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城市吧 关注:1,442,002贴子:104,580,213

总投资110亿元,宁德时代成都金堂、新津基地投产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成都宁德时代项目明年一季度将正式投产
来源:四川日报
11月18日,
川观新闻记者从中建五局获悉,日前,由该局承建的成都金堂宁德时代项目设施房提前十天完成封顶浇筑施工,成为项目首个封顶楼栋。“目前,项目施工现场正采用流水作业,近600余名一线作业人员穿插进行作业。现场设施房、消防水池、废弃物仓主体均已完成封顶。B1、B2厂房和设施房预计11底、12月初移交设备进场,预计2022年2月项目正式投产。”项目负责人蒲袁介绍。成都金堂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投资的生产基地,位于成都金堂县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记者获悉,项目将建设成为具备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新能源材料制造基地,建成后形成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对提高区域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宁德时代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建成后将成为宁德时代四川基地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的主要供应来源之一,助力宁德时代四川基地实现锂电产业千亿产值,全力助推四川打造零碳产业集聚高地。宁德时代项目创下一系列施工记录。“项目部从收到图纸开始,3天完成专项方案报送,6天完成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整个桩基施工到主体结构封顶仅耗时25天。” 蒲袁说。蒲袁表示,同时施工期间还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我们面临自然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尤其在地坪图纸多次变更、结构板无法正常施工的情况下,采取多项举措保证主体施工进度”。中建五局 供图


IP属地:四川1楼2021-11-25 20:17回复
    投资100亿元,天府先进智造产业基地签约落地 成都


    IP属地:四川2楼2021-11-25 20:19
    收起回复
      11月18日,川观新闻记者从中建五局获悉,日前,由该局承建的成都金堂宁德时代项目设施房提前十天完成封顶浇筑施工,成为项目首个封顶楼栋。

      “目前,项目施工现场正采用流水作业,近600余名一线作业人员穿插进行作业。现场设施房、消防水池、废弃物仓主体均已完成封顶。B1、B2厂房和设施房预计11底、12月初移交设备进场,预计2022年2月项目正式投产。”项目负责人蒲袁介绍。
      成都金堂宁德时代是全球领先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成都投资的生产基地,位于成都金堂县阿坝工业集中发展区,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

      记者获悉,项目将建设成为具备世界一流技术水准的新能源材料制造基地,建成后形成年产10万吨磷酸铁锂生产能力,对提高区域锂离子电池技术水平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是宁德时代在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布局。建成后将成为宁德时代四川基地磷酸铁锂电池原材料的主要供应来源之一,助力宁德时代四川基地实现锂电产业千亿产值,全力助推四川打造零碳产业集聚高地。

      宁德时代项目创下一系列施工记录。“项目部从收到图纸开始,3天完成专项方案报送,6天完成高支模专家论证方案,整个桩基施工到主体结构封顶仅耗时25天。” 蒲袁说。
      蒲袁表示,同时施工期间还克服了一系列困难,“我们面临自然环境恶劣等不利因素,尤其在地坪图纸多次变更、结构板无法正常施工的情况下,采取多项举措保证主体施工进度”。


      IP属地:四川3楼2021-11-25 20:20
      收起回复
        走过疫情,成都经济稳步向前


        IP属地:四川4楼2021-11-26 12:00
        回复
          走过疫情,成都经济稳步向前


          IP属地:四川5楼2021-11-26 12:02
          回复
            在研1类新药达119个 多款创新药械品种获批 成都高新区加速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上市


            IP属地:四川6楼2021-11-26 12:03
            回复
              国家发改委同意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


              IP属地:四川7楼2021-11-26 20:25
              回复
                国家乡村振兴局 四川省人民政府 中国农业银行启动共建乡村振兴金融创新示范区


                IP属地:四川8楼2021-11-26 21:32
                回复
                  通威、天合光能合资硅片项目近日在成都实现全面量产


