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吧 关注:17,982贴子:738,176

重新研究先主的家世(求认真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如题。一楼先主。


IP属地:北京1楼2021-08-02 19:15回复
    首先是刘备的先祖,“坐酎金失侯”的中山靖王之子陆城亭侯刘贞。
    通常认为刘贞是刘胜众多儿子中很不起眼的一个。但最近楼某对此产生了不同的看法。
    首先,“贞”字是一个谥号,《逸周书·谥法解》载“清白守节曰贞,大虑克就曰贞,不隐无屈曰贞”。刘贞之前,谥号为“贞”的人,有东周的贞定王姬介(在位期间韩赵魏三家攻灭智伯),西汉开国功臣东武贞侯郭蒙、须昌贞侯赵衍(见于《史记·高祖功臣侯者年表》) 和中邑贞侯朱通(见于《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还有高帝之孙、淮南厉王之子济北贞王刘勃(汉景帝时去世,赐谥号“贞”)。
    其次,“贞”字最早是占卜之意,《说文》载“贞,卜问也。从卜,贝以为贽”,后又引申为言行一致,品行端正之意。
    由上述对“贞”字的解读,再结合儒学在西汉时期逐渐兴盛的历史背景,楼某个人认为,能拥有“贞”这个名字,意味着刘贞绝不是不起眼的庶出王子,很可能是中山靖王妃所生的嫡子。


    IP属地:北京2楼2021-08-02 22:11
    收起回复
      2025-08-29 09:48: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根据中山靖王墓考古结果,中山靖王刘胜的正妻名叫窦绾,字君须,一般认为她是西汉窦太后(汉文帝皇后,馆陶公主、汉景帝和梁王刘武的生母)的同族女子。窦绾的名字“绾”很引人注目——秦汉时期有三位重臣都是这个名字——他们分别是王绾、卫绾和赵绾。王绾是秦始皇初年的丞相,卫绾是西汉文帝、景帝、武帝三朝元老,还是汉武帝做太子时的太子太傅,赵绾是汉武帝初年的御史大夫。虽然窦绾与窦太后同族的可能性很大,但只是诸侯王的王妃,不管怎么说地位要在皇后、太后、太皇太后之下。与吕后之名吕雉,窦后之名窦猗房(《史记索隐》),卫后之名卫子夫相比,“窦绾”这个名字的确显得不同寻常。另外,在窦绾墓中出土了用于更改书简的铁书刀,据此分析窦绾本人有些文才,也的确配得上“绾”这个秦汉时期公卿级别的大臣的名字。


      IP属地:北京3楼2021-08-02 22:53
      收起回复
        既然说到刘贞和窦绾,自然也要重新研究一下刘贞的生父——中山靖王刘胜。
        第一个问题是刘胜的生卒年。通常认为刘胜生于公元前165年,即汉文帝前元十五年。认为刘胜生在这一年的理由,应该是刘胜被立为中山王的时间——汉景帝前三年。如刘胜生于汉文帝前元十五年,则汉景帝前三年刘胜初立时年龄为10~12岁,与高帝子如意立为赵王时的年龄“年十岁”相当。但再次阅读《汉书》相关传记后,楼某有了另外一种观点。
        据《汉书·景十三王传》记载,刘胜生母为汉景帝贾夫人,有同母兄赵王刘彭祖。《汉书·文帝纪》载,汉文帝十六年秋九月,得玉杯,刻曰“人主延寿”。(后来证实这是方士新垣平的骗局。)“延寿”与“彭祖”对应,所以楼某个人推测赵王刘彭祖很可能出生在这一年。《汉书·景十三王传》载刘彭祖是刘胜兄,刘胜是武帝兄,《汉书·外戚传》又云武帝未生而文帝崩,则刘胜的生年一定在汉文帝前元十六年之后,汉景帝前元年之前。
        又,刘胜名“胜”,“胜”字的本意是“禁得起”,引申为“超过”“制服”“打败”之意。由此分析,刘胜的名称可能与战争有关。《汉书·文帝纪》载,汉文帝后六年冬,匈奴入侵上郡、云中,汉廷派出以中大夫令免为首,包括周勃之子周亚夫、宗正刘礼在内的六位将军分别屯驻要地,防范匈奴入侵。次年,即汉文帝后七年,汉文帝去世。“胜”字显然与文帝后元六年的兵事对应,另外,“胜”字可能也有祝愿汉文帝早日战胜病魔,恢复健康的含义,所以,楼某个人认为中山靖王刘胜应出生在汉文帝后六年或后七年,比其同母兄刘彭祖小6~7岁。按生于文帝后元六年计算,刘胜立为中山王时5岁,略相当于高帝少子刘长立为淮南王时的年龄(虚岁3岁);武帝元鼎四年刘胜去世,享年45岁。


