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颈(月轮)鹦鹉 (Ring-necked Parakeet)
体长约 40cm
体重约 130g
平均寿命约 15 +
原 产 地:印度至非洲诸国栖息环境, 一般森林区。
月轮鹦鹉 -有4种亚种
饲养环颈鹦鹉并不困难,生命力强且对週遭变化不会太敏感,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
公母鸟外表有明显差异,能轻易判断~
大约一岁半到三岁期间
雄鸟会慢慢长出明显的“黑色颈圈”,三岁成鸟后,颈圈旁边还会出现橘红色及蓝色。
雌鸟则没有黑色颈圈,但她们也会拥有一圈“白色”或“淡色”的颈圈。
说话能力虽然不像大型鹦鹉来的清晰, 但许多手养鸟在一岁时或更早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
环颈鹦鹉的情绪
⭕ 快乐的时候
※ 羽毛鬆鬆的· 伸开在身体同一边的一隻翼和一条腿,然后收回,接著再伸展身体另一边的一隻翅膀和腿。· 摇摆尾部。
⭕ 撒娇的时候
※ 头部伸出笼外,向后仰,期待爱抚。
※ 发出轻微而短暂的捲舌喉音"嘎..嘎.."。
※ 发出轻微有旋律的歌声。
⭕ 准备攻击的时候
※ 把所有的羽毛尽量的往外伸﹐尾部摇曳,肩或翅膀从身体向外张开。
※ 瞳孔缩小,张开嘴,双脚张开。
※ 当动物准备攻击时,人有责任避免被咬及避免继续刺激他。
⭕ 睡觉的时候
※ 以单脚站著,把另一隻脚提起藏在羽毛里,偶尔将喙部附近的脸羽抖松,完全闭上或微微闭起眼睛。
繁殖季节
牠们的繁殖期依所饲养的地区而有些许的不同,不过大至上都是在 11、12 月开始筑巢,1、2 月下蛋。建议在巢箱中提供他们许多的巢材让他们“丢出来”,他们的本性就是喜欢这样子的,有助于繁殖。要注意的是,有些月轮会遗弃蛋不孵,或者甚至咬死自己所生的幼鸟, 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每次都会这样,或许下一次又会正常的孵育。在最大的那隻雏鸟孵出来的 2 个礼拜左右,他们可能会再生第二窝,一直到繁殖季终了。
⭕ 月轮鹦鹉 201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将牠们分类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LC”物种,代表野外的数量有增加


体长约 40cm
体重约 130g
平均寿命约 15 +
原 产 地:印度至非洲诸国栖息环境, 一般森林区。
月轮鹦鹉 -有4种亚种
饲养环颈鹦鹉并不困难,生命力强且对週遭变化不会太敏感,能很快的适应新环境,喜爱沐浴,啃咬力强。
公母鸟外表有明显差异,能轻易判断~
大约一岁半到三岁期间
雄鸟会慢慢长出明显的“黑色颈圈”,三岁成鸟后,颈圈旁边还会出现橘红色及蓝色。
雌鸟则没有黑色颈圈,但她们也会拥有一圈“白色”或“淡色”的颈圈。
说话能力虽然不像大型鹦鹉来的清晰, 但许多手养鸟在一岁时或更早会开始模仿声音与说话。
环颈鹦鹉的情绪
⭕ 快乐的时候
※ 羽毛鬆鬆的· 伸开在身体同一边的一隻翼和一条腿,然后收回,接著再伸展身体另一边的一隻翅膀和腿。· 摇摆尾部。
⭕ 撒娇的时候
※ 头部伸出笼外,向后仰,期待爱抚。
※ 发出轻微而短暂的捲舌喉音"嘎..嘎.."。
※ 发出轻微有旋律的歌声。
⭕ 准备攻击的时候
※ 把所有的羽毛尽量的往外伸﹐尾部摇曳,肩或翅膀从身体向外张开。
※ 瞳孔缩小,张开嘴,双脚张开。
※ 当动物准备攻击时,人有责任避免被咬及避免继续刺激他。
⭕ 睡觉的时候
※ 以单脚站著,把另一隻脚提起藏在羽毛里,偶尔将喙部附近的脸羽抖松,完全闭上或微微闭起眼睛。
繁殖季节
牠们的繁殖期依所饲养的地区而有些许的不同,不过大至上都是在 11、12 月开始筑巢,1、2 月下蛋。建议在巢箱中提供他们许多的巢材让他们“丢出来”,他们的本性就是喜欢这样子的,有助于繁殖。要注意的是,有些月轮会遗弃蛋不孵,或者甚至咬死自己所生的幼鸟, 但这并不表示他们每次都会这样,或许下一次又会正常的孵育。在最大的那隻雏鸟孵出来的 2 个礼拜左右,他们可能会再生第二窝,一直到繁殖季终了。
⭕ 月轮鹦鹉 2018年国际自然保护联盟 (IUCN) 将牠们分类在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的“LC”物种,代表野外的数量有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