浑江,汉代称盐难水,明代称婆猪江,清朝称佟家江[1](佟佳江)或通三雅吉哈(满语),别名浑江。吉林省行政区图发源于浑江市三岔子林场13林班,龙岗山脉南麓,西南流,发源地海拔高度534米,入鸭绿江口处海拔高度230米,高程差(又称落差,下同)304米。流经浑江市、通化市、通化县、集安县、桓仁县、宽甸县,于宽甸、集安两县交界处注入鸭绿江,流程433公里。经通化县境有两段流程,共76公里,东段自大安乡下四平村起至大安乡水洞平村止,为通化县大安乡之南界,流程1.5公里;西段自滴台岭起,流经快大茂镇、大都岭乡、江甸子乡、大泉源乡、大川乡至富尔江口进入桓仁县境,为通化县境西南界,流程74.5公里。覆盖面积221平方公里,据《通化县志》记载,1930年以前,水量极丰,江面舟楫如梭,木排似蛇,是通化通往安东(今丹东)唯一交通航道。农副土特产品由此运出,日用百货商品从这运入,鱼类回游,鸳鸯双栖,农商云集,景象繁盛。日本侵略军侵占通化后,为掠夺林木资源、矿产资源,修筑铁路,开拓公路,取代浑江航道,致使山川秃废,河水流量减少,加之开发工业,污染江水,鱼类濒临绝迹。浑江利用价值被遗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随着各项建设事业的发展,浑江又被开发利用。1968年在大川乡胜利村浑江和富尔江交汇处建了胜利渔场,利用江水养鱼。1974年在江甸子乡东江村兴建了东江水轮泵站,引浑江水灌溉农田和发电。1976年在滴台岭下,快大茂镇湾湾川村兴建了湾湾川水力发电厂。
1877年(清光绪3年),盛京将军崇厚奏准在佟佳江(今浑江)之头道江设县。
浑江汉时称盐滩水,辽时称沸流水,明为婆猪江,清叫佟佳江。近代,因源于两岸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当年流放木排到安东(今丹东)和沿江木材业的兴起,木屑顺流而下,江水浑浊,因此改名浑江。
浑江发源于白山市三岔子镇北龙岗山脉磬岭南谷,是长白山区老岭山脉走向鸭绿江水系最大干流,西南流经浑江城北,左纳红土崖河、大罗圈河、至市境城东右纳哈泥河、喇蛄河,左纳水苇沙河,流经吉、辽两省分界处,右纳富尔江,回荡进入辽宁省,经辽宁省桓仁,在集安凉水乡杨木村与鸭绿江汇合,至丹东市注入黄海。
它向一条水龙,穿过大山,撞开险滩,绕过森林,从白山市六道江镇流入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蜿蜒城区之间,正是这山水相连的福地,使浑江两岸充满了生气,孕育了两个城市:白山市,通化市。
1877年(清光绪3年),盛京将军崇厚奏准在佟佳江(今浑江)之头道江设县。
浑江汉时称盐滩水,辽时称沸流水,明为婆猪江,清叫佟佳江。近代,因源于两岸原始森林被大量砍伐后,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严重,再加上当年流放木排到安东(今丹东)和沿江木材业的兴起,木屑顺流而下,江水浑浊,因此改名浑江。
浑江发源于白山市三岔子镇北龙岗山脉磬岭南谷,是长白山区老岭山脉走向鸭绿江水系最大干流,西南流经浑江城北,左纳红土崖河、大罗圈河、至市境城东右纳哈泥河、喇蛄河,左纳水苇沙河,流经吉、辽两省分界处,右纳富尔江,回荡进入辽宁省,经辽宁省桓仁,在集安凉水乡杨木村与鸭绿江汇合,至丹东市注入黄海。
它向一条水龙,穿过大山,撞开险滩,绕过森林,从白山市六道江镇流入通化市二道江区五道江镇,蜿蜒城区之间,正是这山水相连的福地,使浑江两岸充满了生气,孕育了两个城市:白山市,通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