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0日漏签0天
装备吧 关注:3,916贴子:1,546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游戏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装备吧
>0< 加载中...

能源危机升级,中国铝土矿供应国印尼计划停止出口未加工的铝土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装备嘉族
  • 颇具名气
    6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俄铝计划在2022年增加销售 以填补2022年中国的铝短缺
俄罗斯铝业计划明年大幅增加对中国的铝供应。该公司预计产量将受到限制,中国的铝短缺将继续。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消费国。一些省份和地区限制铝冶炼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用电,这使得中国今年铝短缺。
俄罗斯铝业公司在俄罗斯、独联体和中国的销售主管Roman Andryushin表示,俄罗斯铝业公司是中国以外的世界最大的铝生产商,计划在2021年向中国供应30-40万吨铝,大体上稳定在2020年的水平,并在明年大幅提高销量。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国,对海外供应几乎没有需求。冠状病毒爆发后需求的迅速恢复意味着中国去年不得不进口创纪录的铝。周四,全球铝短缺将价格推高至每吨3169美元,为2008年7月以来的最高水平。
Andryushin表示,得益于Taishet冶炼厂的计划启动,俄铝2022年的铝总产量将升至430万吨左右。俄铝2020年产量为380万吨。预计,继2020年过剩140万吨后,今年全球铝市场缺口将超过150万吨。“我们预计明年的短缺会更大,因为所有经济体都预期需求会更高。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中国将面临短缺。” 废铝回收和原铝进口应有助于弥补中国的缺口。中国将努力购买低碳铝。”

印尼计划停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铝土矿
10月13日,印尼总统佐科·维多多计划停止出口未经加工的铝土矿。根据中铝网的数据,从2021年1月至8月,印度尼西亚向中国出口了10214393吨铝土矿,使其成为中国在前八个月的第三大铝土矿供应商。最大的两个来源国是几内亚(39,765,296吨)和澳大利亚(22,624,924吨)。
能源危机继续升级 海外铝企减产预期升温
近期欧洲能源市场拉响供应警报,天然气、电力、石油、煤炭等能源价格大幅飙升。
,印度煤炭严重短缺,电煤库存短缺导致印度许多州的发电厂发电能力持续下降。据了解,截至目前,印度已有16家家电厂因缺煤而停产。根据印度中央电力局10月10日的数据,印度135家主要燃煤发电厂中有115家陷入危机,近一半的发电厂的库存不足4天。在正常情况下,印度燃煤企业的传统做法是确保煤炭储存超过15天。
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铝厂已减产。能源成本的急剧上升使铝企业不堪重负。目前,荷兰铝业企业每吨铝的电力成本已达4500欧元,德国铝业企业的电力成本超过4000美元,远远超过铝价。印度铝业企业尚未报告减产,煤炭短缺导致的限电和减产风险增加。
据Mysteel调研了解,截至目前,海外电解铝因能源危机导致的减产产能十万余吨,都集中在欧洲,预计减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

发展新能源才是人类的未来
能源危机延缓了全球经济复苏的脚步,也给即将在格拉斯哥举行的第二十六届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COP26)蒙上了一丝阴影。诚然,过去几十年来,全球能源市场的供应一直处于周期性波动中,但这次动荡不同于以往之处在于,这是各国推进能源转型过程中的第一次全球重大能源危机,却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可再生能源的研究方向,将是如何储存间歇性发电、将之转化为稳定电力。但储能设备研发建造成本高昂,要实现大规模投入使用仍需相当长的时日。
从传统能源到清洁能源的转变是激烈而紧迫的。面对变革的痛苦,我们是否应该后退一步,坚定不移地将能源转型进行到底?中央财经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绿色经济与区域转型研究中心主任刘轶芳说,从长远来看,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社会的发展是无限的。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能源道路是人类的责任,也是人类社会的未来。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0回复贴,共1页
<<返回装备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