        IP属地:北京5楼2021-08-02 23:43
        收起回复
          第二个问题是刘胜娶妻窦绾的时间。
          古代男性结婚的年龄,有两种说法。《春秋谷梁传·文公二十年》记载“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许嫁,二十而嫁”;《韩非子》则记载“男子二十而室,女子十五而嫁”。汉朝皇室男子娶妻的绝对年龄,限于楼某水平,无法给出明确的答案,但可以根据惠帝、文帝、武帝立后时的年龄为参照。
          《汉书·惠帝纪》载汉惠帝16岁即位,惠帝四年20岁时立皇后张氏;
          《汉书·文帝纪》载文帝23岁即位,元年立皇后窦氏;
          《汉书·武帝纪》载武帝17岁即位,以太子妃陈氏为皇后。
          由前述三帝立后时的年龄推测,中山王刘胜娶妻窦绾的年龄当在20岁左右,即“男子二十而室”。因楼某个人推测刘胜生于文帝后元六年,则刘胜20岁时应是武帝建元三年。
          按照纪年对照《汉书·武帝纪》,楼某注意到这样一条记载——建元二年冬十月,御史大夫赵绾坐请毋奏事太皇太后(窦太后),及郎中令王臧皆下狱,自杀。丞相(窦)婴、太尉(田)蚡免。
          这一记载引起了楼某的思索——虽然目前还不能搞清楚其中的曲折,但楼某隐隐地感觉,“窦绾”这一名字的由来,或许与这件事有着某种关联。


          IP属地:北京6楼2021-08-03 00:10
          收起回复
            第三个问题是刘胜的生母贾夫人。
            起初,楼某对这个问题没有任何看法。但刘胜的名字“胜”却让楼某开始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胜”是汉景帝之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名字自不必说,关键在于《史记·梁孝王世家》记载了另外一位“刘胜”,即汉文帝少子梁怀王刘胜。
            梁怀王的名字,《史记》《汉书》各传记各不相同。《史记·孝文本纪》《汉书·文帝纪》《汉书·文三王传》皆云梁怀王名“”,《史记·梁孝王世家》则说梁怀王名“胜”,两者孰是孰非,限于楼某能力,无法考证。
            《汉书·文帝纪》载,文帝前元十一年梁怀王薨,前述楼某个人管见,中山靖王生于文帝后元六年,两者相距12年。考虑到秦汉时期人们对数字“6”的追求(12是6的2倍),且文帝在次年即去世,此时的汉文帝确有可能用已故少子的名字给新生的少孙取名,这一观点是否准确,还请高人评判。
            梁怀王名字的问题暂且不论,重要的是梁怀王身边有一位重要的贾姓名人,即著名文学家、政论家贾谊。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汉书·贾谊传》都记载文帝任命贾谊为梁怀王太傅,贾谊本人是秦相李斯同邑弟子吴公的门生。《汉书·景十三王传》载贾夫人长子刘彭祖“心刻深,好法律”“好为吏”,同时又记录了贾夫人次子刘胜回答汉武帝问题时一番颇有文采的言辞,贾夫人两子的特点与贾谊的经历两相对照,可以推测贾夫人与贾谊是同族。
            最后补充一点,《汉书·贾谊传》也称梁怀王名“胜”,如此,则中山靖王名字的背后也有些故事。


            IP属地:北京7楼2021-08-03 01:23
            收起回复
              因本帖主题和楼某个人水平所限,这里不研究除刘贞外的中山靖王诸子,还请各位吧友见谅。


              IP属地:北京8楼2021-08-03 18:55
              回复
                我记得有人考证关羽本字长生,改名的缘故等等云云,感觉过于往上套了,楼主说的这些会不会也有点根基不稳?毕竟现在嘲讽刘备“假”皇叔的一大堆


