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都论坛吧 关注:71贴子:1,421

逻辑和证据说明夏朝真的存在!甲骨文卜辞和《竹书纪年》可对应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逻辑和证据说明夏朝真的存在!甲骨文卜辞和《竹书纪年》可对应
真知堂上古史研究:夏商周断代工程把夏朝的年代推定为公元前2070年至公元前1600年间,前后共计471年。关于夏是否存在的问题,由于受西人思想之影响,近年来民间多有争论。其实,对于专业研究人员来讲,这完全不是问题。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虽然没有辨识出夏字,但对商汤以上七代先祖,从王亥到上甲,再到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记载得很详细。而战国史书《竹书纪年》则对应记载了同时期夏朝的王者。两相对照,夏商并立,夏为大国,后来亡于商,清清楚楚。
夏商并立,从逻辑学说起
大学的时候,笔者学过《逻辑学》、《证据学》和《刑事侦查学》。
逻辑学上有一个著名的“三段论推理”,因为论证夏朝存在需要这个推理公式,我先来给大家科普一下。
三段论式推理,有一个大前提,有一个小前提,有一个结论。举例如下:
大前提,所有的哺乳动物都是胎生的。
小前提,鲸鱼是胎生的。
结论,鲸鱼是哺乳动物。
按照这个三段论式推理,我们来推一推夏朝是否成立。
大前提,商汤建国之前有一个朝代或大国。
小前提,夏是商汤攻灭的大国。
结论,所以夏朝是存在的。
那么,按照证据学所说的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来分析,夏朝是否存在呢?
直接证据,科学考古出土与夏朝年代对应的带有夏铭文或徽章的器物。
间接证据,商朝之前的大国器物,商代记录夏朝历史的文献或实物。
辅助证据,周代文献对夏朝的记载,周代实物对夏的记载。
好了,我们先来看看到底有哪些证据可以用来证明夏朝的存在。
首先,由于没有发现夏代的长篇文字,仅仅发现一些陶器上的符号。就算以山西临汾陶寺遗址出土的夏朝之前带有两个朱书文字的陶罐为证据,本着孤例不证的原则,无法肯定夏朝存在。
所以,夏朝存在的直接证据无。
其次,第一,以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为代表,其年代和史书记载的夏代纪年吻合,其第三期出土的青铜爵一类礼器和绿松石镶嵌铜牌一类高等级铜器,指向夏朝。
第二,《诗经 商颂》是商朝后裔宋国人祭祀祖先的颂歌,里面明确指出商朝开国之君商汤灭了夏。“韦顾既伐,昆吾夏桀。”且指出灭亡的夏王名为夏桀。
第三,《尚书 汤誓》记录的商汤伐夏的战争宣言。不过,这个《汤誓》可能是春秋时期后人修改过了的版本,只能作为辅助证据。
第四,甲骨文卜辞里对上甲到商汤的记载,可以证明商汤之前商族还有六代先公。以一代25年计算,商汤建国之前应该还有150多年先商历史。如果能找到同时期的夏朝历史,则可证夏商曾经共存并立。《竹书纪年》里对此记载很清楚。
综合以上来看,夏朝存在的间接证据比较充分。
辅助证据就非常多了,先秦文献里比比皆是,著名的春秋铜器秦公钟等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都有相关记载。这件青铜器证明大禹不是传说!夏朝真的存在?真知堂说上古史
只不过由于距离夏朝比较远,真知堂把这些证据全部算作辅助证据。商王亲自祭祀夏禹!这件青铜器的发现很重要|真知堂上古史研究
甲骨文卜辞中商汤之前的先公
我们还是先从商人那里去寻找夏朝存在的证据吧。
对于认为夏朝不存在的人而言,据说目前在几十万片甲骨文里,没有发现夏字是主要依据。其实,目前甲骨文可辨识的字一共4300多个,而一百多年来经过学者们不断研究,仅辨认出1500多个字。
