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布局深受@spmengu 《工业DLC模块化紧凑型布局方案思路分享之二-独特工厂》一文启发,在此文思路基础上,改公路/机场运输为单向专进专出铁路运输,加入了数据分析、均衡思想等,并把独特工厂与四大工业专精进行了集成。
先上布局图,后面再详细解说
图例说明:绿色为单行道,蓝色为双行道,黄色为建筑,建筑的红色边为建筑大门朝向;
医院火葬场垃圾焚烧厂警察局消防局等公共服务设施,自行布置;上班工人可通过客运火车、地铁、人行道等非道路方式连通。
仓库设置:四个独特仓库设为清空(独特产品随时出口),二级仓库全设为平衡(保证独特工厂供应,略微溢出的部分再出口),一级仓库全设为满载(保证各工厂供应)
分解一下:独特工厂上半部分:

独特工厂下半部分:

专精工业左半部分(林业和石油业):

专精工程右半部分(矿业和农业):

一、关于均衡
本布局实现了仓库上下两部分的独特工厂数量均衡(都是8个),上下两部分独特工厂所需原材料数量均衡(上半部分每周约79100单位,下半部分每周约79500单位),左右两部分仓库出仓量均衡(左边仓库每周约82500单位,右边仓库每周约76000单位)(后面会详细说明数据来源)
二、关于车辆循环
本布局中,一级原料(农、林、黑色石油、矿)全部通过火车单行铁路线进口(避免二级产品拉到这边来);独特工厂产品(及少量溢出的二级产品)全部通过火车单行铁路线出口/拉到商业区。尽量避免和其他工业专精区域交通连通,以免拉来的货物不可控;
货运火车站送往一级原料仓库车辆循环(以石油业为例):下图黑色线路
一级原料仓库送往二级工厂车辆循环:下图橙色线路

二级工厂送往二级仓库车辆循环:

二级仓库送往独特工厂车辆循环、
独特工厂送往独特仓库车辆循环(两循环线路相同,起终点不同):

例外: 维生素食品加工厂需要面粉、畜产品、塑料和纸张,分属两侧仓库,送货车辆回程需要绕两圈;造船厂不在送货主线路上,也要绕。
独特仓库送往货运火车站车辆循环:

其他情况:部分一级材料可能在对面的货运车站下车,横跨中线送到对应的一级仓库;二级仓库少量溢出产品会送往货运火车站;少量独特工厂原料会不经二级仓库,直接由二级工厂送过来;部分独特仓库产品出口时可能不去就近的火车站,反而长途跋涉去对面货运车站;另外公共服务设施、上下班员工也会有少量车辆。
三、关于数据
我希望实现的效果是,生产的二级产品刚刚好能满足所有独特工厂的原料需求,或者产能略微过剩一点点。如果生产的少了,会让独特工厂停工;如果生产过多,二级仓库会有大量卡车忙着去出口,既会挤占给独特工厂供货的卡车,又会加剧道路拥堵,还会造成出口火车站来不及及时出口,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所以,四个工业专精区域的工厂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刚刚好。
1、16家独特工厂原料需求
首先要知道的是,这16个独特工厂在100%效率下,每周需要多少原料。在游戏里,直接给出的数据是每周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我们只要知道各工厂各原料的投入产出比,就能算出来每周各需要多少原料了。

