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出厂GPU硅脂如果直接用7950相变片,或者TFX级别硅脂,就不会让很多人纠结CPU液金,GPU硅脂,不好更换硅脂,而犹豫买不买的问题了。
2.风扇与热管鳍片接触位总共四个缝口,机械革命用挡风纸堵了两处,还有两处用的海绵垫挡的,但是留了一小片空间,防止鳍片与D面缝隙的热空气闷罐。这片空间如果换用硅胶垫堵死,效果更好,既能堵缝口,也能直接压缩这片空间,并把本该闷罐的热量导给D壳。硅胶垫采用给SSD散热的那种设计就行了,也不怎么增加成本。不过我自己改装的时候用的是利民几十元的顶级硅脂垫。
3.D面进风口有部分进风口凹陷但其实非镂空的设计,这是为了风道,表明设计很用心。但既然都这样设计了,倒不如把更多平整的地方都这样设计成这样,这种结构增大了表面积,增加了D面的散热效果,有点像散热片的结构。
4.主板的供电真的该加强。既然控制台可以超频内存和显卡,那么主板供电真的该直接堆料。我这台UMI PRO 3只要超显存或者内存,就会导致双烤的时候出现功率波动,显卡电压会出问题。
5.其他方面,如果16:10屏幕就好了,而且得采用A规以上啊。UMI PRO 3的屏幕目前估计是库存货,生产日期都是2020年27周的,至今都过了快一年半了。我UMI PRO 3换货4次,退货1次,重新购买1次,最终才勉强满意了。之前的5台少则3坏点,多则10坏点,而且还居中,还是国标要求里最严格的常亮绿点。最后这台边缘有一个常亮绿点,不过很边缘,而且全屏幕就它一个,我也就不继续换了。
6.上述细节拉满,CPU考虑I9-11900H这种特挑芯片,GPU直接可以怼150W的RTX 3080,直接瞄准旗舰市场。
7.考虑1-5的改进,基本价格增加1500元,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像我这种硬件发烧人士应该更吹捧。其实我觉得买这个本的人,基本也不缺这点钱。I7+3070卖13000,I9+3080卖18000,那直接香爆。
8.希望UMI PRO 4和UMI PRO 5能直接成为2KG以下的第一旗舰吧。毕竟当代UMI PRO 3虽然性能比雷蛇灵刃15强,但是堆料和品控差得太远了。
9.来一个全吧最高(求超越)的3070版鲁大师综合跑分和3D Mark综合跑分。


2.风扇与热管鳍片接触位总共四个缝口,机械革命用挡风纸堵了两处,还有两处用的海绵垫挡的,但是留了一小片空间,防止鳍片与D面缝隙的热空气闷罐。这片空间如果换用硅胶垫堵死,效果更好,既能堵缝口,也能直接压缩这片空间,并把本该闷罐的热量导给D壳。硅胶垫采用给SSD散热的那种设计就行了,也不怎么增加成本。不过我自己改装的时候用的是利民几十元的顶级硅脂垫。
3.D面进风口有部分进风口凹陷但其实非镂空的设计,这是为了风道,表明设计很用心。但既然都这样设计了,倒不如把更多平整的地方都这样设计成这样,这种结构增大了表面积,增加了D面的散热效果,有点像散热片的结构。
4.主板的供电真的该加强。既然控制台可以超频内存和显卡,那么主板供电真的该直接堆料。我这台UMI PRO 3只要超显存或者内存,就会导致双烤的时候出现功率波动,显卡电压会出问题。
5.其他方面,如果16:10屏幕就好了,而且得采用A规以上啊。UMI PRO 3的屏幕目前估计是库存货,生产日期都是2020年27周的,至今都过了快一年半了。我UMI PRO 3换货4次,退货1次,重新购买1次,最终才勉强满意了。之前的5台少则3坏点,多则10坏点,而且还居中,还是国标要求里最严格的常亮绿点。最后这台边缘有一个常亮绿点,不过很边缘,而且全屏幕就它一个,我也就不继续换了。
6.上述细节拉满,CPU考虑I9-11900H这种特挑芯片,GPU直接可以怼150W的RTX 3080,直接瞄准旗舰市场。
7.考虑1-5的改进,基本价格增加1500元,我觉得也是合理的,像我这种硬件发烧人士应该更吹捧。其实我觉得买这个本的人,基本也不缺这点钱。I7+3070卖13000,I9+3080卖18000,那直接香爆。
8.希望UMI PRO 4和UMI PRO 5能直接成为2KG以下的第一旗舰吧。毕竟当代UMI PRO 3虽然性能比雷蛇灵刃15强,但是堆料和品控差得太远了。
9.来一个全吧最高(求超越)的3070版鲁大师综合跑分和3D Mark综合跑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