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海陵末宋张太傅张世杰墓的考证
(同心中学文学社指导老师 采编 本文拟刊校内《同心》杂志,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或略知一二,请对这篇采编而成的关于阳江历史文化的文章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完善。谢谢)
在海陵岛力岸村(原名赤坎村),距平章村约2公里的山路上,有一座南宋爱国将领宋太傅张世杰的陵墓。
张世杰(?一1279),南宋河北范阳人,南宋末年事宋末幼帝赵昺(bǐng),由中原转战于闽粤,累官太傅枢密副使,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崖山之役,宋军大败,左丞相陆秀夫对幼帝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上幼主,在新会新会崖门蹈海溺死。之后,张世杰率众突围,退至海陵海面,不幸遭遇风暴,《宋史》记载:“飓风坏舟,溺死于平章山下。”,据说当地渔民将这位殉国的英雄厚葬于海陵。《阳江县志》载: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江西吉水(庐陵)人罗桥驻守阳江作《张太傅祠记》云:“阳江有张太傅世杰墓,在潮居里之赤坎村,去阳江七十里许,密迩平章港。”《南澳县志》卷之八: 世杰欲之安南,舟抵南恩之平章港,飓风大作,舟人欲舣舟,世杰曰:“无以为也!为我取瓣香来。”至则仰天祝曰:“吾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矣!我未死者,庶几虏退,别求赵氏后立之,以存宗祀耳。今若此,天意果何如耶?若天不欲我复赵氏,则大风覆我舟。”舟遂覆,世杰死焉!诸将求得尸,焚之,葬阳江县潮居里赤坎村。
张太傅祠自明始建后,清、民国初期曾多次重修扩建。祠堂为一座三进砖瓦木石结构古建筑,共三重大殿,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该词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依山磅海,气宇非凡,成为名扬遐迩的重要庙宇。但毁于连年动乱。现存太傅墓直径16。6米,横宽28.35米,墓室深藏于山体,掩映在满山满树的翠绿之中,仅留一块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墓碑在墓门外,虽历经250多年的风风雨雨,题刻却依然清晰,端立于海滨向游人讲诉着那个古老而悲壮的故事。
(同心中学文学社指导老师 采编 本文拟刊校内《同心》杂志,如果你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或略知一二,请对这篇采编而成的关于阳江历史文化的文章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完善。谢谢)
在海陵岛力岸村(原名赤坎村),距平章村约2公里的山路上,有一座南宋爱国将领宋太傅张世杰的陵墓。
张世杰(?一1279),南宋河北范阳人,南宋末年事宋末幼帝赵昺(bǐng),由中原转战于闽粤,累官太傅枢密副使,与文天祥、陆秀夫并称为“宋末三杰”。
崖山之役,宋军大败,左丞相陆秀夫对幼帝说:“德佑皇帝辱已甚,陛下不可再辱。”便背上幼主,在新会新会崖门蹈海溺死。之后,张世杰率众突围,退至海陵海面,不幸遭遇风暴,《宋史》记载:“飓风坏舟,溺死于平章山下。”,据说当地渔民将这位殉国的英雄厚葬于海陵。《阳江县志》载:明•嘉靖二年(公元1523)江西吉水(庐陵)人罗桥驻守阳江作《张太傅祠记》云:“阳江有张太傅世杰墓,在潮居里之赤坎村,去阳江七十里许,密迩平章港。”《南澳县志》卷之八: 世杰欲之安南,舟抵南恩之平章港,飓风大作,舟人欲舣舟,世杰曰:“无以为也!为我取瓣香来。”至则仰天祝曰:“吾为赵氏亦已至矣!一君亡,复立一君。今又亡矣!我未死者,庶几虏退,别求赵氏后立之,以存宗祀耳。今若此,天意果何如耶?若天不欲我复赵氏,则大风覆我舟。”舟遂覆,世杰死焉!诸将求得尸,焚之,葬阳江县潮居里赤坎村。
张太傅祠自明始建后,清、民国初期曾多次重修扩建。祠堂为一座三进砖瓦木石结构古建筑,共三重大殿,占地面积450平方米。该词红墙绿瓦,雕梁画栋,依山磅海,气宇非凡,成为名扬遐迩的重要庙宇。但毁于连年动乱。现存太傅墓直径16。6米,横宽28.35米,墓室深藏于山体,掩映在满山满树的翠绿之中,仅留一块高1.8米宽0.8米的青石墓碑在墓门外,虽历经250多年的风风雨雨,题刻却依然清晰,端立于海滨向游人讲诉着那个古老而悲壮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