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吧 关注:28,289贴子:1,261,021

项羽绝非不会用人 条件所限不能提拔人才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摘要]:本文通过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纠正长期以来因为项羽的用人失误而导致人才背楚亡汉的错误观念。并通过对历史资料的全面分析研究揭示历代学者对楚汉人才流向原因分析研究之片面性,矛盾性。笔者通过对当时天下大势对人才的影响以及刘邦项羽集团之前的总体探索,得出真正造成楚汉期间人才流向的根本问题所在,并对刘、项用人手段优劣进行研究、比较,来分析领袖个人才干对人才流向的影响。
       [关键词]:背楚亡汉 人才流向 项羽 刘邦 用人手段
       汉朝建立之后,刘邦与手下大臣探讨汉胜楚败的原因,曾有段精彩的论述:“夫运筹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1)此后人才问题上的得失遂公认成楚汉成败的关键。甚至有人以为:三国时期因为人才的分散而导致三国并立,楚汉时期因为人才的集中而导致楚灭汉兴!
       是什么原因导致楚汉时期人才都流向刘邦那边呢?对于此问题,历代研究者大都认为项羽不识人才、刚愎自用、用人唯亲;而刘邦善于用人,能够纳谏,用人唯能,以致人才都纷纷背楚归汉。司马迁也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2),亦是不善于用人的意思。扬雄更是认为:“汉屈群策,群策屈群力;楚憞群策而自屈其力。屈人者克,自屈者负。天曷故焉!”(3)。韩信、陈平、英布本来都是项羽手下,却都投到刘邦那里去了,成为楚灭汉兴之关键人物,更使楚汉人才流向的原因成为铁论。对此结论,笔者认为都过于浅显,未深入研究其前因后果,失之片面,未免牵强。我们根据历史资料,从人才流向个案的分析来重新探讨一下楚汉人才流向的症结何在。
       一、楚汉人才流向的个案分析
       楚汉时期韩信、陈平、英布本来都是项羽的手下;张耳,张良也与项氏有莫大的关系,但是这些在楚汉战争的胜负起到很大决定性作用的人物纷纷背楚亡汉。
       1,汉初三杰韩信之背楚亡汉
       韩信是妇孺皆知的人物,楚汉时期战必胜,攻必取的大将之才。项羽失韩信,亦成项羽不识人才,不会用人的典范。而笔者深入研究历史发现以韩信的事例来说明项羽不会用人亦不符合当时情况,完全是“成者王侯败者寇”传统观念作崇。
       韩信早先在秦二世二年初投靠项梁(4),但是在项梁那里以及到项梁死(秦二世二年末)近一年的时间都是普通士兵(另有一说是为食客)(5)。韩信是在项梁死后,项羽接手项梁兵权归属于项羽。项羽把韩信提拔为郎中(6),关于这一点后世受张晏集解的影响(7),以致认为韩信做的是个小官,不过看大门放哨级别的。韩信也自曰:“臣事项王,官不过郎中,位不过执戟,言不听,画不用,故倍楚而归汉”。
       这里有必要对当时的官职简要的叙述一下,韩信的官郎中与位执戟是并列的,不是一会事。郎中是官职,执戟是爵位。郎中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先秦郎中的职任大致有三项:
       1,近侍左右,参与谋议;2,执兵宿卫;3,捧命出使。
       由于郎中常在君主左右,处亲要之位,不仅可以参与制定政策,影响君主所作出的各项重要政治决定,有时甚至可以形成一种重要的政治势力。另外,如秦国的公孙衍,李斯,缪毒均由此进身封侯拜相,成为当时政治上举足轻重的人物”(8)。



