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吧 关注:17,877贴子:737,763

重新研究先主的家世(四)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帖继续研究《三国演义》刘备族谱。


IP属地:北京1楼2021-12-07 02:44回复
    如前所述,族谱中刘哀等5个名字可能暗藏时间线索。不妨以这几个名字为断点,将族谱分段。
    得到如下图谱:
    (一)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
    (二)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 ——不疑
    (三)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IP属地:北京2楼2021-12-08 00:1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再将刘雄、刘弘、刘备三代写入图谱(一)(二),又得到如下图谱:
      (一)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雄——刘弘——刘备
      (二)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雄——刘弘——刘备
      因中山靖王刘胜嗣子刘昌谥号“哀王”,故将图(二)中的“刘哀”改为“刘贞”,并写入中山靖王,得到如下图谱:
      (二)中山——刘贞——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雄——刘弘——刘备
      再将图谱(一)(二)与楼某之前研究得到的两个刘胜至刘备的世系图进行对比:
      1.中山——刘贞——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六代——刘雄——刘弘——刘备
      2.中山——刘贞——四代——五代——六代——刘雄——刘弘——刘备
      3.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雄——刘弘——刘备
      4.中山——刘贞——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雄——刘弘——刘备
      显然,图1、2与楼某研究得到的刘胜至刘备世系情况相当。


      IP属地:北京3楼2021-12-08 00:21
      收起回复
        “不疑”也是“跋扈将军”梁冀之弟梁不疑的名字。梁不疑生活在东汉顺帝、桓帝时期,与刘备祖父刘雄、生父刘弘应该同时。所以将族谱中的丰灵侯刘不疑补入2楼图(三),再写入见于史书记载的刘胜、刘贞、刘雄、刘弘、刘备5人。并与楼某个人研究所得刘贞世系对比:
        1.中山——刘贞——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六代——刘雄——刘弘——刘备
        2.中山——刘贞——四代——五代——六代——刘雄——刘弘——刘备
        3.中山——刘贞——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IP属地:北京4楼2021-12-08 00:25
        回复
          由此得到三个不同的刘胜至刘备的世系图:
          (一)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雄——刘弘——刘备
          (二)中山——刘贞——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雄——刘弘——刘备
          (三)中山——刘贞——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出现这样的怪象,或表明《三国演义》刘备族谱是将几份不同的族谱比照《宋书·帝纪第一》所载宋武帝世系整合而成。


          IP属地:北京6楼2021-12-08 00:35
          收起回复
            谱系(二)中“刘舒”与东汉开国功臣耿弇之弟耿舒同名。《后汉书·耿弇列传》载,“王莽败,更始立……弇时年二十一”,对照《后汉书·光武纪上》知耿弇21岁是更始元年。《后汉书·耿弇列传》又载耿弇之弟耿舒在光武帝即位前已能率兵进攻代郡代县。所以本帖假设耿舒与耿弇是双胞胎兄弟,则更始元年耿舒也是21岁。由此计算,耿舒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前文中认为“刘舒”与“耿舒”同名,可能暗示两人时代相同。所以这里假设“刘舒”也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
            依据楼某个人观点,陆城侯刘贞应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与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即“刘舒”生年相距136年。按谱系(二),刘贞到“刘舒”只有3代人,则平均生育年龄是68岁,显然也不太可能。
            谱系(二)中“刘舒”之子名叫“刘谊”,与西汉初年文学家“贾谊”同名。根据楼某个人观点,中山靖王生母贾夫人与贾谊同族。所以不妨将谱系(二)中“刘谊”与“刘舒”的位置更换,又得到谱系(四):
            中山——刘贞——刘宪——刘谊——刘舒——刘必——刘达——不疑——刘雄——刘弘——刘备
            谱系(四)中,刘贞至“刘舒”共4代人。暂定谱系(四)刘贞、“刘舒”生年与谱系(二)相同,则刘贞至“刘舒”4代人的平均生育年龄约为45岁,接近惠帝刘盈出生时,高帝刘邦(时为平民)的年龄46岁。也能对应刘贞失侯后的平民身份。
            按楼某之前的观点,刘备生父刘弘享年至少45岁,那么刘弘生年应不晚于东汉顺帝永建二年(公元127年)。永建二年上距“刘舒”生年,即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125年。“刘舒”至刘弘共5代人,平均生育年龄25岁,在合理范围之内。


