒情,词学思想上主张清脱疏淡、独尚醇雅。陈、朱的差异,阳羡、浙西两派间的差异是清初词史的丰富景观之一,已经成为研究者的共识。然而阳羡与浙西二派一度并峙的情况,很少有人论及。在这一过程中,阳羡晚期词人蒋景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蒋景祁自称阳羡后学,其〈荆溪词初集序〉 [1] 、〈陈检讨词钞序〉 [2] 是历来研究者探讨阳羡词派词学思想时必引之篇。前者揭示了阳羡词派的形成,后者对陈维崧的词学观加以发挥。除此之外,蒋景祁还有一些词学观点见於〈刻瑶华集述〉 [3] 、〈跋《沈氏(谦)词韵略》〉 [4] 、〈雅坪词谱跋〉,这三篇序跋受到学界的关注情况不一:〈刻瑶华集述〉常被零散援引,研究并不全面;〈雅坪词谱跋〉论者在引用时多不加注,笔者亦未能亲见,今只能从援引中辑得一段 [5] ;〈跋《沈氏(谦)词韵略》〉存於《瑶华集》末,虽最是易得,却可能因与蒋景祁所附《沈氏(谦)词韵略》合为一体,而被研究者忽略至今。另有一些存於他集中的蒋景祁词评,也是进一步深入探讨其词学思想的宝贵资源。本文就所见文献中蒋景祁的序跋及评语作解析,并通过对其所编《瑶华集》选政及词学活动的调查,全面地审视其词学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