                IP属地:海南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1-08-03 19:13
                收起回复
                  2025-08-29 09:42: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接下来的问题是刘贞可能的出生年代。
                  据《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武帝元朔二年六月甲午,刘贞受封陉城侯,是中山靖王最早封侯的五子之一。
                  按楼某个人观点,刘胜生于文帝后六年,则武帝元朔二年时刘胜31岁,距其建元三年娶妻窦绾时已是11年。再考虑文帝为代王时,15岁生长子景帝,故暂以15岁为刘胜生育长子(女)的年龄。
                  按前述刘胜生于文帝后六年计算,其15岁之年应是景帝后元年。
                  《史记·建元已来王子侯者年表》记载,武帝元朔二年,最早封侯的中山靖王五子分别是如下五人:
                  广望侯刘安中、将梁侯刘朝平、新馆侯刘未央、新处侯刘嘉、陉城侯刘贞。
                  上述五人的长幼顺序无直接记载,暂以排名先后为长幼顺序。
                  首先需要注意的是刘未央。“未央”是西汉皇宫名,《汉书·景十三王传》载,武帝建元三年,中山王刘胜入朝,则刘未央有可能生于建元三年前后。刘贞封侯排名在刘未央之后,又是五子中排名最后者,这可能意味着刘贞出生在刘未央之后,且在五人中年龄最小。
                  再从刘贞的名字“贞”来分析。前面提到,“贞”字有占卜之意,那么刘贞的出生就有可能与占卜之类的活动有关。
                  按照这个思路阅读《汉书·武帝纪》,楼某发现武帝建元三年——元光六年期间发生了许多大事,为了让读者更直接地了解这些事情,现将其中楼某个人认为重要者条列如下:


                  IP属地:北京10楼2021-08-03 22:21
                  收起回复
                    建元三年 春,河水溢于平原,大饥,人相食。秋七月,闽越围东瓯,遣中大夫严助持节发会稽兵,浮海救之。
                    建元四年 夏,有风赤如血。六月,旱。秋九月,有星孛于东北。
                    建元五年 夏四月,平原君薨。(这个平原君是武帝生母王太后的母亲臧儿,项羽分封的燕王臧荼的孙女。)五月,大蝗。秋八月,广川王越、清河王乘皆薨。(广川、清河两王是王太后同母妹王儿姁所生四子中的两个。)
                    建元六年 春二月乙未,辽东高庙灾。夏四月壬子,高园便殿火。上素服五日。 五月丁亥,太皇太后崩。秋八月,有星孛于东方,长竟天。 闽越王郢攻南越。遣大行王恢将兵出豫章,大司农韩安国出会稽,击之。未至,越人杀郢降,兵还。
                    元光元年 五月,诏贤良曰:“(诏书略)”于是董仲舒、公孙弘等出焉。秋七月癸未,日有食之。
                    元光二年 冬十月,行幸雍,祠五畤。春,诏问公卿曰:“朕饰子女以配单于,金币文绣赂之甚厚,单于待命加嫚,侵盗亡已。边境被害,朕甚闵之。今欲举兵攻之,何如?”大行王恢建议宜击。夏六月,御史大夫韩安国为护军将军,卫尉李广为骁骑将军,太仆公孙贺为轻车将军,大行王恢为将屯将军,大中大夫李息为材官将军,将三十万众屯马邑谷中,诱致单于,欲袭击之。单于入塞,觉之,走出。六月,军罢。将军王恢坐首谋不进,下狱死。
                    元光三年 春,河水徙,从顿丘东南流入勃海。夏五月,封高祖功臣五人后为列侯。 河水决濮阳,泛郡十六。发卒十万救决河。起龙渊宫。 (本年的黄河洪水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次洪水事件,日后封堵决口时汉武帝亲率大臣参与,太史公司马迁也在其中。)
                    元光四年 冬,魏其侯窦婴有罪,弃巿。 春三月乙卯,丞相(田)蚡薨。夏四月,陨霜杀草。五月,地震。赦天下。
                    元光五年 春正月,河间王德薨。 (河间王刘德是栗姬所生,他的两位同母兄弟临江王刘阏于、前废太子刘荣都去世于景帝在位期间。至此,栗姬与景帝所生三子全部去世。)夏,发巴蜀治南夷道,又发卒万人治雁门阻险。 秋七月,大风拔木。乙巳,皇后陈氏废。捕为巫蛊者,皆枭首。 八月,螟。
                    元光六年 春,匈奴入上谷,杀略吏民。遣车骑将军卫青出上谷,骑将军公孙敖出代,轻车将军公孙贺出云中,骁骑将军李广出雁门。青至龙城,获首虏七百级(这是卫青第一次率军北击匈奴)。广、敖失师而还。(这里省略武帝为此战而下的诏书)夏,大旱,蝗。六月,行幸雍。秋,匈奴盗边。遣将军韩安国屯渔阳。