            IP属地:北京7楼2021-12-09 00:31
            收起回复
              再按上述方法研究谱系(一):
              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雄——刘弘——刘备
              “刘英”与东汉光武帝之子楚王刘英同名。所以假设两人时代相同。《后汉书·光武十王列传》不载楚王刘英生年,也不载其是明帝兄还是弟。因刘英与明帝异母,故只得假定其与明帝同生于光武帝建武四年(公元28年)。与之对应,族谱中的“刘英”也生于光武帝建武四年。
              如前所述,刘备生于汉桓帝延熹三年(公元160年),上距“刘英”生年132年。“刘英”至刘备共5代人,平均生育年龄约为33岁。也在合理范围之内。
              刘备祖刘雄、父刘弘两代“世仕州郡 ”,所以两人仕宦时间应该较长,生育年龄可能也较晚。所以,单从生育年龄的角度考虑,谱系(一)的可信度更大。
              谱系(一)中的“昂(卬)”“禄”“英”“建”4个名字见于《史记》等四史,其对应的人物在两汉时期地位也较高,知名度
              也很大(不论皇室与否)。但如前所述,刘贞失侯后即成为平民,所以其后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没有资格以上述4字中的任何一个为名。
              再考虑四个名字对应的《史记》等四史所载的真实人物的经历,楼某个人认为,“刘昂(卬)”“刘禄”/“刘英”“刘建”两
              个名字组合未必真实存在,可能是根据刘备祖“刘雄”、父“刘弘”两个名字的历史背景,刻意制造。


              IP属地:北京8楼2021-12-09 01:00
              回复
                根据楼某个人观点,《后汉书·独行列传》所载东汉安帝永初二年的“平原县令刘雄”就是刘备祖父刘雄。据楼某对《后汉书》的粗略统计,汉朝官吏任职县令的年龄约为30——50岁,平均年龄为40岁,远高于通常认为的30岁左右。故假设永初二年刘雄40岁,则其应生于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前文中认为,刘雄子刘弘应生于东汉中山孝王刘弘嗣位前后,时间在汉安帝永初五年——元初五年之间。假设刘弘生于元初五年,是年其父刘雄50岁,与高帝刘邦(时为汉王)生育四子刘恒(汉文帝)的年龄相当。汉桓帝延熹三年刘备生时刘弘42岁。按《三国志·孙破虏讨逆传》载孙坚为县吏时17岁计算,两个年龄都能满足“世仕州郡”应具有的时间。
                如前所述,谱系(二)中“刘舒”生于西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距刘雄出生的东汉明帝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66年。谱系(二)中“刘舒”至刘雄共6代人,平均生育年龄约13岁,与之前研究得到的两汉人平均生育年龄30——33岁相差悬殊。因之,谱系(二)“刘舒”至刘雄世系,可信度自然降低。


                IP属地:北京9楼2021-12-09 01:50
                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这里再研究一下刘雄任职平原县令的情况。
                  据《后汉书·独行列传》记载,刘雄“将吏士”乘船追捕“剧贼”毕豪等人至厌次河后,战败被擒,因小吏所辅替死得免。据《水经注·河水五》,毕豪等共有“数百”人,且“乘船”,但仅凭县令刘雄、小吏所辅等低级官吏就能将其逐出平原县境。这似乎表明所谓“剧贼”其实并无多大能量。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刘雄、所辅等人的才能。
                  据《后汉书·安帝纪》,永初三年、四年平定“海贼”张伯路的官员分别名叫“庞雄”“法雄”,所以个人推测,至少在永初三年的“海贼”事件之前,发生在平原的事情已经为东汉政权所知并得到肯定。
                  前文已述,刘雄出任“东郡范令”应在永初二年的“剧贼”事件之后。因永初四年的“海贼”事件的历史背景与秦始皇有关,所以可进一步将刘雄任职“范令”的时间具体为永初四年或之后。又因永初三年、四年平定“海贼”的官员分别是“庞雄”“法雄”,所以个人推测,永初三年、四年刘雄仍在平原县令任上。自然,《后汉书·安帝纪》所载永初四年死于贼乱的“厌次县令”,也应该不是刘雄。
                  永初二年至永初四年共3年,正好是后世研究认为的两汉官吏的一个任期。但并不能由此认为,刘雄任职平原县令的任期就是永初二年——永初四年。其初任时间可能更早,卸任时间可能更晚。


                  IP属地:北京11楼2021-12-09 16:31
                  收起回复
                    楼某在最初研究刘备家世时,曾提出:《三国演义》刘备族谱是其作者比照东汉帝位传承(非家族传承)有意扩充。这里再列出两汉帝位传承示意图,并与《三国演义》刘备世系图比较:
                    (一)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刘禅
                    (二)武帝——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孺婴——更始——光武——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三)武帝——太子——皇孙——宣帝——楚嚣——??——刘显——孺婴——更始——光武——明帝——章帝——河间——解渎——刘苌——灵帝——献帝


                    IP属地:北京12楼2021-12-10 00:19
                    收起回复
                      再将族谱中刘胜至“刘建”的世系与东汉楚王刘英、千乘王刘建的世系对比:
                      (一)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
                      (二)长沙——舂陵——郁林——钜鹿——南顿——光武——刘英
                      (三)长沙——舂陵——郁林——钜鹿——南顿——光武——明帝——刘建
                      再对比族谱中“刘英”至刘备的世系与东汉帝系(非父子相继)比较:
                      (一)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
                      (二)刘英——刘建——刘哀——刘宪——刘舒——刘谊——刘必——刘达——不疑——刘惠——刘雄——刘弘——刘备


