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是希望每一位新生同学都能够过好高中生涯的最后一个暑假!在你想要去了解自己即将就读大学的时候。通过各种平台,微博,贴吧,小红书,知乎,B站等。加了很多所谓的新生群。然后认识了很多“热心”的学长学姐。他们给你带来很多你不知道的校内讯息。那你可曾想过,对面那个你尊敬的学长学姐到底是人是鬼?是善是恶?是否是那一只披着羊皮的狼?
毕业有几年了,现在也是做着育人的工作。这几年各大培训机构对于线上运营的执著愈演愈烈。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招生规模。我几乎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2021届新生。你加的微信群又或者QQ群。90%是某一家教育机构建立的。并且群主和管理员几乎都是这家机构的正式员工或者学生实习生。当然,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推广自己的产品给到需要的人。这就没什么不好。教育培训的本质就是为了让我们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或者提高学历上更容易。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教育机构都是有良知的,至少部分不是,他们会进行“吸血鬼”式的非法营销手段,利用大学新萌的懵懂无知,榨取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那我们该说说教育培训机构的种类以及为何执著于在你们还没进大学前就想方设法的去影响你们的原因了。
1:上海的插班生政策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学校,自己有很多比较偏门的专业,高考录取后没人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能够有信心考到好学校的学生,报的肯定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再者从就业出发,冷门专业的就业也是一个毕业后所面临的问题。不会真的有很多同学想去学习考古吧。
那这些高校在考插政策中给到的位置多吗?很明确的告诉同学们,非常少!录取率低到可怕。为什么?因为卷啊!因为名校情结啊!谁不想去好学校呢?民办的想去公办,二本想去一本,一本想去211,211的想去985。结果就导致千百人争一个名额,群雄逐鹿,打破头,挤破天,比高考还激烈。然后学生并不自知。延伸的东西我就不说了。考插政策既然有,那一定是好的。但是真的适合每一位同学么?不见得。当你选择考插后,请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如果有精力还能兼顾自己大学的其余课程,也请好好学习。要不然可能耽误的整个大学生涯。因为不管后期的考研还是出国,绩点都很重要。如果没办法兼顾。请在失败后,回去读高三(也没那么极端啦,哈哈)。
2:考研
考研在全国可谓是大势所趋。卷嘛!也不是你一个大一新生现在需要了解的。先把大一大二的本职任务完成。完成的越好,才越有希望去在考研场上有一席之地。建议二本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准备。不要影响本身的学业。大三的下半学期和大四基本上可以专心准备考研了。学业也没有那么重了。好一点的学校。大三结束后准备,完全来得及。一年的时间还是很长的。考虑到记忆周期的问题。不易太早准备,操之过急。
3:出国
出国的话 相较于国内考研肯定稍微容易点。主要但主要的问题是钱呀。国外香甜的空气都是花钱买的。出国是笔不小的费用呢:考雅思托福的费用、出国学校的学费、出国的保证金、生活费……但是这些也不是你们现在要考虑的,太早了,还是先抓大学各科成绩的绩点吧,绩点不够国外好的大学也不会录取你的。
4:各种证书
证书的话,考证的根本目的,总结下来就一个词:各取所需。证书范围太广了。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证书。因为持证上岗嘛,加持力肯定毋庸置疑的。无非就是多去了解了解。不要盲目选择。出国的考个雅思托福;小语种的考个专业对口的证书(什么日语N1,法语的TEF);财经类的,机械类的,计算机类的。五花八门的证书一定要慎重选择,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在这里就不继续延伸了~~
最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嗟来之食,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那些所谓的新生群,如果不是官网发布的,或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学生会组织发布的,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心。如果个人真的本身都准备好要去一些机构学习的。也要去了解一下公司的规模,天眼查看看。总之就是多了解了解。毕竟父母的钱也是辛苦赚来的。去年一年的疫情倒闭了上千家教育机构。那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PS:当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你转发到你现在所在的微信群或者QQ群,群主没有删,并且没有把你踢出群聊。那至少可以放松些警惕了!


