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择校是考研人必须经历的环节,也是考研人很迷茫的环节,地区重要还是院校重要、院校重要还是专业重要?
1、考研难度等级
01.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难度最小,小到不接受反驳,各种资源全都占了: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学校打印店什么的随便去找;报录数据不用愁,每年招多少人,多少推免的,分数线多少,简直就是知根知底;人脉关系不用愁,有些导师还是本科专业课老师;初试分数可能不愁,本科跟老师关系不错,报他门下过线基本上就没问题;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一定要张开嘴迈开腿,这么多资源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哦~
02.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跨学校也要分跨的远近,比如跨到隔壁的学校,跨到对门的学校···类似这种的比第一等级难一丢丢,难在人脉资源不方便获取,向本专业的学生打听报考信息,相对于跨地区还是会方便一点的。
03.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绝大多数考研er都属于等级三,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了,专业课学习会比跨专业的相对容易。难就难在跨地区、跨院校,报考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详细了解过的院校,各种信息都需要一点一点搜集,报录数据比如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只能从网上看,听各种小道消息,真实性和实用性还不确定,有时候专业课资料都不知道在哪买,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04.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头复习一门专业课比重新开始搜集信息难度大多了,而且还要面临着复试中老师会“多多关注”跨考生这道门槛,而且跨专业考生很多都是很早就开始复习专业知识,只有扎实专业知识,才能在那些学了三四年的本专业研友们当中竞争脱颖而出。所以跨专业的同学们,要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足够的预期!
05.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三跨最难,同样也是无法反驳的难,三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勇气!三跨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搜集专业资料、找资源的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可能是家人的反对,身边朋友的不看好,还有自己内心偶尔不坚定的崩溃,不知道能不能考过那些本专业研友……
2、择校考虑因素
(一)院校基本情况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国家“985”、“211”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注意:搜索院校信息要认准官网,有些学校不叫研究生院,有什么某某大学研究生处。进入该学校官网一定会看到招生就业一栏,要么是在首部,要么是在左侧等,适用于所有高校,打开官方网站都会有招生栏目,从这里可以准确直接的进入官方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公布网站。
(二)学校实力排名情况
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参考校友网给出的排名;
2、学校专业排名情况;
3、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三)招生计划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除了单独公布,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或复试细则里,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
注意: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除了在官网上,也可以向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求助攻,了解一些内部消息。
不要小看招生计划,总有人在复试被刷了之后感慨:早知道就招一两个统考生就不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每年都有同学报错学校吃了亏,复试被刷才知道,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只是陪跑的炮灰,太扎心了。
(四)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不要报考。
1、考研难度等级
01.本地区、本院校、本专业
难度最小,小到不接受反驳,各种资源全都占了:专业课复习资料不用愁,学校打印店什么的随便去找;报录数据不用愁,每年招多少人,多少推免的,分数线多少,简直就是知根知底;人脉关系不用愁,有些导师还是本科专业课老师;初试分数可能不愁,本科跟老师关系不错,报他门下过线基本上就没问题;研究生学长学姐不愁找不到,走两步到实验室、教室活捉几只···所以,属于等级一的同学,一定要张开嘴迈开腿,这么多资源好好利用,考研轻松很多哦~
02.本地区、本专业、跨学校
跨学校也要分跨的远近,比如跨到隔壁的学校,跨到对门的学校···类似这种的比第一等级难一丢丢,难在人脉资源不方便获取,向本专业的学生打听报考信息,相对于跨地区还是会方便一点的。
03.本专业、跨地区、跨学校
绝大多数考研er都属于等级三,唯一的优势就是本专业了,专业课学习会比跨专业的相对容易。难就难在跨地区、跨院校,报考一个自己之前完全没有详细了解过的院校,各种信息都需要一点一点搜集,报录数据比如说招生人数、分数线等只能从网上看,听各种小道消息,真实性和实用性还不确定,有时候专业课资料都不知道在哪买,简直就是摸着石头过河。
04.本地区、本学校、跨专业
和等级一相比,等级四最大的特点是跨专业,跨专业考研的难度可想而知,从头复习一门专业课比重新开始搜集信息难度大多了,而且还要面临着复试中老师会“多多关注”跨考生这道门槛,而且跨专业考生很多都是很早就开始复习专业知识,只有扎实专业知识,才能在那些学了三四年的本专业研友们当中竞争脱颖而出。所以跨专业的同学们,要在心理和时间精力上做好足够的预期!
05.跨地区、跨专业、跨学校
三跨最难,同样也是无法反驳的难,三跨考生最大的优势就是勇气!三跨除了要面对搜集院校报录数据信息、搜集专业资料、找资源的问题,还要承受巨大的心里压力,可能是家人的反对,身边朋友的不看好,还有自己内心偶尔不坚定的崩溃,不知道能不能考过那些本专业研友……
2、择校考虑因素
(一)院校基本情况
1、报考一个院校和专业,首先要对目标院校有基本的了解,比如学校的地理位置,处在一区还是二区,要知道每年一区的分数线要高于二区,一线城市的名校竞争力更强。
2、了解目标院校的重要程度,是国家“985”、“211”或者现在的双一流院校建设工程院校还是普通院校。
3、了解报考院校是否是34所自划线院校之一,有没有自己划定分数线的权利,一般院校自划线比国家线要高出一些。
注意:搜索院校信息要认准官网,有些学校不叫研究生院,有什么某某大学研究生处。进入该学校官网一定会看到招生就业一栏,要么是在首部,要么是在左侧等,适用于所有高校,打开官方网站都会有招生栏目,从这里可以准确直接的进入官方研究生招生的信息公布网站。
(二)学校实力排名情况
1、学校综合实力排名情况,参考校友网给出的排名;
2、学校专业排名情况;
3、学校近年来排名变化情况,判断该校整体实力呈现上升还是下降趋势
(三)招生计划
一般情况下招生单位每年都会公布招生计划,除了单独公布,有的会写在招生简章、招生目录或复试细则里,不同的学校公布的时间也不同,大家要及时关注目标院校官网。
通过往年的招生计划数据,能清楚地知道近几年每个专业招收人数变化情况,判断适不适合报考,从理论上来讲,只要不是特别热门的专业,招收的人数越多,意味着考上的机会越大。
注意:在报考时最好打听清楚,除了在官网上,也可以向已经考上的学长学姐求助攻,了解一些内部消息。
不要小看招生计划,总有人在复试被刷了之后感慨:早知道就招一两个统考生就不报这个学校这个专业了——·每年都有同学报错学校吃了亏,复试被刷才知道,原来从一开始自己就只是陪跑的炮灰,太扎心了。
(四)报考人数
报考人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你的竞争对手有多少,虽然只能看到前几年的数据,但是足够帮助你从中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
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建议不要报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