                    IP属地:北京11楼2021-08-03 22:49
                    收起回复
                      自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10年的时间里,汉朝失去了两位地位最高的女子(皇帝的祖母太皇太后和外祖母平原君)
                      ,两位执掌重权的外戚(窦婴、田蚡)和三位分封在当时黄河干流附近的诸侯王(广川、清河、河间),与开国皇帝高帝相关的高庙、高园(高帝陵园)也先后发生莫名其妙的火灾,东南和北方边界战事多发,水旱灾害(尤其是黄河的洪水)和日食等天象也不断出现。在如此危急的情势下,无论是长安的朝廷还是分封的诸王国,无疑都会举行占卜之类的活动来祈福禳灾,结合“贞”字的占卜之意,楼某个人推测刘贞的出生年代很有可能就在这10年之内。
                      又据《史记·建元以来王子侯者年表》,武帝元朔三年封侯的中山靖王之子仅有陉城侯刘义一人,下一位封侯的中山靖王之子临乐侯刘光,封侯时间在武帝元朔四年。临乐侯刘光的名字“光”很可能取自元朔之前的年号“元光”,则刘光应出生在武帝元光年间,再考虑其王子侯的身份,则刘光很可能生于武帝元光元年。刘光封侯在刘贞之后,那么他的年龄应小于刘贞,如此,刘贞应出生于武帝建元三年——建元六年之间。
                      另外,与刘贞同时封侯的中山靖王五子中,排在刘贞前面的是新馆侯刘未央、新处侯刘嘉。楼某在前文中给出了刘未央生于武帝建元三年的个人观点,这样一来,只要确定了刘嘉的出生年代,就能确定刘贞的出生年代。
                      因刘嘉生父刘胜的封爵是中山王,封地位于旧中山国,战国时期是赵国领土,“嘉”又是赵悼襄王之子代王嘉的名字,那么刘嘉的出生年代就可能在武帝建元五年。因为武帝外祖母平原君臧儿在这一年去世,“平原君”又是战国四公子之一、赵武灵王之子赵胜的封号,而且封地在平原附近的广川、清河两王也在同年去世,在这样的背景下,汉朝皇室的中山王刘胜给这一年出生的儿子取一个与故赵王室成员相同的名字,很可能是为了追求自己封国的稳定,也并非不可理解。
                      既然刘嘉出生于武帝建元五年,那么比刘嘉小的刘贞就只能出生于建元五年或建元六年,且建元六年出生的可能性更大。因为在这一年,祭祀汉高帝的辽东郡高庙和长安高园先后发生火灾,太皇太后窦氏也在当年五月去世,刘胜妻子窦绾又很可能与窦太后同族,所以无论是皇族刘胜还是后族窦绾都很可能进行占卜活动以祈福禳灾,自然也就可能为当年出生的窦绾之子取名为“贞”来寄予其某种含义。


