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做个试验,过程如下。
比如拉距采用90,皮筋绑长17.2,照这个算法拉伸比是5.23,而厂家给的皮筋官方拉伸比数据是1:6。
显然这个数据很模糊,因为由于采用了大小锥度的裁剪,所以无法判断这个拉距和拉伸比的合理性,然后有了下面的实验。
用2组锥度不同的新皮筋,厚度都是0.55,1911和1810,拉伸15次以后分别在小头做了两个1厘米标记,然后拉到90厘米。
测试结果如下:
1911,小头的1厘米标记拉伸到6厘米,1:6。
1810,小头的1厘米标记拉伸到7厘米,1:7。
结论:拉距÷绑长的拉伸比5.23意义不大,1911和1810具有同样的理论拉伸比,但小头拉伸比完全不同,按照皮筋锥度,小头是最弱的地方,所以关键还是小头拉伸比决定皮筋寿命,而根据测试结果,1911的小头1:6符合官方拉伸比数据,比1810的小头1:7更合理,理论上1911寿命也更长,皮筋的利用是一个最佳状态。而1810属于非官方指导拉伸比数据,虽然暴力性会超过1911,但皮筋寿命肯定也是直线下降了。

比如拉距采用90,皮筋绑长17.2,照这个算法拉伸比是5.23,而厂家给的皮筋官方拉伸比数据是1:6。
显然这个数据很模糊,因为由于采用了大小锥度的裁剪,所以无法判断这个拉距和拉伸比的合理性,然后有了下面的实验。
用2组锥度不同的新皮筋,厚度都是0.55,1911和1810,拉伸15次以后分别在小头做了两个1厘米标记,然后拉到90厘米。
测试结果如下:
1911,小头的1厘米标记拉伸到6厘米,1:6。
1810,小头的1厘米标记拉伸到7厘米,1:7。
结论:拉距÷绑长的拉伸比5.23意义不大,1911和1810具有同样的理论拉伸比,但小头拉伸比完全不同,按照皮筋锥度,小头是最弱的地方,所以关键还是小头拉伸比决定皮筋寿命,而根据测试结果,1911的小头1:6符合官方拉伸比数据,比1810的小头1:7更合理,理论上1911寿命也更长,皮筋的利用是一个最佳状态。而1810属于非官方指导拉伸比数据,虽然暴力性会超过1911,但皮筋寿命肯定也是直线下降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