1楼2010-05-01 10:26回复

           殷地控制范围在今天山西,河南以及河北交界处,处于魏王豹、河南王、常山王以及项羽西楚东郡之交界,对于刘邦的东进道路处于进可攻退可守的战略位置。如果成功在此打下一片楚国势力,不论是眼前阻拦刘邦东进还是长远楚汉争霸都是对刘邦势力重大的制衡。项羽派陈平去完成这个任务亦是因为陈平原本是魏王旧臣,正好统率魏王的旧势力;殷地本来属于魏国,派魏人亦可起到利用当地势力以及熟悉地形便于作战的好处。项羽的谋划显然不仅于此:由陈平统率的旧魏势力虽然有各种优势可用,但是太势力单薄,所以又派项悍带领一只军队做策应,可以防止魏人对自己不忠心。项羽此时正在齐国平定田荣,显然项悍是早安排好的。陈平定殷地显然没有领略项羽的战略意图或是耍小聪明争功劳,并未对殷地进行武力平定,仅说服殷王投降赶在项悍来之前就报其功而还。
           项羽在齐地对这边情况并不了解,以为陈平独立就把殷地平定,好景不长,殷王本来就是随风倒,此时刘邦东进,于是投降了刘邦。项羽听到殷地投降刘邦,知道是下属虚报功劳以致于破坏了自己全盘战略大计,追究责任是必然的。陈平怕被追究过失受诛杀而背楚亡汉。
           后人在此总是把陈平投奔刘邦后解释自己背楚的言辞:“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15)当成项羽用人唯亲,以致失陈平的缘故。显然这个说辞不过是陈平为掩盖自己不忠的辩词。至少项羽并没有亏待陈平,亦没有不信任。反而陈平早先随魏王咎,遭人进言谗之;后来在刘邦处,亦遭人进谗言,以致连刘邦都不禁怀疑陈平,经过魏无知以及陈平辩解才打消疑虑。陈平未功而身居高位本来就容易遭人妒忌,且作风不良,身受谗言也是属于正常。在项羽帐下,有没有遭人进谗言呢?史料没有给我们答案。但是有一个不容质疑的事实是:项羽从没有怀疑过陈平,并且大胆任用。至于背楚则是因为陈平自己的失误造成的。
    3,英布,张耳,张良之背楚亡汉
           英布,张耳,张良均是汉朝开国大功臣(注解3),为灭楚兴汉起到关键作用。其中英布本来是项羽属下;张耳是项羽盟友;张良曾经与项氏有亲密关系。这三人背楚归汉亦是老生常谈的项羽不懂团结人才的证据。
           英布曾是项羽手下第一大将,为项羽立下汗马功劳。项羽分封天下后,封其为九江王,镇守西楚之南方重地。英布可以说是项羽手下唯一得到封王者。本来英布为项羽攻城略地,项羽亦厚予英布,两人关系本来应该相濡以沫,但是人心不足,自持功绩的英布“欲厚自讬”(随何语16),项羽北上平定田荣,请英布出兵,英布称病不往,派数千人应付了事;刘邦东进伐楚,英布坐山关虎斗,不思解救。这种明显自厚的态度连敌方都看的清清楚楚(17),刘邦趁机派使者游说英布背楚以使项羽后院起火。在随何游说下,英布终于起兵反楚,战败后逃归刘邦。
           很多人都认为项羽对英布处理不当才致使英布背楚,这个论点有欠不公。英布对项羽有不臣之心时,项羽并没有因此责之,反而因其才干欲亲用之(18)。英布在随何的分析下:觉得与汉联盟更划算,遂暗中与汉联盟密谋反楚,后事情败露,只好杀项羽使者起兵反楚。可以说英布的反楚从头到尾都是英布个人权欲膨胀的结果,而英布后来又反汉亦为明证。
           张耳当年受秦军围攻,得项羽解救,后又被项羽封为常山王,可谓名副其实的身受项羽大恩。张耳遭陈馀偷袭兵败后为何不投靠楚而投靠汉呢?本来张良因为楚的强大欲投靠楚,谋士甘公从星相上分析汉必然最后胜利(19),张耳遂杀项羽使者项婴(20)作为献礼改投刘邦。
    


