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枚资历尚浅的小白烧油,在我原有的认知里,总觉得入耳塞所用到的驱动单元无非要么动圈要么动铁,颇有一种“非黑即白”的感觉。
不过HiFi技术其实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尤其是近年来,平板振膜、静电单元都技术都先后进化到了小型化、易驱化,以至于如今的“耳塞虽小,内里却大有乾坤”——最少这用来形容铄耳的混合单元旗舰耳塞EJ09,以及新品EJ07M倒是挺贴切的。
铄耳这个品牌早有所闻,尤其是在各大展会或是烧油线下聚会时会经常看到。铄耳的产品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去年看到外形别具一格的“卡带TAPE”,特意模仿老式录音机磁带的造型,加上在当时还是挺新奇的压静电动圈单元,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品牌。

其实每个品牌都应该有它所擅长的一两门独家技术,而铄耳很显然就是跟静电单元给死磕上了。这次的EJ09和EJ07M,都是围绕这声扬静电单元为核心,配搭传统的动铁和动圈单元组合而成的复合多单元耳机。尤其是EJ07M在配备了声扬4合1静电单元+声扬2动铁+10mm碳纳米动圈一共7个发声单元的情况下,售价也不过3599元,着实带来很大的诱惑力。
EJ09和EJ07M两者在外形上其实很相似,但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EJ09沿用了定制耳机常见的树脂壳体,而EJ07M却是大批量生产类型的CNC切削成型金属壳体,有经验的烧油应该一眼就能分清两者定位上的高低不同。

EJ09主要面向高端用户的私模定制,所以面板的样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变换。因为我只是蹭听,所以到手的必然只能是公模版本。不过样式以及上手把玩的手感都挺不错,树脂本身就给人温润如玉的感觉,而且黑色的壳体配黑色带暗纹的面板也在视觉上很统一。

配置方面,EJ09采用娄氏4合1静电单元,外加3颗娄氏单元动铁和1颗声扬动铁单元,以及10mm定制动圈,共9个发声单元。按照官方的资料来看,静电单元主要负责超高频(比极高频还要高),加上极高频由1颗娄氏动铁单元负责(具体型号不详)来组成一路,另外三路分别是娄氏1颗2单元复合动铁负责高频,声扬动铁则负责中低频,最后是动圈包揽低频,一共4路,并且各自有独立的出音管出口。

至于EJ07M有2种配色发售,我到手的是银灰色壳体外加彩色稳定木面板,坦白说,实在是有点丑到不能接受。特别是我看了一眼别人发的黑色版本的照片,我就想不明白为啥铄耳的审美是不是忽然下线了?

官方没有明确给出EJ07M的单元分工以及分频分路情况,声音导管用的是更符合零售的金属管外加金属滤网。撇开配色问题不说,EJ07M在外观方面不怎么出彩——虽然我们时常说“用耳朵来收货”,但还是会有不少人是先被产品颜值吸引之后,才会考虑去听的,我觉得铄耳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无论是EJ09还是EJ07M,在线材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是透明的L插相当漂亮。两款耳机各自默认的默认配线是不同的。其中EJ09虽然看起来是“发如雪”,但其实是单晶银铜混编,然后外面再覆盖了一层单晶铜镀银来作为屏蔽。而EJ07M则用的是“原装”的单晶铜线材,可以说是原汁原味了。
线基的不同,必然意味着EJ09和EJ07M在调音和风格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因为两条耳机到手都是配了4.4平衡线,所以我用的前端分别是Hiby的NR6,以及Audirect的Beam3plus,这两者其实在推力上差不多,但调音风格上区别比较大,正好可以互补。
不过HiFi技术其实也是在不断进步的,尤其是近年来,平板振膜、静电单元都技术都先后进化到了小型化、易驱化,以至于如今的“耳塞虽小,内里却大有乾坤”——最少这用来形容铄耳的混合单元旗舰耳塞EJ09,以及新品EJ07M倒是挺贴切的。
铄耳这个品牌早有所闻,尤其是在各大展会或是烧油线下聚会时会经常看到。铄耳的产品给我印象比较深的应该是去年看到外形别具一格的“卡带TAPE”,特意模仿老式录音机磁带的造型,加上在当时还是挺新奇的压静电动圈单元,让我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品牌。

其实每个品牌都应该有它所擅长的一两门独家技术,而铄耳很显然就是跟静电单元给死磕上了。这次的EJ09和EJ07M,都是围绕这声扬静电单元为核心,配搭传统的动铁和动圈单元组合而成的复合多单元耳机。尤其是EJ07M在配备了声扬4合1静电单元+声扬2动铁+10mm碳纳米动圈一共7个发声单元的情况下,售价也不过3599元,着实带来很大的诱惑力。
EJ09和EJ07M两者在外形上其实很相似,但却给人截然不同的感觉。EJ09沿用了定制耳机常见的树脂壳体,而EJ07M却是大批量生产类型的CNC切削成型金属壳体,有经验的烧油应该一眼就能分清两者定位上的高低不同。

EJ09主要面向高端用户的私模定制,所以面板的样式可以根据客户需求来变换。因为我只是蹭听,所以到手的必然只能是公模版本。不过样式以及上手把玩的手感都挺不错,树脂本身就给人温润如玉的感觉,而且黑色的壳体配黑色带暗纹的面板也在视觉上很统一。

配置方面,EJ09采用娄氏4合1静电单元,外加3颗娄氏单元动铁和1颗声扬动铁单元,以及10mm定制动圈,共9个发声单元。按照官方的资料来看,静电单元主要负责超高频(比极高频还要高),加上极高频由1颗娄氏动铁单元负责(具体型号不详)来组成一路,另外三路分别是娄氏1颗2单元复合动铁负责高频,声扬动铁则负责中低频,最后是动圈包揽低频,一共4路,并且各自有独立的出音管出口。

至于EJ07M有2种配色发售,我到手的是银灰色壳体外加彩色稳定木面板,坦白说,实在是有点丑到不能接受。特别是我看了一眼别人发的黑色版本的照片,我就想不明白为啥铄耳的审美是不是忽然下线了?

官方没有明确给出EJ07M的单元分工以及分频分路情况,声音导管用的是更符合零售的金属管外加金属滤网。撇开配色问题不说,EJ07M在外观方面不怎么出彩——虽然我们时常说“用耳朵来收货”,但还是会有不少人是先被产品颜值吸引之后,才会考虑去听的,我觉得铄耳有必要好好审视一下这个问题。

相比之下,我反而觉得无论是EJ09还是EJ07M,在线材上都是下足了功夫的,尤其是透明的L插相当漂亮。两款耳机各自默认的默认配线是不同的。其中EJ09虽然看起来是“发如雪”,但其实是单晶银铜混编,然后外面再覆盖了一层单晶铜镀银来作为屏蔽。而EJ07M则用的是“原装”的单晶铜线材,可以说是原汁原味了。
线基的不同,必然意味着EJ09和EJ07M在调音和风格方面是有所区别的。
因为两条耳机到手都是配了4.4平衡线,所以我用的前端分别是Hiby的NR6,以及Audirect的Beam3plus,这两者其实在推力上差不多,但调音风格上区别比较大,正好可以互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