族谱中的“刘舒”与东汉开国功臣耿舒同名,“刘必”与楚汉战争时期汉军骑将季必(或李必)同名。这两个名字或许在暗示刘贞后裔的从军经历。
族谱中“刘不疑”之子名叫“刘惠”,与东汉明帝之女武安公主刘惠同名。前文说过,“刘惠”这个名字可能暗含时间线索,所以不妨假定“刘惠”及其父“刘不疑”都生活在东汉初年。据《后汉书》记载,东汉初年有数位刘姓将领因军功封侯,如昌城侯刘植、亢父侯刘隆等。所以“刘舒”“刘必”的“侯爵”也可能是因“军功”而来。
如前所述,两汉县侯地位相当于军功爵中登基最高的列侯。“刘必”之孙“刘不疑”的侯爵是“丰灵侯”。这个封号的含义有一种可能——“刘不疑”是县侯,封地在丰县,去世后谥号为“灵”。当然,实际上这种可能应该不存在。因为丰县是汉高帝故里,所以两汉时应该不可能有人被封在丰县。
但另一方面,诸多刘氏族谱中都称中山靖王刘胜及其后裔为“彭城堂”。彭城在今徐州市,距丰县不远。这一现象与“丰灵侯”的存在似乎吻合。又据《汉书·王子侯表》,刘胜同母兄赵王刘彭祖之子南陵侯刘庆,在汉武帝时曾任职沛郡太守,而丰县西汉时属沛郡。既然刘贞的族人(广义)在西汉时就与丰县有了交集,那么“丰灵侯”这一爵号自然也不会是完全的臆造。
这里需要特别注意“颍川侯刘达”。既然“刘惠”与明帝之女同名,那么其祖父“刘达”自然也“应该相当于”光武帝。
前文中楼某认为,《后汉书·宗室四王三侯列传》记载的“中山王刘茂”可能是刘备先祖。该传还记载,刘茂归降光武帝之前曾“攻下颍川、汝南”。根据个人的研究,建武十三年刘茂被降爵后先封单父侯,又徙封穰侯。刘茂封爵、封邑的变动,应该就是族谱中父子两代“爵位”不断变化的根据。“颍川侯刘达”的存在,似乎表明族谱作者也认为“中山王刘茂”是刘备可能的先祖。
《后汉书·独行列传》在记载“平原县令刘雄”之前,先记载了一位籍贯在太原郡晋阳县,“教授常数百人”的“刘茂”。此
“刘茂”与“中山王刘茂”同名,太原郡与中山国距离又不远。这可能暗示,《后汉书》作者也认为刘备、刘雄的先祖名叫“刘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