    3楼2010-05-01 10:26
    回复
      2025-08-31 07:25: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像这样的例子还很多,比如项羽听项伯之言不杀刘邦之父;刘邦白登之围前不听娄敬忠言以致吃大亏。比较而言,项羽刘邦在纳谏方面的态度是一致的,均是对自己有利的则虚心纳谏;不利的则不听。而知错就改方面两人亦在伯仲之间。历代研究者纠于胜者王,败者寇的观念,有意忽略项羽虚心纳谏和刘邦不听忠言的一面,以致得出片面的结论。
             2,项羽的信谗多疑之辩
             项羽的信谗多疑大多归于中陈平反间计而失范增以及不信锺离眜。关于这点笔者曾作《千古阴谋——话陈平之反间计兼谈项羽之“有一增而不能用”》认为项羽失范增不是因为信谗多疑,而是项羽范增之前的权利摩擦。至于听到谣言怀疑锺离眜亦属正常,从史记上看“项羽既疑之,使使至汉”(27)也不过是做了些试探工作,锺离眜也未曾有损害。对比刘邦,可以看到刘邦不仅对新来乍到的韩信,陈平抱有怀疑,就算是自己的亲信忠心耿耿的萧何,樊哙亦是有所怀疑。
      3,项羽的忘功寻过之辩
             忘功寻过的意思就是有功不赏,有过必纠。关于有功不赏曾经在项羽帐下的韩信,陈平都有论述,韩信的汉中论谓刘邦“项王喑恶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大王诚能反其道:任天下武勇,何所不诛!以天下城邑封功臣,何所不服!”(28)。陈平亦言:“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29)。刘邦定天下后,曾经探讨楚败汉兴的原因,高起、王陵言:“陛下慢而侮人,项羽仁而爱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30)汉之策士郦生游说田广:“......(项王)于人之功无所记,于人之罪无所忘;战胜而不得其赏,拔城而不得其封;非项氏莫得用事;为人刻印,刓而不能授;攻城得赂,积而不能赏;天下畔之,贤才怨之,而莫为之用......”(31)
             项羽小气,不肯封赏有功之人而导致人才纷纷外流几成了定论,但是真相如何呢?先是项羽灭秦后分封天下,按功行赏,一口气封了18个王以及两个侯。而对自己的部下英布亦是封为一方之王,如论封赏之大,楚汉期间无过其人。而史记有几个例子亦证明项羽求才若渴,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楚下荥阳城,生得周苛。项王谓周苛曰:‘为我将,我以公为上将军,封三万户。’”(31)汉定天下后,封侯最高的户数刘泽亦不过万二千户(注解5),项羽对一个敌方御史则开出上将军,三万户无疑是高价了。史记陈丞相世家记载“项羽取陵母置军中,陵使至,则东乡坐陵母,欲以招陵。”(32)亦可见项羽求才若渴,为得王陵不惜拿其母亲作人质。另龙且救齐时,“人或说龙且曰‘不如深壁......可无战而降也。’龙且曰:‘......且夫救齐不战而降之,吾何功?今战而胜之,齐之半可得,何为止!’”(33)从这段记载可见项羽亦重战功,可谓有功则赏之,无功则不赏。大约这就是陈平口中的“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同样刘邦亦重军功,早年就推行秦制的二十等爵位,以军功封赏,据《史记·高祖侯者年表》,刘邦在六年间共封143位功臣侯,并与之剖符盟誓,“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如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34)。可见在主观上项羽和刘邦相同亦是行使有功则赏的政策。
             关于有过必纠,学者王铭认为:“(项羽)缺乏容人之量,往往小过大罚......”(35)并举了英布的例子。学者周骋亦认为项羽苛察:“殷王司马昂叛楚,项羽派陈平等击降之。不久,司马昂降汉,项羽就要追究上述军事行动的参与者,导致陈平归汉。相形之下,刘邦的部属中有许多人曾反对过他或投降过项羽,均未受追究。”(36)。英布的事情上面以论并不能作为项羽苛察的例子。陈平事例上面也分析过,不仅仅是单纯的未完成任务。从史记上看,项羽手下如龙且,周兰,项佗,司马欣,吕青等人或则亦有败绩,或则反对过项羽或则投降过敌方,也均未受追究。说项羽苛察,寻过亦证据不足。
      


