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详细介绍模块
我们还是用这两张图做解释

(先别在乎技术栏位数量的问题)很多人纠结模块摆放,我这里给出统一通用答案:在主模块能【直接】连接到增幅模块的前提下,让附技术模块【尽量】与更多的增幅模块连接。
这对于【护盾,除火箭外其他武器】这些只有一个附技术模块的解法就是一样的了:就如图所示的主模块周围三面环增幅模块,然后在两个增幅模块之间用一个附技术模块连接。有人会说这种情况不如十字型摆放效能更高,但是我们格子是有限的,如果有一个十字型摆放的话,那么就会势必造成其他模块无法用更优解法。
而对于【发射推进器】这个有两个附技术模块的家伙,简简单单把另一个附技术模块放在另一边就行,不要想太多。
对于【超光速推进】这个有四个附技术模块的家伙,直接看图吧,语言不好形容。实际上也就是把富裕的两个摆在了另两个增幅模块的后面而已。
接下来是非常关键的【脉冲驱动器】这个东西关键在它不仅有三个附技术模块,而且在这三个之中有一个性能堪比最大化x级增幅模块效果的光电核心。如果你用上面的思路,也就是增幅模块连接主模块,光电核心在侧边的话他的操控性不会被最大化增幅,必须要像我这样摆放,让光电核心吃满最大化x级模块的增幅后,让x级模块受到另外两个附技术模块增幅,然后让本体与被各种增幅的光电核心连接。这样的摆放,比常规思路摆放多了100点操控性。
【对于常规游戏玩家,我建议技术栏位摆放图片中的超空间,脉冲和推进器,其他模块都转去一般,这样正好使用了21格,你的飞船在操控性上会和这条48栏位的飞船一摸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