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吧 关注:240,143贴子:6,822,030
  • 13回复贴,共1

为何叫孙悟空是“心猿”。。。。。。。。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为何叫孙悟空是“心猿”。。。。。。。。


1楼2010-04-21 14:51回复
    《西游记》中用孙悟空比喻人的心识(心猿)。人通过心识既能作恶,也能行善。人的本性则是真心佛性,只有通过弃恶行善的修持和领悟,才能降伏心猿,证悟真如佛性,故有第七回《八卦炉中逃大圣,五行山下定心猿》。西游记中糅合了儒释道的多种理念,比如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师父菩提祖师居住的地方就是“灵台方寸山,斜月三星洞”,两句话其实也都是指的“心” 


    2楼2010-04-21 14:56
    回复
      2025-05-12 13:32:37
      广告
      这个心猿曾打到地府,强销死籍,打到天宫,强索官职。他既有上天入地之力,故可称为力之象征,若合“心”之一字言之,则为“力之意志”。意志本来自由,而再加之以力,则更无拘无束,由意志自由表现为行动自由。行动自由出于个人,有时尚难免妨碍他人自由,要是出于政府,势将变成暴政。
      据第50回回目“情乱性从因爱欲,神昏心动遇魔头”,考以故事,则情是猪八戒,性是沙和尚,神是唐僧,心是孙悟空。再据第30回回目“意马忆心猿”,意是白龙马。可见,《西游记》的五个主要人物分别代表着心、性、情、意、神,都是人的精神与意识因素,不是人本身。