      5楼2010-05-01 10:26
      回复

               楚汉时期,项羽因为不能给人足够的封赏导致人才的外流是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出现这种情况亦涉及到整个楚汉的大环境以及利益集团。下面将会具体分析到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在此不在多言。由上所论,亦可证明人才的流向非是项羽主观不肯给足够的封赏。
        4,项羽的用人唯亲之辩
               项羽的用人唯亲亦是历代研究者公认的楚汉时期人才流向的主因。陈平对刘邦说自己背楚亡汉的原因:“......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37),这段话要具体分析,陈平投靠刘邦,遭到绛侯、灌婴等咸谗,引起刘邦怀疑。自然不能解释背楚亡汉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所以才推给项羽这个责任,事实上陈平亦非诸项或项羽妻之昆弟,却得到项羽信任重用。郦生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当然项羽军中有大量诸项身居要职是事实,但是用人唯亲却谈不上。项羽本就靠家族起兵,又是接管叔叔项梁的大摊子,军中多诸项以及在很多方面要依靠家族势力是必然的,但是没有证据显示是项羽主观原因。对比刘邦,学者周骋认为刘邦有“任人唯亲倾向”,不过周骋先生却又认为“只不过刘邦的任人唯亲并未影响到刘汉阵营的对敌斗争。在战场上,基本上还是做到了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而是用赏以厚爵的方式来落实这种偏爱......因此,刘邦的任人唯亲,还没有如项羽般到了感情用事的地步......”(38)。周骋先生对刘邦的任人唯亲倾向认识深刻,但是显然对项羽有片面之言。刘邦的情况和项羽不同,早年刘邦靠丰沛故人集团起家,亦是用人“唯故”。张良亦言“(刘邦)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39),据学者夏增民统计“初置18侯中,刘邦起事的基地——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而余下的几乎全部与这三角地带邻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侯年表》中载147侯,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51人,占了1/3强。”(40)事实上51人并未统计因外戚而封侯者。周骋先生言刘邦“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也非实情,如“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41),可见用能力不足者委以重任刘邦亦有之。再如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都是把亲爱委以重任的例子,其中卢绾后来背叛,刘贾,刘交平英布叛乱时明显能力不足。学者刘敏经过深入研究,得出刘邦不仅功封,并且封亲的结论“代秦而兴的汉,虽承秦制,但有变通,不仅功封,而且亲封,从汉初“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卷一四,《诸侯王表》第二),此后历代皇帝封皇子为王,封王子为侯,体现的均是亲亲而封的原则,这不是秦制,而是承继周制。”(42)。
               由此分析,项羽刘邦都有任人唯亲的倾向,但是都非主观,而有其必要性。用项羽任人唯亲来解释楚汉时期的人才流向亦是不通。
               5,项羽取人以亲以尊之辩
               学者王铭在其文中对项羽种种用人失误作了个探讨,认为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羽取人以亲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邦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并得出“判别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的正确与否,是刘,项用人得失的根源。”其根据就是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贫寒,像韩信,陈平这样不得项羽所用的都是出身贫寒。
               上面曾经分析到韩信,陈平在项羽那里并非不得重用,相反不论是出身贫寒的刘邦早期与项羽共事,就是英布等手下亦是出身贫贱,亦未见其不用或不屑。史记记载项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又有“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43),可见项羽不屑贫贱,取人以亲以尊并不能成立。
        