                      IP属地:北京12楼2021-08-03 23:48
                      收起回复
                        有一件事值得注意,就是刘胜另一个儿子刘义的封号与刘贞相同,也是“陉城侯”。
                        直到昨日开帖前,楼某都未注意过这位“刘义”,只是简单地认为他是中山靖王的另一个儿子。但今日楼某却突然觉得不对,因为“刘义”这个名字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汉朝皇室中。
                        汉朝皇室中第一位名叫刘义的,是汉惠帝之子后少帝刘弘。
                        《汉书·高后纪》载,高后元年,封孝惠后宫子不疑为恒山王,弘为襄城侯;高后二年秋七月,恒山王刘不疑薨;高后四年吕后废前少帝,五月丙辰立恒山王刘弘为皇帝。《史记·惠景间侯者年表》又载,“高后元年四月辛卯,(襄城)侯(刘)义元年,二年,侯义为常山王,国除”。两相对照,知刘弘与刘义应是一人,“义”“弘”两名孰先孰后暂不可考。高后八年诸吕之乱平定后,大臣们认为后少帝刘弘并非惠帝亲生子,将其诛杀。
                        前文已述,武帝建元三年至元光六年间,汉朝灾异频发,朝廷和王国都可能因此行占卜之事。这一现象令楼某想到了高后八年吕后去世前出现的占卜之事。
                        《史记·吕太后本纪》:(高后八年)三月中,吕后祓,还过轵道,见物如苍犬,据高后掖,忽弗复见。卜之,云赵王如意为祟。高后遂病掖伤……七月辛巳,高后崩。
                        《汉书·五行志中之上》:高后八年三月,祓霸上,还过枳道,见物如仓狗,橶高后掖,忽而不见。卜之,赵王如意为祟。遂病掖伤而崩。先是高后鸩杀如意,支断其母戚夫人手足,搉其服以为人彘。
                        赵王刘如意去世于惠帝元年,惠帝元年至高后八年时间为15年,高后八年至武帝建元三年时间为42年,15和42都是数字3的倍数,赵王刘如意又是高帝第三子,所以无论是在长安的武帝,还是封地在故赵的中山王刘胜,都有可能就灾异进行占卜,且可能得出“后少帝为祟”的结果。若真是如此,汉廷和中山国就有可能将元朔二年已封为陉城后的“刘贞”更名为“刘义”,并再次将其封侯,以达到祈福祛灾的目的,客观上也为吕氏和后少帝正了名。
                        当然,上述观点只是楼某的一家之言。因为《汉书·王子侯表》载,刘贞的封号是“陆城侯”,刘义的封号是“陆地侯”。虽然两人都在武帝元鼎五年坐酎金失侯,但刘贞的迁居地是涿郡涿县,刘义的迁居地是中山国新处县。所以刘贞和刘义不是一个人的可能性更大。


                        IP属地:北京13楼2021-08-04 01:09
                        收起回复


                          IP属地:北京21楼2021-08-06 13:27
                          收起回复
                            接下来要研究的,是从刘贞失侯(西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到刘备出生(东汉桓帝延熹四年,公元161年),这273年中刘贞家族的生活状态。
                            刘贞失侯后即成为平民,这毫无疑问。但他的生活显然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差。首先,刘贞仍然保留了皇族姓氏“刘”,这说明他并没有被削除宗籍。第二,无论刘胜妻窦绾是否刘贞生母,也无论窦绾何时去世,祖籍地邻近中山国的窦氏外戚都能给予刘贞一定的支持。第三,中山王刘胜虽然去世,但其同母兄赵王刘彭祖仍然健在,且直到武帝征和元年才去世,这位长寿的诸侯王为人“好法律”“好为吏”,与包括刘贞在内的坐酎金失侯的王子们,特别是其本人之子和同母弟中山靖王之子,应该有一定的联系。第四,元封四年冬十月,汉武帝北巡,经过刘贞落户的涿郡,刘贞或因此得到来自皇帝和朝廷的注意。第五,除中山王外,封地邻近涿郡的诸王,如河间王、广阳王,其王子侯除爵后也多有在涿郡定居者,这些人之间无疑会有所往来。
                            刘贞失侯后以何种职业为生,楼某个人认为,为吏或从军是比较大的可能。首先,据《汉书·王子侯表》,刘贞之弟刘屈氂曾任职涿郡太守,刘贞伯父赵王刘彭祖也有两个儿子任职郡太守,即南陵侯刘庆任沛郡太守,安檀侯刘福任常山太守,受此影响,刘贞或选择成为郡县官吏。其次,在刘贞失侯的元鼎五年之后,汉武帝开始大规模巡行郡县,这也可能给失侯的刘贞提供某种机会。第三,武帝元鼎五年之后,汉朝与西羌、越人、朝鲜和西南夷都有大规模战事,且元封元年武帝北巡“勒兵十八万骑,旌旗径千余里,威震匈奴”,失侯的刘贞也可能选择从军以求立功复爵。
                            这里有一件需要特别注意的事,就是刘贞家族与武帝征和二年“巫蛊之祸”的关联。众所周知,武帝征和二年发生了惨烈的“巫蛊之祸”,最终导致包括皇后卫子夫和太子刘据在内的数万人死于非命。令人惊讶的是,赵王、中山王家族与这场惨祸有很深的纠葛。其中的细节,这里不展开讨论,只举出人物上的关联:
                            一、“巫蛊之祸”始作俑者江充与赵王刘彭祖父子关系密切;
                            二、武帝末年的丞相刘屈氂是中山靖王刘胜之子,也是中山靖王诸子中最后一个封侯者(因镇压太子刘据叛乱而封侯)。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刘屈氂出任丞相前曾任职涿郡太守。涿郡是包括刘贞在内的几位失侯的中山靖王之子的定居地,尤其是刘贞失侯后定居于涿郡郡治涿县,这不得不令人怀疑刘贞等人与刘屈氂之间是否有某些至今尚不为人知的联系。
                            汉武帝去世后,汉昭帝即位。昭帝异母兄燕王刘旦企图谋反,中山靖王刘胜嗣子哀王刘昌之子刘长(与高帝少子淮南厉王刘长同名)也卷入其中,刘贞家族是否也参与了谋反案,史无明载。
                            刘贞去世的时间史无明载。按刘贞生于武帝建元六年,元鼎五年失侯时23岁时计算,若武帝去世时刘贞仍在世,则征和二年巫蛊之祸时刘贞44岁,后元二年武帝去世时刘贞48岁,与刘禅出生时的刘备年龄相当(赤壁之战也发生在这时)。若汉昭帝元平元年昭帝去世时刘贞也在世,则昭帝元平原年刘贞61岁,与刘备称帝时的年龄相当。因刘贞生父刘胜终年45岁,伯父刘彭祖在位60余年而终,后人刘备、刘禅父子两代都是60余岁去世,刘备临终时又有“人五十不称夭”的自述,可以认为刘贞的寿命至少在50岁左右。
                            从年龄上分析,刘贞在世时应至少生育一子,否则就不会有后来的刘备、刘禅。