所以,说甲骨文中没有夏字就没有夏朝的说法,是不成立的。
以郭沫若,胡厚宣为代表的上古史学者,普遍认为甲骨文中的土方就是夏朝遗民。
笔者也有论文认为,鬼方亦为商对夏朝遗民之称呼。详见;这方国以鬼自命,打不赢就跑,商王武丁也没办法|真知堂说上古史
当然,这些都不能算作可靠证据。真正可信的是一个推论,也就是前面说的:
商汤灭夏之前有七世先公,按30年为一代来算,商汤七世祖王亥时期和商并立的大国,就是商汤所灭的大夏!
那么,甲骨文卜辞里是怎么记载商汤以前的七世祖的呢?我们从已经辨识出的甲骨文卜辞来看看吧。
真知堂按:
商代的王均以十日(天干)为名。十日,又叫十天干,分别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也就是十进位制。商汤,名为大乙,又叫天乙。我们熟悉的商纣王,名为帝辛。著名的王后妇好也名辛,她的丈夫就是武丁。武丁,是商后期最伟大的王者,史称殷高宗,在位五十九年。
从商后期武丁开始祭祀非常繁复。据说祖庚、祖甲时期把先王全部祭祀一遍需时32旬,到帝乙,帝辛时期,祭祀完一遍需要36-37旬,也就是整整一年时间。
武丁时期最重视的先公是上甲微。
真知堂按:
所谓先公,就是商汤建立商朝之前的商族首领。所谓先王就是商朝历代的王者。
《国语 鲁 语》上讲;“上甲微能帅契者也,商人报焉。“
真知堂按:
契,是商的始祖。报,就是匚,是遗址祭祀的名称。《史记》上说的报乙,报丙,报丁分别是商汤的五世,四世,三世祖。
上甲微是商人第一个以十天干为名的先祖,又灭了有易(今河北北部,北京一带)部落,商人在上甲手里强大起来。
商国在六世之后传到大乙汤手上,终于翦夏成功,上甲居功甚伟!所以后世商王都特别重视上甲。
甲骨文中凡是合祭先公先王的,多从上甲开始。
“幼自上甲至于多后衣。”(帝乙时期 前2.23.2:;通296)
类似的甲骨文卜辞还有很多,下面这一条最重要:
“乙未,酒&品上甲十匚乙三匚丙三匚丁三示壬三示癸三大乙十大丁十大甲。。。。”(粹112;后上8.14+戬1.10+善斋藏片)
这条卜辞,明确记载了从上甲到大甲(即商汤之孙,被伊尹流放的太甲)的世系,和《史记》中记载的几乎完全相同。
“皇甫谧云:“微字上甲。。。微卒,子报丁立。报丁卒,子报乙立。报乙卒,子报丙立。报丙卒,子主壬立。主壬卒,子主癸立。主癸卒,子天乙立,是为成汤。”《三家注史记》
真知堂按:报丁,就是甲骨文中的匚丁,他是上甲微的重孙,并非儿子,上甲之子是报乙,这里司马迁搞错了。主壬,主癸就是甲骨文中的示壬,示癸。
甲骨文卜辞中还有不少内容,都记载了相同的世系。而王亥是上甲之父,甲骨文卜辞里也写的很明白。
“于河王亥上甲,十牛。”(续 补 5632)
由此可见,从王亥到上甲再到报乙报丙报丁示壬示癸,商汤之前一共有七世商公,这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甲骨文是商王祭祀自己的祖先的占卜,肯定不会提到不同族的夏王,那么,如何证明夏朝的存在呢?
从逻辑和证据上来讲,我们只要能证明王亥、上甲到示壬、示癸的这两百多年里,还有一个大国同时存在,就能证明夏朝确实是真实可信的。
我们再来看看《竹书纪年》里的记载吧。
《竹书纪年》记载的夏商历史
《竹书纪年》又叫《汲冢纪年》,是西晋咸宁五年(279年),汲郡(今河南汲县)人不准盗发战国时期魏襄王墓葬,发现的周代史书。
这部书记载的历史始于黄帝,终于魏襄王二十年(公元前296年)。比西汉司马迁写作的《史记》早了200年,具有极高的可信度。
国家夏商周断代工程,就是以《竹书纪年》的夏朝一共471年的记载,来推定夏禹始年为公元前2070年的。
“自禹至桀十七世,有王与无王,用岁四百七十一年(始壬子,终壬戌)。”今本《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里关于夏的历史记载远比《史记》详细。
《史记》中没有记载的太康失位,少康中兴的详细过程,《竹书》记录得很清楚。
