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的容态、行为和姿势的观察
健康鸡站立有神,翅收缩有力,紧贴于体躯。尾羽上翘、行走有劲、采食敏捷、食欲旺盛。病鸡则翅下垂、无精打采、离群独处、闭目缩颈或将头插入翅下,不思饮食、不爱活动、活动时步态不稳。
鸡舍温度过低时,鸡往往一起集聚防止体热散发,同伴病鸡也好集聚在一起。如雏鸡集聚在一起时,除育雏器发生故障外,可能发生了雏白痢、副伤寒或球虫病等。
病鸡呈企鹅式站立或行走,常见于慢性渗出性腹膜炎、渗出素质、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腹水症,这是由于体腔内长期大量积水,致使鸡体重心向后移,无法掌握身体平衡所致。
病鸡两腿交叉站立,行走困难,常见于VE缺乏症。
病鸡两腿行走无力并有痛感,行走间常出现蹲伏姿势,多见于佝偻病或软骨症。新开产鸡不明原因的突然瘫痪,常系急性缺钙。笼养蛋鸡产蛋后期突然瘫痪,放出笼外稍加运动或治疗,有的又能恢复自主运动者,多见于笼养蛋鸡疲劳症。
病鸡仰头蹲伏呈“观星”姿势,常见于VB1缺乏症。
口腔黏膜上附有带血黏液,是卡氏住白细胞虫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急性鸡霍乱、鸡新城疫的症状之一。
病鸡两腿**不能站立,一肢前伸,一肢后屈,呈“劈叉”姿势,常见于马立克氏病。
1月龄内雏鸡瘫痪,多见于传染性脑脊髓炎、新城疫。
病鸡应激反应增高,稍遇刺激即呈发作性扭颈、头向下向两肢间勾,转圈或剧烈后退、昏迷、采食动作笨拙,常见于V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症以及新城疫。
病鸡呈阵发性痉挛,对于外界轻微刺激即引起发作,食欲、精神正常,常见于VA缺乏。
病鸡腿骨弯曲、关节肿大、运动障碍,常见于钙、磷、VD缺乏以及病毒性关节炎、滑膜霉形体病、葡萄球菌病、锰及胆碱缺乏。
病鸡脖颈**平铺地面上,可能是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病鸡高度兴奋,惊恐前冲,不断奔走鸣叫,见于痢特灵、食盐及其他中毒的前期。
2 食欲检查
喂料前,病鸡不食,被挤向一边;或采食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病重者,精神不振、两眼闭合、低头缩颈、两翅下垂、伏卧或呆立不动。
3 饮欲检查
主要观察饮水是否过多或过少。一般情况下,上水时健康的鸡反应敏捷,争相上前(但不一定饮水),病鸡则反应迟钝或毫无反应。饮水量明显增大,除了饲料中盐过多、长期缺水、鸡舍中温度过高外,多见于球虫病发生的早期及饲料发霉、中暑早期和其他热性病;饮水量明显增少,除因水质不良外,常见于气温过低、病鸡濒死期、药物异味等。
4 病程检查
无可见症状及突然死亡,可能有鸡出血性败血症,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肝、脾破裂症,中毒及肉用种雏猝死症。夏季中午到午夜前后突然死亡,则可见于中暑。
5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时,需注意其颜色,稀稠度、气味、饲料消化状态以及有无异物(血液、组织块、虫体以及其他病理产物)。正常的鸡粪不软不硬,成堆状、圆柱形或条状。如见在粪的表面、一端或中间覆盖少量白色物质,则是以尿酸盐为主的鸡尿。粪便的颜色还因所喂饲料的种类不同而有变化。喂鱼粉、肉粉较多者,颜色发乌;喂青饲料较多者,呈绿色;饲料以小米或黄玉米为主的,粪便呈黄色。清晨常见的均匀黄褐色的软便,也属正常。
5.1 肉性便
排出的粪似刚剁好的鲜肉馅或绞碎的胡萝卜,乃慢性出血性肠炎的表现。球虫和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是其最常见的原因。
5.2 血性便
粪便带有一定量的血液和完全呈血样,多见于中雏严重的球虫病、黑头病(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或其他急性传染病(如鸡霍乱、鸡伤寒等)。
5.3 绿色、黄绿色水样便
多因长期采食少或不食,肠腔空虚,以致排出的粪便为单纯的胆汁及水分为主。多见于鸡伤寒等慢性病以及危重病末期。
5.4 白色黏性便
分黄白和灰白两种。多见于雏鸡白痢、成鸡伤寒和黑头病;排出的粪便,白色成分明显增大,多见于鸡痛风、VA缺乏、传染性肾性支气管炎等。
5.5 硫磺样便
常见于黑头病(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