      3楼2010-04-21 14:56
      回复
        第一,孙悟空的形象来宣扬“三教合一”化了的心学。孙悟空是一个“三位一体”的人物,在他的身上,猴性、人性和神性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他首先具有猴的特点,“毛脸雷公腮”,一副猴子相,喜欢吃桃子,做事总是毛毛糙糙的,还有红红的屁股,永远变不去的尾巴等,都体现了猴子的特点。其次,他是一个神,有着七十二变、筋斗云等无穷的神通,能够呼风唤雨,随意召唤天神地仙。最重要的,他具有一个凡人的性格特征。比如他具有凡人的一些高贵、崇尚的品质与情感,他爱憎分明、坚忍不拔、有勇有谋、无私无畏、积极乐观。当然孙悟空身上也有诸多凡人的弱点,言谈中时见市井粗话、江湖术语和商人行话,心高气傲、挣强好胜等等。心学的基本思想是“求放心”“致良知”,即是使受外物迷惑而放纵不羁的心,回归到良知的自觉境界。小说特别选用了“心猿”这一典型的比喻躁动心灵的宗教用语来作为孙悟空的别称。从全书内容的构架来看,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一、孙悟空大闹天宫;二、被压于五行山下;三、西行取经成正果。这实际上隐喻了放心、定心、修心的全过程。
        第二,孙悟空的形象是个性自由向往和自我价值的肯定,具有反封建、追求解放的时代精神。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喻示着冲破羁绊与束缚、蔑视权威,客观上表现出一种与明代文化思潮合拍的追求个性自由、肯定自我价值的精神。
        第三,孙悟空的形象 古代中国人的善良、正义、不阿的情怀和追求,呼唤有理想、有能力、有个性的人性美。取经,本是一种事业,但实际上已成了他所坚忍不拔地追求的一种理想的象征。为了实现这一理想,他翻山越岭,擒魔捉怪,吃尽千辛万苦,排除重重困难,从不考虑个人私利,一心以事业为重,即使在被人误解,遭到不公正的待遇,甚至被唐僧念着紧箍咒、赶回花果山时,还是“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第三十回)。这种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也就成了取经路上孙悟空的一个明显的性格特征。当然,孙悟空等在经历八十一难的具体过程中,是作为一个解除魔难的英雄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在他眼里,没有越不过的险阻,没有镇不住的妖魔,凭着他的顽强拼搏,都能化险为夷,逢凶变吉。在战斗中,他又能随机应变,善于斗智,一会儿变做小虫出入内外,一会儿又化成妖精的母亲或丈夫等去迷惑他们,常常在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之中,弄得敌人晕头转向,防不胜防。孙悟空的这种大智大勇的英雄精神,与其为实现理想而奋斗到底的献身精神和强烈的个性精神相结合,呈现出了独特的光彩。随着他历经八十一难,扫除众魔,自己也由魔变成了佛,这也就自然地使他的品格更显出完美性和普遍性。而事实上,他的那种英雄风采,正是明代中后期人们所普遍追求的一种人性美。孙悟空就成了有个性、有理想、有能力的人性美的象征。
        第四,文学意义——孙悟空是《西游记》中第一主人公,是个非常了不起的英雄。他有无穷的本领,天不怕地不怕,具有不屈的反抗精神。他有着大英雄的不凡气度,也有爱听恭维话的缺点;他机智勇敢又诙谐好闹,而他最大的特点就是敢斗;与至高至尊的玉皇大帝敢斗,楞是叫响了“齐天大圣”的美名;与妖魔鬼怪敢斗,火眼金睛决不放过一个妖魔,如意金箍棒下决不对妖魔留情;与一切困难敢斗,决不退却低头。这就是孙悟空,一个光彩夺目的神话英雄,以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在中国文学史上立起了一座不朽的艺术丰碑。
        佛语曰:“心猿,喻攀缘外境、浮躁不安之心。”于是,在《西游记》中,作者直接将孙悟空叫做“心猿”。起初,这只“心猿”的行动与佛学信仰互相抵触,知行不一,与王氏心学所要求的“知行合一”更是完全背道而驰的。猿猴的心是颠狂的、放荡的、乖劣的,因此心即是猿,心即是魔。
             首先孙悟空大闹天宫、地府——“心猿”的及至。如《西游记》上所说孙悟空上天入地大闹乾坤,即“心何足”、“意未宁”。悟空出世不久,在花果山就不想“受老天之气”,“独自为王”“享乐天真”。他想到暗中还有个“阎王老子管着”,就觉得浑身不自在,“忽然忧恼,堕下泪来”。于是他想方设法,打到阴司,将生死簿上的猴属名字一概勾掉,向十殿阎王宣告:“今番不伏你管了!后来他大闹天宫,原由是:“玉帝轻贤”“这般渺视老孙!”第一次请他上天,只安排他做一个未入流的“弼马温”,他深感到自己这个“天生圣人”的价值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个人的尊严受到了侮辱:“老孙有无穷的本事,为何教我替他养马?”“活活的羞杀人!”于是打出南天门而去。第二次请他上天,虽然依着他给了个“齐天大圣”的空衔,却是“有官无禄”,并未从根本上得到尊重,于是他“先偷桃,后偷酒,搅乱了蟠桃大会,又窃了老君仙丹”,反出天门。他说“强者为尊该让我,英雄只此敢争先”,甚至说出了“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这些都是“放心”的体现,也正是“心猿”的表现。
             其次,“定心”——被压五行山。经过五百年的束缚与禁锢,为了挣脱苦海,悟空终于开始“收心”、“定心”了——已知悔而做了佛教徒!《西游记》中直接将被如来佛压在五行山下叫作“定心猿”。
        最后,彻底摆脱“心猿”——西天取经,修心成果。我认为取经,本是一种事业,但更是一个“心猿”修炼的过程。而取经途中描写的“八十一难”的磨练,隐喻着“心猿”的修炼、“明心见性”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艰苦的“渐悟”的过程。同时,那些周而复始、行行色色的阻险与妖魔,都是“心猿”行径的一种,都是阻碍修心过程的象征。当然,我们在取经途中不能忽视金箍儿和紧箍咒,这也是束缚、规范“心猿“另一法宝。换句话说只有取经,才能将一只本是癫狂放荡、桀骜乖戾的泼猴修炼、磨练成一个无物性、无人性、有神性的“佛”。
        


        4楼2010-04-21 14:57
        回复
          最后4楼来自于这篇博客
          http://hi.baidu.com/%BA%A3%BD%C7%C7%E7%BF%D5/blog/item/2423061ebdba7df31ad576ee.html


          5楼2010-04-21 14:58
          回复
            解释帝!


            6楼2010-04-21 15:03
            回复
              豆豆姐文化人~!


              IP属地:广东7楼2010-04-21 15:14
              回复
                回复:7楼
                说的还不够详细
                详细的说,偶是拷贝粘贴文化人!哇哈哈哈哈


                8楼2010-04-21 15:17
                回复
                  2025-05-12 13:26:37
                  广告


                  9楼2010-04-21 15:39
                  回复
                    学习,知道了


                    10楼2010-04-21 15:43
                    回复
                      高人!!!


                      11楼2010-04-22 10:14
                      回复


                        IP属地:河南12楼2010-04-22 13:23
                        回复
                          我终于明白了
                          谢谢高人


                          IP属地:北京13楼2012-02-05 20:28
                          回复
                            《西游记》能位列四大名著是因为西游记是一部修道丹书,看得懂的自然看的懂,看不懂的当小说看了


                            IP属地:安徽14楼2014-03-20 20:0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