        6楼2010-05-01 10:26
        回复

                 总上所论,楚汉人才的流向是由天下大势所决定,而非主观的用人态度。
          4,项羽的用人唯亲之辩
                 项羽的用人唯亲亦是历代研究者公认的楚汉时期人才流向的主因。陈平对刘邦说自己背楚亡汉的原因:“......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37),这段话要具体分析,陈平投靠刘邦,遭到绛侯、灌婴等咸谗,引起刘邦怀疑。自然不能解释背楚亡汉的原因是自己犯了错,所以才推给项羽这个责任,事实上陈平亦非诸项或项羽妻之昆弟,却得到项羽信任重用。郦生说田广亦是游士一面之辞,当不得真。
                 当然项羽军中有大量诸项身居要职是事实,但是用人唯亲却谈不上。项羽本就靠家族起兵,又是接管叔叔项梁的大摊子,军中多诸项以及在很多方面要依靠家族势力是必然的,但是没有证据显示是项羽主观原因。对比刘邦,学者周骋认为刘邦有“任人唯亲倾向”,不过周骋先生却又认为“只不过刘邦的任人唯亲并未影响到刘汉阵营的对敌斗争。在战场上,基本上还是做到了人尽其材,物尽其用。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而是用赏以厚爵的方式来落实这种偏爱......因此,刘邦的任人唯亲,还没有如项羽般到了感情用事的地步......”(38)。周骋先生对刘邦的任人唯亲倾向认识深刻,但是显然对项羽有片面之言。刘邦的情况和项羽不同,早年刘邦靠丰沛故人集团起家,亦是用人“唯故”。张良亦言“(刘邦)所封萧曹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39),据学者夏增民统计“初置18侯中,刘邦起事的基地——丰沛砀地区的人员占了11个,而余下的几乎全部与这三角地带邻近。《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侯年表》中载147侯,籍贯在丰沛砀三地的51人,占了1/3强。”(40)事实上51人并未统计因外戚而封侯者。周骋先生言刘邦“对于自己喜欢的人,不是用委以重任”也非实情,如“代王刘仲弃国亡,自归雒阳,废以为合阳侯”(41),可见用能力不足者委以重任刘邦亦有之。再如燕王卢绾、荆王刘贾、楚王刘交、齐王刘肥都是把亲爱委以重任的例子,其中卢绾后来背叛,刘贾,刘交平英布叛乱时明显能力不足。学者刘敏经过深入研究,得出刘邦不仅功封,并且封亲的结论“代秦而兴的汉,虽承秦制,但有变通,不仅功封,而且亲封,从汉初“尊王子弟,大启九国”(卷一四,《诸侯王表》第二),此后历代皇帝封皇子为王,封王子为侯,体现的均是亲亲而封的原则,这不是秦制,而是承继周制。”(42)。
                 由此分析,项羽刘邦都有任人唯亲的倾向,但是都非主观,而有其必要性。用项羽任人唯亲来解释楚汉时期的人才流向亦是不通。
                 5,项羽取人以亲以尊之辩
                 学者王铭在其文中对项羽种种用人失误作了个探讨,认为项羽和刘邦抱有不同的人才观,项羽取人以亲以尊,形成亲亲尊尊的人才观;刘邦取人以实以贤,形成尚贤任能的人才观,并得出“判别人才的标准和人才观的正确与否,是刘,项用人得失的根源。”其根据就是项羽出身贵族,刘邦出身贫寒,像韩信,陈平这样不得项羽所用的都是出身贫寒。
                 上面曾经分析到韩信,陈平在项羽那里并非不得重用,相反不论是出身贫寒的刘邦早期与项羽共事,就是英布等手下亦是出身贫贱,亦未见其不用或不屑。史记记载项羽“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又有“项王伐齐,身负板筑,以为士卒先”(43),可见项羽不屑贫贱,取人以亲以尊并不能成立。
                 另有学者(如邱永明)认为项羽好苛礼,不能得有才却贪利无耻者归附。证据就是汉三年,项羽急攻刘邦於荥阳城,刘邦问策于陈平,陈平曰:“项王为人,恭敬爱人,士之廉节好礼者多归之。至於行功爵邑,重之,士亦以此不附。今大王慢而少礼,士廉节者不来;然大王能饶人以爵邑,士之顽钝,嗜利无耻者亦多归汉。诚各去其两短,袭其两长,天下指麾则定矣。”考察陈平这番说辞,更多的是把项羽恭敬爱人能得廉节好礼者视为优势而无贬抑的意思。至于行功爵邑,重之却是有其客观原因,非是主观。所以项羽好苛礼而导致人才外流也没有证据。
          