5.6 软粪便
粪软而量多,或周围带水,多因饲料配合不当所致消化不良的表现。也见于饮水过多,长期缺乏砾石、食盐,或饲料中镁离子过多、轮状病毒感染及传染性法氏囊病。
5.7 蛋清样便
多见于急性法氏囊病。
5.8 蛋黄样便
常见于母鸡前殖吸虫病、输卵管炎或新城疫等。
5.9 泡沫样稀便
粪便呈黏液样并掺杂有小气泡,见于鸡舍过潮、鸡感冒或核黄素(VB2)缺乏引起肠内容物过度发酵,产酸产气混入粪便。
健康鸡站立有神,翅收缩有力,紧贴于体躯。尾羽上翘、行走有劲、采食敏捷、食欲旺盛。病鸡则翅下垂、无精打采、离群独处、闭目缩颈或将头插入翅下,不思饮食、不爱活动、活动时步态不稳。
鸡舍温度过低时,鸡往往一起集聚防止体热散发,同伴病鸡也好集聚在一起。如雏鸡集聚在一起时,除育雏器发生故障外,可能发生了雏白痢、副伤寒或球虫病等。
病鸡呈企鹅式站立或行走,常见于慢性渗出性腹膜炎、渗出素质、大肠杆菌病、肉仔鸡腹水症,这是由于体腔内长期大量积水,致使鸡体重心向后移,无法掌握身体平衡所致。
病鸡两腿交叉站立,行走困难,常见于VE缺乏症。
病鸡两腿行走无力并有痛感,行走间常出现蹲伏姿势,多见于佝偻病或软骨症。新开产鸡不明原因的突然瘫痪,常系急性缺钙。笼养蛋鸡产蛋后期突然瘫痪,放出笼外稍加运动或治疗,有的又能恢复自主运动者,多见于笼养蛋鸡疲劳症。
病鸡仰头蹲伏呈“观星”姿势,常见于VB1缺乏症。
口腔黏膜上附有带血黏液,是卡氏住白细胞虫病、传染性喉气管炎、急性鸡霍乱、鸡新城疫的症状之一。
病鸡两腿**不能站立,一肢前伸,一肢后屈,呈“劈叉”姿势,常见于马立克氏病。
1月龄内雏鸡瘫痪,多见于传染性脑脊髓炎、新城疫。
病鸡应激反应增高,稍遇刺激即呈发作性扭颈、头向下向两肢间勾,转圈或剧烈后退、昏迷、采食动作笨拙,常见于VE和微量元素硒缺乏症以及新城疫。
病鸡呈阵发性痉挛,对于外界轻微刺激即引起发作,食欲、精神正常,常见于VA缺乏。
病鸡腿骨弯曲、关节肿大、运动障碍,常见于钙、磷、VD缺乏以及病毒性关节炎、滑膜霉形体病、葡萄球菌病、锰及胆碱缺乏。
病鸡脖颈**平铺地面上,可能是肉毒梭菌毒素中毒。
病鸡高度兴奋,惊恐前冲,不断奔走鸣叫,见于痢特灵、食盐及其他中毒的前期。
2 食欲检查
喂料前,病鸡不食,被挤向一边;或采食动作缓慢,反应迟钝甚至无反应。病重者,精神不振、两眼闭合、低头缩颈、两翅下垂、伏卧或呆立不动。
3 饮欲检查
主要观察饮水是否过多或过少。一般情况下,上水时健康的鸡反应敏捷,争相上前(但不一定饮水),病鸡则反应迟钝或毫无反应。饮水量明显增大,除了饲料中盐过多、长期缺水、鸡舍中温度过高外,多见于球虫病发生的早期及饲料发霉、中暑早期和其他热性病;饮水量明显增少,除因水质不良外,常见于气温过低、病鸡濒死期、药物异味等。
4 病程检查
无可见症状及突然死亡,可能有鸡出血性败血症,卡氏住白细胞虫病,肝、脾破裂症,中毒及肉用种雏猝死症。夏季中午到午夜前后突然死亡,则可见于中暑。
5 粪便检查
粪便检查时,需注意其颜色,稀稠度、气味、饲料消化状态以及有无异物(血液、组织块、虫体以及其他病理产物)。正常的鸡粪不软不硬,成堆状、圆柱形或条状。如见在粪的表面、一端或中间覆盖少量白色物质,则是以尿酸盐为主的鸡尿。粪便的颜色还因所喂饲料的种类不同而有变化。喂鱼粉、肉粉较多者,颜色发乌;喂青饲料较多者,呈绿色;饲料以小米或黄玉米为主的,粪便呈黄色。清晨常见的均匀黄褐色的软便,也属正常。
5.1 肉性便
排出的粪似刚剁好的鲜肉馅或绞碎的胡萝卜,乃慢性出血性肠炎的表现。球虫和蛔虫在肠道内寄生,是其最常见的原因。
5.2 血性便
粪便带有一定量的血液和完全呈血样,多见于中雏严重的球虫病、黑头病(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或其他急性传染病(如鸡霍乱、鸡伤寒等)。
5.3 绿色、黄绿色水样便
多因长期采食少或不食,肠腔空虚,以致排出的粪便为单纯的胆汁及水分为主。多见于鸡伤寒等慢性病以及危重病末期。
5.4 白色黏性便
分黄白和灰白两种。多见于雏鸡白痢、成鸡伤寒和黑头病;排出的粪便,白色成分明显增大,多见于鸡痛风、VA缺乏、传染性肾性支气管炎等。
5.5 硫磺样便
常见于黑头病(盲肠肝炎、组织滴虫病)。
5.6 软粪便
粪软而量多,或周围带水,多因饲料配合不当所致消化不良的表现。也见于饮水过多,长期缺乏砾石、食盐,或饲料中镁离子过多、轮状病毒感染及传染性法氏囊病。
5.7 蛋清样便
多见于急性法氏囊病。
5.8 蛋黄样便
常见于母鸡前殖吸虫病、输卵管炎或新城疫等。
5.9 泡沫样稀便
粪便呈黏液样并掺杂有小气泡,见于鸡舍过潮、鸡感冒或核黄素(VB2)缺乏引起肠内容物过度发酵,产酸产气混入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