                      IP属地:北京13楼2021-12-10 00:39
                      收起回复
                        还有族谱中刘胜至“刘宪”的世系,以及东汉中山夷王刘宪世系:
                        (一)长沙——舂陵——郁林——钜鹿——南顿——光武——刘焉——刘宪
                        (二)中山——刘贞——刘昂——刘禄——刘恋——刘英——刘建——刘哀——刘宪


                        IP属地:北京14楼2021-12-10 00:53
                        回复
                          下面再从爵位的角度研究《三国演义》刘备族谱。
                          如前所述,汉武帝元鼎五年刘贞坐酎金失侯。从此至《三国志》成书,刘贞及其后裔的事迹不见于任何记载。虽然《汉书·王子侯表》及《后汉书》确实记载一些皇室成员在封侯之后,封地曾发生变动,但人数极为有限。所以不能认为族谱所载“沛侯”“漳侯”等爵位在两汉时期真实存在。
                          古人有“大县方百里”的说法,所以古代县令、县长有时也被称为“百里侯”。另一方面,两汉时期的侯爵多为县侯。县侯国置国相一人,地位也相当于县令、县长。依据楼某个人观点,刘贞失侯之后可能成为官吏,所以族谱中“侯”的真实身份可能是县令、县长或县侯国相。
                          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后汉书·百官五》,两汉时期的县侯相当于秦朝二十等爵制中地位最高的彻侯(列侯)。比彻侯(列侯)低一级的是关内侯。《后汉书·百官五》载,关内侯“无土,寄食在所县,民租多少,各有户数为限”。族谱中的“侯”,也可视为列侯、关内侯这样的军功侯。
                          两汉时期的侯爵多为县侯。郡侯最早出现于两晋时期(搜狗百科)。郡侯以郡立国,国相的职责相当于郡太守。根据前文的推测,《三国演义》刘备族谱应出现于蜀汉之后。那么也可以比照前述“县侯”之例,将族谱中的“侯”视作两汉时期的郡守或王国国相。
                          当然,族谱中的“侯”也可能是后人眼中,与侯爵相当的其他官员。


                          IP属地:北京15楼2021-12-10 01:55
                          收起回复
                            如前所述,刘贞失侯之后,刘备祖父刘雄之前的刘贞后裔(包括刘贞本人)即不见于史载。即使刘贞与其后裔可能立下军功,也无法直接认定其对应的爵位级别。所以这里不研究族谱中的“侯”是列侯或关内侯的可能。


                            IP属地:北京16楼2021-12-10 02:50
                            收起回复
                              广告
                              立即查看
                              族谱中的“刘舒”与东汉开国功臣耿舒同名,“刘必”与楚汉战争时期汉军骑将季必(或李必)同名。这两个名字或许在暗示刘贞后裔的从军经历。
                              族谱中“刘不疑”之子名叫“刘惠”,与东汉明帝之女武安公主刘惠同名。前文说过,“刘惠”这个名字可能暗含时间线索,所以不妨假定“刘惠”及其父“刘不疑”都生活在东汉初年。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有数位刘姓将领因军功封侯,如昌城侯刘植、亢父侯刘隆等。所以“刘舒”“刘必”的“侯爵”也可能是因“军功”而来。
                              如前所述,两汉县侯地位相当于军功爵中登基最高的列侯。“刘必”之孙“刘不疑”的侯爵是“丰灵侯”。这个封号的含义有一种可能——“刘不疑”是县侯,封地在丰县,去世后谥号为“灵”。当然,实际上这种可能应该不存在。因为丰县是汉高帝故里,所以两汉时应该不可能有人被封在丰县。
                              但另一方面,诸多刘氏族谱中都称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后裔为“彭城堂”。彭城在今徐州市,距丰县不远。这一现象与“丰灵侯”的存在似乎吻合。又据《汉书·王子侯表》,刘胜同母兄赵王刘彭祖之子南陵侯刘庆,在汉武帝时曾任职沛郡太守,而丰县西汉时属沛郡。既然刘贞的族人(广义)在西汉时就与丰县有了交集,那么“丰灵侯”这一爵号自然也不会是完全的臆造。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颍川侯刘达”。既然“刘惠”与明帝之女同名,那么其祖父“刘达”自然也“应该相当于”光武帝。
                              前文中楼某认为,《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记载的“中山王刘茂”可能是刘备先祖。该传还记载,刘茂归降光武帝之前曾“攻下颍川、汝南”。根据个人的研究,建武十三年刘茂被降爵后先封单父侯,又徙封穰侯。刘茂封爵、封邑的变动,应该就是族谱中父子两代“爵位”不断变化的根据。“颍川侯刘达”的存在,似乎表明族谱作者也认为“中山王刘茂”是刘备可能的先祖。
                              《后汉书·独行列传》在记载“平原县令刘雄”之前,先记载了一位籍贯在太原郡晋阳县,“教授常数百人”的“刘茂”。此
                              “刘茂”与“中山王刘茂”同名,太原郡与中山国距离又不远。这可能暗示,《后汉书》作者也认为刘备、刘雄的先祖名叫“刘茂”。


                              IP属地:北京18楼2021-12-12 01: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