在这个界面,当我们把鼠标放到对应原料、成品处,可以看到工厂各原料、成品的厂内库存“吨”数。每种原料送一车(8吨)货,切断送货道路,直到生产到某一种原料耗尽停工,去看各原料还剩了多少,生产出来多少成品,就能大体估算出各原料的投入产出比例了(说“大体”是因为游戏里存在小数位四舍五入)。再由直接给出的独特工厂每周生产“单位”数,即可得出结论。
举个例子,按测试算出,服装制造厂消耗8吨畜产品、8吨农作物、8吨塑料,生产出16吨衣服。而服装制造厂每周生产6400单位成品,所以服装制造厂(100%效率下)每周需要供应3200单位畜产品、3200单位农作物、3200单位塑料。
按此方式,再进行求和,可知16家独特工厂,在100%效率下,每周需要供应约16000玻璃,22400金属,38400塑料,12800黄色石油,16900农作物,8100面粉,12800畜产品,12800刨平木材,18500纸张。150%效率的话,只需每个数据乘1.5即可。
2、二级工厂的选择
要知道,二级工厂的本质,就是用一级产品去生产二级产品,小型动物牧场,大型动物牧场,牛棚,挤奶室,肉类加工厂,都是一样的,没必要每个都要。它们的区别,除了产量,工人数(升级专精需要工人数),占地面积,以及卡车数量以外,还有一个隐藏属性,就是原料和成品的投入产出比。
是的,你没看错,同样生产这么多二级产品,对原料的需求,有的多,有的少。以畜产品为例,生产1吨畜产品需要消耗的农作物,小型牧场要1.333吨,大型牧场要1.14吨,牛棚要1.25吨,挤奶室要1.2吨,肉类加工厂要1.17吨。在不考虑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显然大型牧场是最划算的。考虑面积因素,个人认为挤奶室性价比更高。
下面罗列一下每生产1吨二级产品需要消耗的一级产品数量:
刨平木材:锯木厂:1吨;工程化木材加工厂:0.75吨
纸张:生物质颗粒加工厂:1吨;纸浆厂:0.75吨
面粉:磨粉机:0.6吨
畜产品:(上面提过不在重复)
玻璃:玻璃制造厂:1吨;玻璃纤维厂:0.75吨
金属:磨矿机:1吨;回转窑厂0.75吨
黄色石油:油泥高温分解厂:0.8吨;废油精炼厂:0.6吨
塑料:石油化工厂:0.8吨;石脑油裂解厂:0.6吨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的工厂产出比原料还多,强行解释的话……兑水了!
除了生产金属的回转窑厂占地面积实在太大,我选择磨矿机以外(其实畜产品也是这个考虑),其他都选最省原料的。
再不考虑专精星级加成,宿舍加成,政策加成的情况下,我所选择的各二级工厂单个每周生产“单位”数分别是:
刨平木材:6400;纸张:6400;面粉:4000;畜产品:4000;玻璃:6400;金属:3200;黄色石油:8000;塑料:8000
3、二级工厂的配备数量
加成的算法是这样的:加成后产量=基础产量×((星级加成+100%)×(宿舍加成+100%)×政策(加成+100%))四舍五入保留到百分位。
举个例子,二星加成4%,三个宿舍加15%,政策加10%,104%×115%×110%=131.56%,实际按132%去乘基础产量。
所以,五星+政策的产量加成是28%(1.16×1.1=1.276,取值1.28)
为了省事,我没有安排宿舍(太占地方了,并且不同专精的宿舍大小差异太大,很难统一)
具体需求数量计算如下表所示(除了最后两排以外,所有数据的单位都是“单位/周”)
所以,按这个数量(即我布局图中的方式)配置,待二级品仓库中有少量库存后,所有独特工厂即可同时开工了。等到随着生产,各专精工业区升到三四星时(事实上受限于工人数量,升不到五星。可以临时安放一些充工人数的设施,待五星后再删掉),打开加10%的政策,所有独特工厂拉到150%。此时效益最大化。
先上布局图,后面再详细解说

图例说明:绿色为单行道,蓝色为双行道,黄色为建筑,建筑的红色边为建筑大门朝向;
医院火葬场垃圾焚烧厂警察局消防局等公共服务设施,自行布置;上班工人可通过客运火车、地铁、人行道等非道路方式连通。
仓库设置:四个独特仓库设为清空(独特产品随时出口),二级仓库全设为平衡(保证独特工厂供应,略微溢出的部分再出口),一级仓库全设为满载(保证各工厂供应)
分解一下:独特工厂上半部分:

独特工厂下半部分:

专精工业左半部分(林业和石油业):

专精工程右半部分(矿业和农业):

一、关于均衡
本布局实现了仓库上下两部分的独特工厂数量均衡(都是8个),上下两部分独特工厂所需原材料数量均衡(上半部分每周约79100单位,下半部分每周约79500单位),左右两部分仓库出仓量均衡(左边仓库每周约82500单位,右边仓库每周约76000单位)(后面会详细说明数据来源)
二、关于车辆循环
本布局中,一级原料(农、林、黑色石油、矿)全部通过火车单行铁路线进口(避免二级产品拉到这边来);独特工厂产品(及少量溢出的二级产品)全部通过火车单行铁路线出口/拉到商业区。尽量避免和其他工业专精区域交通连通,以免拉来的货物不可控;
货运火车站送往一级原料仓库车辆循环(以石油业为例):下图黑色线路
一级原料仓库送往二级工厂车辆循环:下图橙色线路

二级工厂送往二级仓库车辆循环:

二级仓库送往独特工厂车辆循环、
独特工厂送往独特仓库车辆循环(两循环线路相同,起终点不同):

例外: 维生素食品加工厂需要面粉、畜产品、塑料和纸张,分属两侧仓库,送货车辆回程需要绕两圈;造船厂不在送货主线路上,也要绕。
独特仓库送往货运火车站车辆循环:

其他情况:部分一级材料可能在对面的货运车站下车,横跨中线送到对应的一级仓库;二级仓库少量溢出产品会送往货运火车站;少量独特工厂原料会不经二级仓库,直接由二级工厂送过来;部分独特仓库产品出口时可能不去就近的火车站,反而长途跋涉去对面货运车站;另外公共服务设施、上下班员工也会有少量车辆。
三、关于数据
我希望实现的效果是,生产的二级产品刚刚好能满足所有独特工厂的原料需求,或者产能略微过剩一点点。如果生产的少了,会让独特工厂停工;如果生产过多,二级仓库会有大量卡车忙着去出口,既会挤占给独特工厂供货的卡车,又会加剧道路拥堵,还会造成出口火车站来不及及时出口,引发一系列恶性循环。所以,四个工业专精区域的工厂数量不是越多越好,而是要刚刚好。
1、16家独特工厂原料需求
首先要知道的是,这16个独特工厂在100%效率下,每周需要多少原料。在游戏里,直接给出的数据是每周生产多少“单位”的产品,我们只要知道各工厂各原料的投入产出比,就能算出来每周各需要多少原料了。

在这个界面,当我们把鼠标放到对应原料、成品处,可以看到工厂各原料、成品的厂内库存“吨”数。每种原料送一车(8吨)货,切断送货道路,直到生产到某一种原料耗尽停工,去看各原料还剩了多少,生产出来多少成品,就能大体估算出各原料的投入产出比例了(说“大体”是因为游戏里存在小数位四舍五入)。再由直接给出的独特工厂每周生产“单位”数,即可得出结论。
举个例子,按测试算出,服装制造厂消耗8吨畜产品、8吨农作物、8吨塑料,生产出16吨衣服。而服装制造厂每周生产6400单位成品,所以服装制造厂(100%效率下)每周需要供应3200单位畜产品、3200单位农作物、3200单位塑料。
按此方式,再进行求和,可知16家独特工厂,在100%效率下,每周需要供应约16000玻璃,22400金属,38400塑料,12800黄色石油,16900农作物,8100面粉,12800畜产品,12800刨平木材,18500纸张。150%效率的话,只需每个数据乘1.5即可。
2、二级工厂的选择
要知道,二级工厂的本质,就是用一级产品去生产二级产品,小型动物牧场,大型动物牧场,牛棚,挤奶室,肉类加工厂,都是一样的,没必要每个都要。它们的区别,除了产量,工人数(升级专精需要工人数),占地面积,以及卡车数量以外,还有一个隐藏属性,就是原料和成品的投入产出比。
是的,你没看错,同样生产这么多二级产品,对原料的需求,有的多,有的少。以畜产品为例,生产1吨畜产品需要消耗的农作物,小型牧场要1.333吨,大型牧场要1.14吨,牛棚要1.25吨,挤奶室要1.2吨,肉类加工厂要1.17吨。在不考虑占地面积的情况下,显然大型牧场是最划算的。考虑面积因素,个人认为挤奶室性价比更高。
下面罗列一下每生产1吨二级产品需要消耗的一级产品数量:
刨平木材:锯木厂:1吨;工程化木材加工厂:0.75吨
纸张:生物质颗粒加工厂:1吨;纸浆厂:0.75吨
面粉:磨粉机:0.6吨
畜产品:(上面提过不在重复)
玻璃:玻璃制造厂:1吨;玻璃纤维厂:0.75吨
金属:磨矿机:1吨;回转窑厂0.75吨
黄色石油:油泥高温分解厂:0.8吨;废油精炼厂:0.6吨
塑料:石油化工厂:0.8吨;石脑油裂解厂:0.6吨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的工厂产出比原料还多,强行解释的话……兑水了!
除了生产金属的回转窑厂占地面积实在太大,我选择磨矿机以外(其实畜产品也是这个考虑),其他都选最省原料的。
再不考虑专精星级加成,宿舍加成,政策加成的情况下,我所选择的各二级工厂单个每周生产“单位”数分别是:
刨平木材:6400;纸张:6400;面粉:4000;畜产品:4000;玻璃:6400;金属:3200;黄色石油:8000;塑料:8000
3、二级工厂的配备数量
加成的算法是这样的:加成后产量=基础产量×((星级加成+100%)×(宿舍加成+100%)×政策(加成+100%))四舍五入保留到百分位。
举个例子,二星加成4%,三个宿舍加15%,政策加10%,104%×115%×110%=131.56%,实际按132%去乘基础产量。
所以,五星+政策的产量加成是28%(1.16×1.1=1.276,取值1.28)
为了省事,我没有安排宿舍(太占地方了,并且不同专精的宿舍大小差异太大,很难统一)
具体需求数量计算如下表所示(除了最后两排以外,所有数据的单位都是“单位/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