                  IP属地:四川9楼2021-11-26 21:50
                  回复
                    通威、天合光能合资硅片项目近日在成都实现全面量产
                    通威-天合强强联合,合资项目210硅片产品下线,全面量产!
                    10月28日上午,在四川成都的通合新能源Q1切片车间内,洋溢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氛,伴随一阵热烈的掌声,通合新能源迎来切片项目首片210mm硅片下线,210mm硅片全面高质量量产,为全球强劲的超高功率组件需求提供供给保障,推动600W+产业链再跃新台阶。通合新能源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年初合资建成,位于成都市金堂县,预计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15GW切片。这一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双方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先优势,共建光伏行业新生态。通合新能源切片项目自9月26日第一台设备进场,至10月28日首片下线,仅仅历时32天,再次彰显“通合速度”。通合新能源切片项目主要致力于生产光伏单晶硅片,采用210mm尺寸硅片技术路线,通过实现智能制造、IT技术的全面应用,打通订单、生产、交付、质量管理端到端流程,缩短产品线生产交期,提高产品质量。本次切片项目首片硅片下线作为通合新能源发展历程中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通合新能源在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工厂的重大进步。未来,通合新能源将在精益化生产、控制生产过程成本中走向新的台阶,实现生产过程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信息化水平。天合光能和通威集团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不断致力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整个行业的跨越式突破。根据PV InfoLink发布的2021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天合光能出货量超10.5GW,位列全球第二,造就行业速度。在技术创新方面,天合光能率先推出600W+超高功率组件,并于2021年3月发布全新一代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单片功率可高达670W,引领行业超高功率组件发展趋势。目前,天合光能已经在海外越南、国内义乌、宿迁、盐城等全球多地建起六个210的智能制造大型基地。210超高功率组件全面量产运往全球各地。据此前新闻报道,两大国际权威机构Fraunhofer ISE和DNV对600W+的系统价值进行研究并发布报告表示600W+系列组件在新一代超高功率组件中,系统价值优势显著。其中,最高降低度电成本达7.4%;210超高功率组件在全球户用和工商业等分布式项目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全球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应用中,都展现出了显著的度电成本优势。