          8楼2010-05-01 10:26
          回复

                   (23)赵文润《重评刘邦项羽的成败原因及其是非功过》,《人文杂志》1982年6期
                   (24)邱永明《刘项用人得失和汉楚战争成败》,《历史教学问题》1991年1期
                   (25)(35)王铭《楚汉战争与刘邦、项羽用人》,《苏州大学学报》1986年3期
                   (26)蔡伟《千古一宴,尽显英雄本色》,《书屋》二〇〇二年第六期
                   (31)(74)史记《郦生陆贾列传》
                   (34)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
                   (36)周骋《解读项羽》
                   (38)周骋《汉高祖三题》
                   (40)(49)夏增民《刘邦与其功臣集团关系析论》
                   (42)刘敏《承袭与变异:秦汉封爵的原则和作用》,《南开学报:哲社版》2002年3期
                   (43)(45)史记《黥布列传》随何语
                   (44)史记《秦始皇本纪》
                   (50)罗新《从萧曹为相看所谓“汉承秦制”》,《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996年5期
                   (51)(55)(66)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54)张正明《楚国社会性质管窥》,《楚史论丛》初集,湖北人民出版社,1984年10月版
                   (57)卜宪群《秦制,楚制与汉制》
                   (61)(62)(63)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64)汉书《高帝纪》
                   (65)史记《季布栾布列传》
                   (67)周骋《<高祖功臣侯者年表>释读》
                   (72)阎盛国《论刘邦,项羽的劝降行为及其对成败的影响》,《张家口师专学报》2002年10月,第18卷第5期
                   (75)史记《魏豹彭越列传》
                   注解,1:项羽本纪中在鸿门宴的时候陈平已经为都尉,而陈平世家中以定殷,项羽派人拜为都尉,似乎陈平没有做过都尉。但是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又言陈平“以故楚都尉”,很可能陈平当时地位稍低于都尉或还没有正式做都尉,定殷地后,项羽正式拜为都尉,并赏赐金子。
                   2:都尉又称郡尉,一郡之最高军事总长。相当于现在的军区司令。
                   3:汉朝建立的时候,张耳已死,其子张敖继承其王。
                   4:据史记记载:项羽因为张良从刘邦而迁怒于韩王成,或是项羽欲吞并韩地的借口。但是张良跟韩王成未献一计,对韩王成的安危丝毫未放在心上,可见身在“韩”营心在“汉”。
                   5: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刘泽封侯户数万二千户,而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则记载万一千户,不管是万二千户还是万一千户都属当时最高户数。
                   6:据史记《高祖本纪》“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王梁、楚地九郡”,另史记《魏豹彭越列传》“汉元年,项羽封诸侯,欲有梁地,乃徙魏王豹於河东,都平阳,为西魏王”可见东魏之地被项羽所占。
            