关于“孔甲乱夏”的故事,《史记》语焉不详,而《竹书》则非常详细。
为了方便读者看得清楚,真知堂把《竹书纪年》里的夏朝纪年换算成公元纪年。
公元前1706年,夏后泄十二年,商先公王亥死。
公元前1702年,夏后泄十六年,商先公上甲微杀有易君绵臣。
“帝泄。。。十二年,殷侯子亥宾于有易,有易杀而放之。十六年,殷侯微以河泊之师伐有易,杀其君绵臣。”《竹书纪年》
公元前1693年,夏 后泄崩,夏后不降立。
公元前1658年,不降三十五年,殷灭皮氏。(对应的商先公可能是报乙)
“帝不降,元年己亥,帝即位。六年,伐九苑。三十五年,殷灭皮氏。五十九年,逊位于弟 扃。”《竹书纪年》
公元前1639年,夏后不降禅位于夏后扃。(扃 )在位十八年。
公元前1616年,夏后胤甲立。期间对应的商先公应该是报丙。
“帝 廑,一名胤甲。四年,作西音。昆吾氏迁于许。八年,天有妖孽,十日并出,其年陟。”《竹书纪年》
公元前1608年,夏后孔甲立。孔甲废豕韦氏,使刘累豢龙,作“破斧之歌”,在位九年崩。
公元前1599年,夏后昊立。商先公报丙(或报丁)率领族人回到商丘建都。
“九年,陟。殷侯复归于商丘。 帝昊,昊一作皋。元年庚辰,帝即位。使已韦氏复国。三年,陟。”《竹书纪年》
公元前1596年,夏 后发继位。七年后死去。
公元前1589年,夏桀继位。此时商对应的先公是主壬或主癸。夏桀继位后,发生了很多大事,最重要的是,伊洛河地区地震,河水干涸,
“十年,五星错行,夜中,星陨如雨。地震。伊、洛竭。“《竹书纪年》
公元前1576年,夏桀从二里头迁都于河南(山西运城一带)。
”十三年,迁于河南。”《竹书纪年》
两年后,公元前1574年,夏桀十五年,商汤从商丘迁都于亳,是为成汤元年。
公元前1558年,商汤灭夏。
“十五年,商侯履迁于亳(成汤元年)。。。二十八年,昆吾氏伐商。商会诸侯于景亳,遂征韦。商师取韦,遂征顾。。。三十一年,商自(陑) 征夏邑。。。夏师败绩,桀出奔三(朡)。商师征三(朡),战于(郕) ,获桀于焦门,放之于南 巢。“《竹书纪年》
结语
夏朝灭亡的公元前1558年,和夏商周断代工程推定的公元前1600年夏朝灭亡有四十多年的差距。但依据《竹书纪年》夏朝从大禹到夏桀,起于壬子,终于壬戌,一共471年的记载,
则公元前1558年壬戊年应该是夏朝灭亡,商朝建立的时间。
商汤灭夏之前,还攻灭了十一个国家。最著名的就是韦顾二国和昆吾国。这一点在《诗经》里写得很清楚。
“武王载旆,有虔秉钺。如火烈烈,则莫我敢曷。苞有三蘖,莫遂莫达。九有有截,韦顾既伐,昆吾夏桀。”《诗经 长发》
商汤,自号武王。以乙日生汤,号天乙。又名大乙。
从殷墟甲骨文卜辞里,后代商王对天乙汤之前七世先祖的祭祀来看,商汤之前共有七世先公和夏朝并立。
商先公王亥,上甲是不是夏所分封的诸侯这个不好说,但从王亥死去的公元前1706年到夏桀被放逐的公元前1558年,这个148年时间对应商的六代先公,一代25年是合情合理的。
甲骨文卜辞是后代商王追祭自己的先祖,商汤之前从王亥到示癸,七代先公的次序在很多甲骨文卜辞里都记载一致,足见无疑。
而商人自己追颂先祖天乙汤的武功“韦顾既伐,昆吾夏桀”,明确说明商朝的天下夺取自夏王桀。再加上周代晋、魏两国史书《竹书纪年》对夏王泄至夏桀时期的历史记载,
商先公王亥、上甲到示壬、示癸时期存在一个大夏国是没有疑问的事。
而考古发掘发现的二里头文化,被早商二里岗文化的全面取代,应该就是商汤灭夏,建立商朝之事件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从史料到甲骨文卜辞再到二里头文化和二里岗文化的交替,夏朝曾经存在过是毫无疑义的。其他辅助证据的存在不过是对其强有力的补充而已。
大夏华华,唐虞之继。商邑翼翼,四方之极。
我们祖先创造的第一个国家,就是大夏无疑。华夏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四千年传承不断,今天更加繁荣昌盛,这真是值得骄傲和自豪的历史。