                    IP属地:四川10楼2021-11-26 21:59
                    回复
                      每日经济新闻:破解集成电路“卡脖子”难题!通威永祥多晶硅技术实现重大突破
                      2021年11月16日
                      每日经济新闻 报道
                      11月2日,通威旗下永祥新能源二期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宣布启动生产运行,进一步巩固了通威在晶硅原料生产领域的领先地位。项目中1千吨电子级高纯晶硅的启动,意味着在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上实现了巨大突破,打破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以及国家集成电路基础原材料全部依赖进口的局面,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原材料的战略安全提供保障。
                      电子级多晶硅是半导体电子行业的主要材料,在电子信息领域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目前国家鼓励国内企业,积极自主研发高纯电子级多晶硅量产技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发展方向。
                      永祥股份高纯晶硅精馏塔装置
                      为进一步提高公司高纯晶硅产品质量,提高高端晶硅产品市场占有率,永祥股份通过对电子级多晶硅制造工艺中的核心装备研发、高稳态还原电气系统研发、电子级多晶硅还原配套系统工艺开发、过程智能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开发、电子物料循环精馏提纯技术研究及装备开发等各方面进行研究,形成一条电子级多晶硅装置。
                      实际上,目前永祥的太阳能级生产已达到电子一级水平,最优指标与国标对比,已远远超过先进标准,并在各项质量指标上不断刷新全球最优水平。从永祥高纯晶硅产品与太阳能特级、电子一级、电子二级的指标对比情况看,在第一项指标碳浓度上,永祥高纯晶硅最优:<0.03ppma;在第二项指标基体金属杂质含量上,永祥高纯晶硅最优:<0.5(6元素);在第三项指标表面金属杂质含量上,永祥高纯晶硅最优:<0.4(8元素)。此外,永祥高纯晶硅在施主杂质浓度ppba、受主杂质浓度ppba、少数载流子寿命μs,95%以上均达到电子一级质量标准。
                      在新投运的5.1万吨高纯晶硅项目中,就有1千吨的产能是生产电子级多晶硅,该条新的电子级生产线在提纯技术上将有进一步提升。据永祥股份相关负责人介绍,电子级和太阳能级控制标准不同,涉及的元素个数也不同。这些质量指标数据均为近期永祥目前质量最优水平,各项质量指标还在不断刷新最优水平。高纯晶硅下游是拉棒、切片、电池片等环节,最终应用于光伏发电,毫无疑问,高质量的原料产品为下游创造了更多的空间和价值提升的可能性。“永祥90%以上的料都可以供 N 型,目前我们的硅料已通过隆基、晶科、宇泽等厂家N型单晶验证并批量供货。”永祥负责人表示。
                      据了解,相对于光伏产业所用太阳能级多晶硅99.9999%纯度,电子级多晶硅的纯度要求高达99.999999999%。纯度要求如此高的电子级多晶硅是集成电路行业的“基石”,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必须的战略原材料。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世界范围内能能够生产电子级多晶硅产品的只是极少数企业。并且关键性的技术主要掌握在德国、日本和美国为首的企业手中,可以说电子级多晶硅长期被国外企业垄断。
                      永祥新能源二期项目1千吨电子级多晶硅,工艺技术、产品品质将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代表着在中国企业在关键领域“卡脖子”技术上新的突围,在电子级多晶硅国产化上实现了巨大突破。在我国集成电路硅材料“受制于人”的背景下,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
                      永祥股份花园式工厂
                      作为通威光伏产业链的上游,永祥股份自2007年进入多晶硅领域,经过十几年的技术沉淀和创新突破,其核心技术“永祥法”已经迭代升级到“第七代”,在提质降耗上做足文章,实现了安全环保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早在2008年,公司成立了技术中心,建立配套设施装备,并投资建立一条研究多晶硅生产副产物循环利用技术应用的试验线。2009年,通过四川省科技厅批准,正式成立“四川省硅材料副产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致力于多晶硅生产技术及其副产物循环利用技术的开发和应用。2015年,通过中心多年的研究,达到了多晶硅副产物100%回收利用,零污染,零排放的目标,获批将“四川省硅材料副产物循环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更名为“四川省多晶硅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为四川省惟一一家从事多晶硅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引领多晶硅工艺技术发展。
                      与此同时,永祥股份20年来通过持续不断的技术研发和工艺创新,从源头上解决安全环保问题,已形成完整的化工与新能源结合的循环经济产业链和物料能源自循环系统,实现了提质降耗、低碳发展,各项指标全球领先。
                      未来,随着我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电子级多晶硅生产企业将迎来广阔发展空间。永祥股份将进一步推进我国电子级晶硅材料国产化进程,打响我国半导体硅材料的民族品牌,持续巩固我国高纯晶硅产业在全球的地位和竞争实力


                      IP属地:四川11楼2021-11-26 23:10
                      回复
                        通威、天合光能合资硅片项目在成都实现量产,年产值超100亿元
                        2021-11-10 15:02
                        10月28日上午,在四川成都的通合新能源Q1切片车间内,洋溢着紧张又期待的气氛,伴随一阵热烈的掌声,通合新能源迎来切片项目首片210mm硅片下线,210mm硅片全面高质量量产,为全球强劲的超高功率组件需求提供供给保障,推动600W+产业链再跃新台阶。
                        通合新能源由通威股份有限公司、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在2021年年初合资建成,位于成都市金堂县,预计年产15GW高效晶硅电池、15GW切片。这一合作项目充分发挥双方在产业链各环节的领先优势,共建光伏行业新生态。
                        通合新能源切片项目自9月26日第一台设备进场,至10月28日首片下线,仅仅历时32天,再次彰显“通合速度”。