            14楼2010-05-01 10:26
            回复
                     据史记《留侯世家》“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另史记《项羽本纪》“乃以故吴令郑昌为韩王,以距汉。”可见旧韩之地亦被项羽掌握。
                     7:荀悦《汉纪》说宋义是旧楚的令尹。就算未必属实,宋义亦是旧楚集团核心人物,以致怀王与其合谋压制项羽为首的新势力。
                     8:旧楚集团统治的楚国亦是个松散集团,被怀王依为左右手的宋义被杀,吕青投靠项羽。其他势力也如陈婴,吴芮,英布也站在项羽一边。可以算是兵不血刃的解决了旧楚集团。
                     9:考项伯在楚汉时期两次行为,一次劝说项羽不杀刘邦之父,二是尽杀英布妻子儿女,使英布和项羽在无缓和余地。都是有为刘邦而谋的最大嫌疑。
                     10:项伯的位次在功臣侯表中缺,但是按司马迁记载的功臣侯表列在第14位,可见其对刘邦的功劳之大。
                     11: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灵常以荆令伊汉五年投靠刘邦,不知其何时为西楚二把手的。项伯在鸿门宴为楚左伊,而吕青投靠刘邦亦是左伊的身份,估计项伯已升至右伊。龙且早在项梁时期亦是大司马,曹咎在守成皋时为海春侯大司马,前期未见其踪迹,亦是后来所封。周殷亦是后期才出现大司马,故为后期所封。
                     12:据《广韵——姓氏急就篇》“灵氏:齐灵公之后或云宋公子灵围龟之后”而彭城乃战国宋之都城。
                     13:不少学者认为项佗,项他,项它乃一人,如果是一人,项佗从项梁时代就独当一面带兵救魏,项羽时代曾经为魏相,魏步将,后又为西楚柱国兼任砀郡长,后投靠刘邦被封平皋侯。屡败却屡坐高位,亦可能是项氏家族中一大势力,所以才屡屡被重用。
                     14:柘公王武据史记《曹相国世家》《樊郦滕灌列传》记载,其人在刘邦彭城败后,反刘邦,被曹,灌击破。据史记集解徐广曰:“柘属陈。”陈地又属西楚地,亦应该是项羽手下的县令,刘邦攻来投靠刘邦,刘邦战败又反刘邦。还有程处,柱天侯,羽婴等人或则情况相同。另有魏公申徒或情况相同或如史记集解张晏所云:“秦将,降为公,今反。”
                     15:《汉书.高帝纪》注孟康曰:楚旧僭称王,其县宰为公。陈涉为楚王,沛公起应涉,故从楚制,称曰公。当时刘邦只是一县之长,故称公。同理这些诸公都是一县之长
                     16:据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堂阳侯孙赤“坐守荥阳降楚免,后复来,以郎击籍”。据史记《韩信卢绾列传》韩王信“及楚败荥阳,信降楚,已而得亡,复归汉”
                     17:项氏之地曾经被鲁国统治几百年,项燕上代很可能就是鲁人。怀王夺项氏军权安慰项羽,给项羽鲁公虚号,鲁地在项羽死后为项羽守礼,刘邦又以鲁公安葬项羽,亦可见鲁与项氏的关系密切。项羽受鲁风影响亦属正常。
                     18:史记载,项羽曾经以陈平带领旧魏之兵进攻殷王司马印。而诸侯之内既有项羽使者,如张耳之项婴;亦有魏之相项他。可见项羽亦是以他人之军为己所用。
              


              15楼2010-05-01 10:26
              回复
                在凤凰网看过,感觉很有道理,能有一番作为流名后世的人物,绝不会简单。很多人的失败,在于客观条件的限制,项羽的失败,与西楚集团的松散不无关系


                删除|16楼2010-05-01 10:42
                回复
                  2025-08-31 07:19: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好贴


                  17楼2015-05-20 16:42
                  收起回复
                    好贴!楼主很用心,辛苦了!


                    IP属地:辽宁18楼2016-10-19 23:13
                    回复
                      原作者就在此吧yaoleimeichong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9楼2016-10-19 23:59
                      收起回复
                        写的好


                        IP属地:山西来自手机贴吧20楼2019-04-06 12:52
                        回复
                          不错


                          IP属地:日本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19-04-06 13:24
                          回复
                            顶 韩信在楚也无人可指挥


                            22楼2019-04-06 19:46
                            回复
                              2025-08-31 07:13:12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赞!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19-04-10 10: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