毕业有几年了,现在也是做着育人的工作。这几年各大培训机构对于线上运营的执著愈演愈烈。通过各种手段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和招生规模。我几乎可以很负责任的告诉各位2021届新生。你加的微信群又或者QQ群。90%是某一家教育机构建立的。并且群主和管理员几乎都是这家机构的正式员工或者学生实习生。当然,如果真的只是为了推广自己的品牌,推广自己的产品给到需要的人。这就没什么不好。教育培训的本质就是为了让我们大学生在步入社会或者提高学历上更容易。但是也不是所有的教育机构都是有良知的,至少部分不是,他们会进行“吸血鬼”式的非法营销手段,利用大学新萌的懵懂无知,榨取父母辛苦赚来的血汗钱。
那我们该说说教育培训机构的种类以及为何执著于在你们还没进大学前就想方设法的去影响你们的原因了。
1:上海的插班生政策
说的直白一点,就是有一些比较好的学校,自己有很多比较偏门的专业,高考录取后没人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能够有信心考到好学校的学生,报的肯定是比较热门的专业,再者从就业出发,冷门专业的就业也是一个毕业后所面临的问题。不会真的有很多同学想去学习考古吧。
那这些高校在考插政策中给到的位置多吗?很明确的告诉同学们,非常少!录取率低到可怕。为什么?因为卷啊!因为名校情结啊!谁不想去好学校呢?民办的想去公办,二本想去一本,一本想去211,211的想去985。结果就导致千百人争一个名额,群雄逐鹿,打破头,挤破天,比高考还激烈。然后学生并不自知。延伸的东西我就不说了。考插政策既然有,那一定是好的。但是真的适合每一位同学么?不见得。当你选择考插后,请义无反顾的走下去。如果有精力还能兼顾自己大学的其余课程,也请好好学习。要不然可能耽误的整个大学生涯。因为不管后期的考研还是出国,绩点都很重要。如果没办法兼顾。请在失败后,回去读高三(也没那么极端啦,哈哈)。
2:考研
考研在全国可谓是大势所趋。卷嘛!也不是你一个大一新生现在需要了解的。先把大一大二的本职任务完成。完成的越好,才越有希望去在考研场上有一席之地。建议二本学生在大三第一学期的寒假开始准备。不要影响本身的学业。大三的下半学期和大四基本上可以专心准备考研了。学业也没有那么重了。好一点的学校。大三结束后准备,完全来得及。一年的时间还是很长的。考虑到记忆周期的问题。不易太早准备,操之过急。
3:出国
出国的话 相较于国内考研肯定稍微容易点。主要但主要的问题是钱呀。国外香甜的空气都是花钱买的。出国是笔不小的费用呢:考雅思托福的费用、出国学校的学费、出国的保证金、生活费……但是这些也不是你们现在要考虑的,太早了,还是先抓大学各科成绩的绩点吧,绩点不够国外好的大学也不会录取你的。
4:各种证书
证书的话,考证的根本目的,总结下来就一个词:各取所需。证书范围太广了。基本上各行各业都有证书。因为持证上岗嘛,加持力肯定毋庸置疑的。无非就是多去了解了解。不要盲目选择。出国的考个雅思托福;小语种的考个专业对口的证书(什么日语N1,法语的TEF);财经类的,机械类的,计算机类的。五花八门的证书一定要慎重选择,为自己的将来考虑。在这里就不继续延伸了~~
最后,任何事物都不可能是嗟来之食,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那些所谓的新生群,如果不是官网发布的,或者官方微信公众号和学校学生会组织发布的,同学们一定要提高自己的警惕心。如果个人真的本身都准备好要去一些机构学习的。也要去了解一下公司的规模,天眼查看看。总之就是多了解了解。毕竟父母的钱也是辛苦赚来的。去年一年的疫情倒闭了上千家教育机构。那钱肯定是要不回来了。
PS:当同学们看到这篇文章,如果你转发到你现在所在的微信群或者QQ群,群主没有删,并且没有把你踢出群聊。那至少可以放松些警惕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