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主观声音评价
其实对于音特美的声音,我想说的地方并不多,因为在某种意义上它就是一个”标准样板“,那么它的声音你也很难去找到所谓的风格化的信息。不过对于这个音特美完全“进化”的产品,我还是更愿意和你们去聊一聊的。
与之前的产品比起来,EVO绝对是一个划时代的产物,因为它开始使用了多动铁组合的方案,而不是之前的单动铁结构。那么我就很感兴趣音特美是如何将三枚动铁单元去调教和匹配的。EVO的阻抗有47Ω,1K灵敏度为99dB。
本次测评主要使用便携播放器作为前端。参考标配中号双节套,耳机已进行50小时例行煲机,试听曲目参考《趣听耳机评测试音集》。

SONY ZX300A 便携音乐播放器

FiiO M11Plus LTD 便携音乐播放器
听感与风格印象:EVO一开声其实就印证了我之前的想法,虽然品牌易主,但是品牌的产品思路仍然没有任何变化。即便是EVO,仍然是我们心目中那个来自音特美的标准声音,非常干净、均衡且没有丝毫的音染和明确的风格化倾向。
不过由于三个单元的加入,它的声音也不再是ER4时期略显担保、没有气势感的单铁声音。如果说ER4是一个“极端”还原Target的产品,它似乎并没有太多考虑音乐性的东西,那么EVO则是一个理想状态下的“ER4”完全体。

手机并不能很好驱动
我觉得对于EVO来说,它是一个你在下单的时候完全不需要考虑声音的产品。因为如果你但凡考虑音特美这个品牌的时候,就应该对声音表现一万个放心。EVO的声音变得更加饱满、具备了更持久的音乐耐听程度,不再干瘪。
不过要明确的是,EVO并不是一个很好伺候的耳机。你需要一个驱动力较大的前端,能开启中\高增益模式。至少我在ZX300A的单端模式下,并没有将EVO的良好声音驱动起来,如此推测的话,EVO也或许会在台机上也有很好的表现。
而且相比起单动铁的设计,EVO的整个声场表现也和一些中高端的单动圈耳机达到了一个层次,不再是那么的拥挤、狭小,而是能给你一定的空间感,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不容易的状态,再加上独立低频单元的存在,让它即使聆听一些大编制音乐的时候,也能给予一定的氛围感。

包装盒背面
三频表现:相信我,EVO仍然是一个没有什么“铁味”的耳机,在我看来单元到底是什么形态并不一定意味着它就要把这个单元的特色去发挥出来,而是侧重于把这个单元的优势展现出来,而EVO就是后者。
EVO有着非常平滑的高频表现,这相比起以前ER4没什么信息量的声音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和跨越,而动铁单元高密度、高瞬态的特性也在EVO上发挥的淋漓尽致,这就足以让我们为之青睐。
在一些铜管乐器和弦乐上,EVO的高频非常耐听,有着极高的延展性。而且它并不会因为需要提升解析力而把高频峰做高,反而是基于Target的基础上,给了一个略微偏冷但不失信息量的选择,这可能也和我们大多数人所理解的“监听耳塞”风格有些相像。
中频方面也和它的高频是一样的,我并不清楚EVO的分频是怎样一种思路,但是它的三个频段在衔接上是没有任何的割裂感的,整体性非常强。虽然很多圈铁\多动铁耳机会尝试刻意的将频段分离清楚,但是这似乎和音特美做产品的思路是不一样的,音特美并不在乎用多少个单元。
EVO的中频仍然是直白、偏冷,非常的素,人声没什么厚度,密度上也和之前ER4差不多,人声的位置并不会太过贴脸,而是有着很明显的位置感。中频的解析力不算差,但也谈不上特别好,只能说是符合预期,值回票价没什么太多的惊喜。
而最大的惊喜则莫过于低频部分。EVO并没有像之前ER系列推出XR\SR这种分支型号,而低频部分由于独立低频单元的加入,终于摆脱了之前消费者对于ER4“没低频”的认知。反而EVO的低频听起来下潜优秀,非常饱满。甚至在一些EDM、House风格音乐当中,能给出很好的动态,这是我从来都没有在音特美产品上体验过的声音。

耳机频响曲线
总结:说回来,我认为EVO这个代号,对于音特美来说是完全配得上的。EVO也是近些年来,音特美一个非常突破性的产品。虽然说3699的价格是略微有些高了的,但是我认为这也非常值。因为你既然要选择它的话,就不要考虑那些所谓的单元配置和外观,要尽情去享受这种极度还原的声音。
EVO我本人还是非常推荐在预算充足的情况下去选择的,虽然它的线材在某些程度上看起来不那么友好,但对于使用体验来说,EVO应该算是音特美整个产品线当中最完善的一个。至少,我们还能看到一些厂商,再褪去浮华外衣之后,留下的纯真内心。
优点:声音素质极佳,做工良好,佩戴优秀。
缺点:线材小众不好适配,腔体略重,对前端驱动有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