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几点重要的推断:
1.它的目的是拥有更多的玩伴,也就是更多的大象或山羊。我认为它只有这一个最终目的,这个动物园的一切诡异都是为了更多的大象或山羊。一个优秀的解,一定是用最少的原则解释更多的现象。
它根据人类的认知判断事物,人的认知会影响它的认知。
2.山羊可以看到另一个世界,比如看到白狮子的另一个形象:猿猴或山羊,把人看成大象,把蓝色看成黑色(我搜了一下,羊竟然还真是色盲)。
于此有很多的印证,比如和猿猴在一起不会被发现,这山羊看到了猿猴(虽然实际上是白狮子),但在山羊眼里确实是“和猿猴在一起”,还就真不会被发现(成为第5只白狮子)。
再比如游客去狮子园区,要保证员工是蓝色衣服,为什么?如果是黑色衣服,那说明游客在变山羊,变山羊会有什么结果?那就是成为第5只狮子,最终被喷兔子血,被狮子吃掉。——这说明了第五只白狮子的由来:是没有及时发现蓝衣员工衣服变黑的游客变的。
前4只白狮子是动物园原有的。
3.猿猴区之所以时而1条路时而2条路,是因为第2条路和猿猴在一起,因此不会被发现。与此对应的,如果第二条路出现,那猿猴区的兔子也会出现——猿猴“不被发现”的功能会同时失效。
另外,猿猴的被动技能:“不会被发现”只对它所认知的人类有效。因此,手持虚线的人(它认知中的大象)会看到两条路,认知接近山羊的人会看到白狮子中的山羊,等等。所以,第二条路并不是每个人都能看到的,有可能有人看到有人没看到——事实上,所有守则都没有否认这一点。
4.海洋馆门口的告示可以看做黑衣员工守则,黑衣员工守则被动物园方承认(蓝衣员工守则最后一条表示变黑衣员工合法)。所有的员工守则、游客守则都是为游客和员工服务;大象园区保安守则、园长守则、鲸鱼区的纸条为所有人服务。——前一点被作者的QA所证实,后一点可以简单的推理出来。此外,它不具有影响各个员工守则的能力,它只会用稚嫩的字体写字。
5.黑夜里所有的光可以吸引它,但它只能通过水母注意;白天里所有的阴影都可以吸引它,但它只能通过兔子注意。水母和兔子,分别是它在亮处和暗处的眼睛。被它通过水母注意的人会变成水母(水母在陆地上会死亡并晒干),被它通过兔子注意的人会变成兔子。
所有人都应当尽可能的在水母处远离光亮、在兔子处远离阴影,防止被它注意。
6.海洋馆和动物园互不承认,有这么几个好处:①使它的影响范围局限在海洋馆或动物园(它是依据人类的认知行动的,你不觉得海洋馆存在,它也不会觉得海洋馆存在),②不承认海洋馆外面有动物园,红衣员工可以在上下班是不经过动物园,直接出去,③让游客和蓝衣员工不要深究海洋馆,防止他们掉san。
只有在大部分游客离场、员工全部下班的时候(员工下班一般被认为是凌晨1点),它才能在动物园和海洋馆相互穿梭。如果它停留在动物园,它大概率停留在院长办公室附近,如果它进入海洋馆(它应该是以人类的形象走路过去的,它到海洋馆的时间差不多在1:15),它就可以通过水母+光亮影响海洋馆了。
如果哪个笨蛋游客或员工在动物园大声说出了“海洋馆存在”,那它会意识到海洋馆存在,可能会因此提前去往海洋馆。
7.猿猴区右边的路八成通往海洋馆的后门(不是大门),因为:①它的目的只是增加玩伴,即山羊或大象的数量,它没有必要弄一条路杀人。②根据第4点,黑衣员工守则也在保护游客和员工。因此,黑衣员工作为在兔子园区唯一被它注视的人,有必要给他一条逃跑路线。③根据第6点,动物园和海洋馆互不承认有助于封锁它的位置,使它不能够任意在动物园和海洋馆穿梭,因此跑到海洋馆具备可行性且安全。④这个设定使本该矛盾的两条“黑衣员工守则”和“鲸鱼区捡来的信”的矛盾解除。它确实可以逃离动物园,是出口,同时也不是出口,因为出去还在海洋馆。
综合第6点和第7点:海洋馆不论何时都客观存在,海洋馆有2个入口,一个正门,一个猿猴区右侧的门,走正门出去,会根据你是否相信动物园存在而通向动物园或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