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1-10-24 07:21回复
    西周12位王:历274年,周武王元年公元前1046年。商朝31王:历646年,即商汤元年公元前1692年。夏朝17位王:历471年,大禹元年该为公元前2163年。


    来自手机贴吧2楼2021-10-26 10:36
    回复
      2025-08-20 12:13: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那你商灭夏这么大事甲骨文发现那么多就一个字多没提到这正常吗,还有你说的这两本书多书春秋之后内容大同小仪,而且你完全是看书,这还要考古干多吗,中国就是你这种人太多,所以中国探源就是个笑话


      来自手机贴吧3楼2021-10-26 21:32
      收起回复
        民科人胆大


        IP属地:江苏来自手机贴吧4楼2021-10-27 07:29
        回复
          “如果这不是夏朝,那是什么呢?”
          读+:关于“夏朝”的问题,考古学界是否取得了共识?
          王巍:夏朝是否存在,我们首先从文献上看。司马迁《史记》中,关于夏朝的《夏本纪》,比起前面的《五帝本纪》要详尽得多,而和后面的《殷本纪》差不多;《殷本纪》记载的商朝,已经被甲骨文证实。所以我们认为,五帝时期,司马迁掌握的材料确实很有限,所以写得很简略;而《夏本纪》既然写得很详尽,内容就不会是空穴来风。
          从考古发现来看。我们先后发现了殷墟、郑州商城遗址、二里头遗址,三者在年代上是可以衔接的。郑州商城早于殷墟,属于商朝早期;但是晚于二里头,当二里头衰落,郑州商城就崛起。然后,二里头文化的很多发明创造,包括青铜器、玉礼器,都被商朝早期所继承;二里头的分布区域,主要是山西南部和河南,它对周围有强烈的文化辐射,比如牙璋,甚至到了华南和越南北部。
          这么一个具有强大影响力、年代就在商朝之前、很多因素被商朝继承的王朝,而且当时在这个区域又没有很多个大型政治势力,那不是“夏”是什么呢?
          可以说,它的地域分布、它的年代、它的文化和政治影响力,已经构成了一个指向夏朝的“证据链”,只不过是没有发现文字。文字材料是可遇不可求的,而考古学,常常就是要在没有文字的情况下去研究它的年代、性质和社会状况。所以,我们还是要靠考古资料来说话。应该说,史学界和考古学界普遍认为,二里头遗址是夏代晚期都城,二里头文化是夏代后期文化。


          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1-10-27 07:46
          回复
            二里头遗址,三官庙遗址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6楼2021-10-27 09:18
            回复
              二里头遗址,三官庙遗址都是夏遗址


              IP属地:山东来自手机贴吧7楼2021-10-27 09:21
              回复
                再过三千年,如果没有文字史料料,人民会问问,美代存没存在过,英代、苏代存在过吗?!😄😄😄


                来自手机贴吧8楼2021-10-27 19:17
                回复
                  2025-08-20 12:07: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西方人本来就是只对自己的文明用传说来记载的。所谓记载不过是后人杜撰的!没资格来确定历史!没必要一定按他们的思路来考虑中华历史


                  来自手机贴吧9楼2021-10-27 20:11
                  回复
                    嘿嘿,小编真行!


                    IP属地:江西来自手机贴吧10楼2021-10-28 16:52
                    回复
                      夏,一定有,而且也一定早于商,因为我们这个民族关于夏的文化痕迹太强烈,太明显,如果没有夏,很多的东西无法解释。第二,西方史学所谓的文字即文明,是来傅我们思想的窠臼,应于打破,何况,甲骨文已经非常的成熟,没有较长的发展不可能,甲骨文和金文的得以留存是因为甲骨青铜更利于长期保存,而夏


                      来自手机贴吧11楼2021-10-28 17:16
                      回复
                        谁见柴窑色,天青雨过时。汝州磁较似,官局造无私。粉翠胎全洁,华腴光暗滋,指弹声戈玉,需插好花枝。[偷笑][偷笑][偷笑]


                        来自手机贴吧13楼2021-10-29 09:25
                        回复
                          夏存在,但禹是神,中华在夏已经崇拜龙蛇。我在几种文章中谈到了一些,关于夏没有进行综述


                          来自手机贴吧14楼2021-10-30 06:28
                          回复
                            甲骨文的的夏字,字形是头顶太阳的的三足金乌,是商族的图腾,商族的自称,记录的是商族的的事。要找夏朝须看蜀字卜辞。禹族乃颛顼“支庶封于蜀,世为侯伯”,蜀乃禹族的自称。


                            来自手机贴吧15楼2021-10-31 10:10
                            回复
                              2025-08-20 12:01:21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齐鲁文化诞生夏商


                              来自手机贴吧16楼2021-11-01 19:0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