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同会计师事务所吧 关注:717贴子:3,406
  • 0回复贴,共1

致同:再谈北交所开市作为A类业务管理,风险可控成核心考量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北京证券交易所开市首周,投资者活跃度提升,龙头效应逐步显现。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全国证券服务线管理合伙人郑建彪,全国A股主板业务主管合伙人曹阳,以及全国A股北交所、新三板业务主管合伙人江永辉接受多家媒体采访,分享其对于北交所定位、企业上市难点、未来前景、中介机构责任等热点问题的观点。

(郑建彪 致同全国审计服务线管理合伙人 全国证券服务线管理合伙人)
作为A类业务管理
作为40年前发起于北京的大型证券业务专业服务机构,致同对于北交所有特殊的情感和责任感,此前已经在新三板上投入了很多技术研发、质量控制、市场策略、团队等,我们非常负责任地想把这块业务做得长远,做得精准。
在质控方面,对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致同是作为A类业务来管理。这和创业板、科创板、主板的质控程序是一样的。同时,我们也关注标的公司的合规性,以及未来行业的发展方向,尽量服务和储备更多的高质量新三板企业的预选企业,包括以后北交所的上市公司。
为市场闲散资金提供新投资渠道
资本市场发展30余年,始终兼具融资和投资两大功能。成立北交所有助于增强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支持,满足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同时也为市场闲散资金提供了新投资渠道。
市盈率要分产品,未来成长性更重要
有人认为,随着北交所的上市公司数量的增加,A股整体估值水平会被拉低。对此,郑建彪表示,市盈率是分产品而言的。他对科创板的市盈率做了一个统计,第一是生物医药,给定的市盈率不管是中位数还是平均数都是最高的;最低的是能源环境、能源环保,中间的是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也就是说,市盈率是根据行业产业给定的,未来的成长性更加重要。
另外,“小巨人”里面孕育着很多市场化的空间,也是区分行业的,像科创50的平均数或者均值只是一个概念,北交所会有市盈率很高的上市公司,主板也会有市盈率非常低的上市公司。

(曹阳 致同全国A股主板业务主管合伙人)
便捷退出机制利于良性循环
从财务或风险投资者等资金供给方来看,顺利退出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诉求。北交所的成立,相当于把一二级市场的分界线进行了前移,它使得资金提供方退出的难度大幅度降低,容易退出才容易进入,资金供给方对于中小企业的投资意愿会提高,资金支持会增加,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这种良性循环将对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具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
北交所上市核心难点在于规范性
从北交所上市条件来看,市值、利润、营收等要求相对不高,核心点还是在于规范性。
一方面,中小企业地位相对比较弱,所以对面对其客户时就需要有更高的响应度和服务意识,这种响应度和服务意识在操作上有时可能会牺牲一些规范性。另一方面,企业要建立一整套规范的制度,成本还是很高的,比如业务信息的搜集整理,业务系统和财务系统的融合度,符合资格的财务人员的聘用,以及整个运行环境中的税收税费的影响等。对于大企业而言,这些可能还容易承受,但对于小企业其实是非常大的一块成本。
从推进中小企业上市的角度,我们建议中小企业一方面要考虑大环境,另一方面要考虑降低经营成本,目前从科技创新的角度来降低内部运营成本是比较理想的选择。
诚信体系建设需更广泛参与主体
当前压实中介机构责任的大趋势,整体上更有利于行业的发展。从注册会计师行业来看,良莠不齐的情况是存在的。
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每一位注册会计师行业从业者在年审期间都付出了巨大的艰辛,来尽可能保证资本市场信息披露的真实、准确、完整。不过,整个市场诚信体系的建设,仅靠注册会计师难度会非常大,只有更广泛的参与主体都建立起维护市场诚信的意识,并为此投入更多精力,市场诚信体系才能成功得以构建。

(江永辉 致同全国A股北交所 新三板业务主管合伙人)
风险可控成重要考量
接单北交所IPO,目前主要有两个考量:第一,风险是否可控。针对每家企业,在承接前都需要在短期内完成尽调,作为一个审计师要对行业业务、经营风险、财务方面能不能充分的把控,只能确保掌控,才会承接这项业务。
第二,能否陪伴企业共同成长。中小企业虽然规模小,但家数多,我们更看好中小企业的未来,希望陪伴中小企业一起发展。在陪伴它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就更了解企业,对企业的经营风险等各个方面更了解,这样同样有利于降低审计风险。
每个省都可支撑一家证交所
北交所成立后,中国金字塔结构的多层次资本市场进一步完善,由上到下是主板、科创板/创业板、精选层、新三板(基础层、创新层)、四板(区域股权交易中心),面向的企业数量逐步扩大。我们现在需要把地基做牢。
目前国家级的近5000家“小巨人”企业,证券化率仅有13.53%,这一比例还是较低的,所以北交所的设立,并不会过度供给。未来中国的经济规模非常可观,广东省、北京市等的GDP都可以匹敌一个发达的小国家,理论上来讲,每个省都可以有一个证券市场,也是足以支撑的。
退市机制不断完善,企业上市只是起点
早期的A股市场,上市公司退市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中国资本市场一系列改革的一项重大成效就是退市机制的建立。北交所在财务指标、交易指标、规范指标等方面,比以前有了更清晰的定义,并且在充分保障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基础上,充分包容中小企业天然存在的业绩易受外部影响等特点,避免市场“大进大出”;同时,坚决出清重大违法、丧失持续经营能力等极端情形的公司。退市制度也在提醒企业,上市只是一个起点,并不是终点,企业实现发展是第一位的。
内容来源于经济参考报、经济观察报、中国证券报、证券时报采访整理


1楼2021-12-01 15:26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