                            IP属地:北京22楼2021-08-06 13:30
                            收起回复
                              2025-08-29 09:36:03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如前所述,从刘贞失侯到刘备出生,历时273年。在这273年里,刘贞家族都有过哪些人物,史无明载。但家族世代传承确实不争的事实。故楼某决定更换思路,先研究两汉273年间刘备家族的代际传承。
                              楼某统计了《汉书》所载各支诸侯王的世系传承,发现除武帝外的景帝13子多能传至第6代(以景帝子为第1代),武帝系的诸侯王也多能传至第6代(以武帝为第1代),非景帝系的文帝后裔多能传至第6代(以与汉武帝同辈者,即文帝之孙为第1代),齐王刘肥系能传至第8代(以与武帝同辈者,即刘肥之孙为第1代)。
                              王子侯家族,若以与武帝同代的诸侯王为第1代,据《汉书·王子侯表》,也多能传至第6代。
                              高帝功侯家族,据《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到汉宣帝元康四年(公元前62年)时能传至第6~7代。汉宣帝元康四年距西汉灭亡(公元8年)70年,70年间有两代人出生应是合理推测,即高帝功臣家族传至西汉灭亡时能传到第8~9代。
                              依据前述诸侯王、王子侯、功侯家族世代传承规律分析,“高帝——刘贞”一系在西汉一朝应有约10代人,刘贞是高帝玄孙(4世孙),则从刘贞出生到西汉灭亡,其世系应有6代人。下面列出西汉朝刘贞家族世系图:
                              高帝——文帝——景帝——中山靖王——刘贞——一代——二代——三代——四代——五代(西汉灭亡)
                              另外,《汉书·平帝纪》记载,汉平帝元始二年(公元2年)曾大规模分封王侯,并给出了相应的王侯世系,也可作为刘贞家族世系的某种参照。现将原文摘录如下:
                              (元始二年)夏四月,立代孝王玄孙之子如意为广宗王,江都易王孙盱台侯宫为广川王,广川惠王曾孙伦为广德王。封故大司马博陆侯霍光从父昆弟曾孙阳、宣平侯张敖玄孙庆忌、绛侯周勃玄孙共、舞阳侯樊哙玄孙之子章皆为列侯,复爵。赐故曲周侯郦商等后玄孙郦明友等百一十三人爵关内侯,食邑各有差。


                              IP属地:北京23楼2021-08-07 00:31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