                        通合新能源切片项目主要致力于生产光伏单晶硅片,采用210mm尺寸硅片技术路线,通过实现智能制造、IT技术的全面应用,打通订单、生产、交付、质量管理端到端流程,缩短产品线生产交期,提高产品质量。本次切片项目首片硅片下线作为通合新能源发展历程中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通合新能源在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工厂的重大进步。未来,通合新能源将在精益化生产、控制生产过程成本中走向新的台阶,实现生产过程由人工管理向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提高生产效率和整体信息化水平。
                        天合光能和通威集团作为中国光伏行业的先行者,不断致力于企业的创新发展,以及整个行业的跨越式突破。根据PV InfoLink发布的2021上半年全球组件出货排名,天合光能出货量超10.5GW,位列全球第二,造就行业速度。在技术创新方面,天合光能率先推出600W+超高功率组件,并于2021年3月发布全新一代至尊超高功率组件,单片功率可高达670W,引领行业超高功率组件发展趋势。目前,天合光能已经在海外越南、国内义乌、宿迁、盐城等全球多地建起六个210的智能制造大型基地。210超高功率组件全面量产运往全球各地。
                        据此前新闻报道,两大国际权威机构Fraunhofer ISE和DNV对600W+的系统价值进行研究并发布报告表示600W+系列组件在新一代超高功率组件中,系统价值优势显著。其中,最高降低度电成本达7.4%;210超高功率组件在全球户用和工商业等分布式项目中也得到广泛应用,在全球地面电站和分布式应用中,都展现出了显著的度电成本优势。


                        IP属地:四川12楼2021-11-26 23:20
                        回复
                          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通威非粮原料前瞻性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021年11月23日  作者:杨娟
                          近日,《科技日报》《中国科学报》《光明日报》等国内多家权威媒体相继报道了中国在一碳生物合成方面取得的重大进展——中国科学家在全球首次实现一步反应从一氧化碳到蛋白质的合成——整个合成过程仅用22秒并已形成万吨级工业产能。该反应所生产的单细胞蛋白——乙醇梭菌蛋白在通威股份农牧板块技术体系和国内多位科学家联合推动下已通过全国饲料评审委员会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并已顺利获得国内第一个农业农村部颁发的饲料原料新产品证书,该成果突破了天然蛋白质合成在资源、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在我国饲用蛋白原料对外依存度达到80%以上、大豆进口已超过1亿吨的大背景下,对弥补我国饲料原料使用短板及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达成具有深远意义。

                          乙醇梭菌蛋白工业化生产及在水产饲料产业化应用成果来源于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蓝色粮仓”项目《水产养殖动物新型蛋白源开发与高效饲料研制》(2019YFD0900200),本项目由通威股份和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广东海洋大学、河北首钢朗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高校、企业联合攻关研究,通威股份是项目完成单位中唯一一家负责产业化应用研究的企业(首钢朗泽负责一碳生物合成)。乙醇梭菌蛋白蛋白质含量高达80%以上,18种氨基酸占蛋白质比例达到94%,10种必须氨基酸含量及结构比例接近鱼粉远优于豆粕,具有优异的蛋白质原料特性。目前,通威股份已对乙醇梭菌蛋白的原料特性、营养价值、消化利用率、特殊功能、加工性能、养殖效果等多方面开展了研究并取得大量一手数据。在具备优良的营养价值和加工特性的同时,乙醇梭菌蛋白环保价值也非常亮眼,以工业化生产1000万吨乙醇梭菌蛋白计,可减少2800万吨大豆进口;同时,可减排二氧化碳2.5亿吨,节省耕地10亿亩,能有效助力“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近年,通威股份农牧板块科技研发构建了三级研发体系,第一级为前瞻性研究;第二级为基础性研究;第三级为应用性研究。乙醇梭菌蛋白即为通威前瞻性研究的成果之一,三年前通威已开始针对乙醇梭菌蛋白开展一系列研发工作,未来通威仍将继续密切关注行业热点和相关学科发展趋势,积极参与和推进跨学科研发合作,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为节能减排、推动碳中和做出更多的贡献。


                          IP属地:四川13楼2021-11-26 23:32
                          收起回复


                            IP属地:西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1-11-27 08:40
                            收起回复
                              11月25日,博恩思奥萨玛人工智能机器人实验室在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揭牌。
                              该实验室由成都博恩思医学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博恩思”)与斯坦福大学机器人中心主任、美国工程院院士Oussama Khatib教授联合打造,是以人工智能医学为核心的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开放实验室,致力于智能医学机器人重大理论和基础技术的研究发展。


                              IP属地:四川16楼2021-11-27 12: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