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页资讯视频图片知道文库贴吧地图采购
进入贴吧全吧搜索

 
 
 
日一二三四五六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

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

一键签到
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
一键签到
本月漏签0次!
0
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
如何使用?
点击日历上漏签日期,即可进行补签。
连续签到:天  累计签到:天
0
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使用连续签到卡
08月21日漏签0天
浦科特吧 关注:112,777贴子:52,058
  • 看贴

  • 图片

  • 吧主推荐

  • 视频

  • 游戏

  • 7回复贴,共1页
<<返回浦科特吧
>0< 加载中...

新瓶装新酒 浦科特 Plextor M10P系列SSD评测

  • 只看楼主
  • 收藏

  • 回复
  • 浦科特ple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自从PCI-E 4.0接口正式在消费级平台应用后,SSD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次元。在这段时间里我们见到了第一代的群联E16及其升级版的E18方案,三星的ELPIS方案,而另一家在PCI-E 3.0年代非常活跃的MARVELL却有些沉寂。与此同时一直以MARVELL主控加东芝原厂颗粒方案的浦科特,自从M9P PLUS之后也许久未发布PCI-E新品。 就在我们怀疑浦科特是否被MARVELL拖累要退出PCI-E 4.0世代竞争的时候,浦科特最新旗舰级新品M10P悄然问世。让人大感意外的是,这次浦科特并没有依照传统采用MARVELL主控,而是采用了一个新兴厂商InnoGrit的Rainier IG5236方案。这可以说是浦科特SSD问世十余年来最大的一次变革,而这次全新的尝试究竟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我们今天就来测一测

外观

这次来到评测室的是浦科特M10P系列的两款产品,一款是AIC插卡版的M10PY 512GB,另一款是M.2版的M10PG 1TB

从官方给出的参数可以看到,M10P的顺序读取和写入分别可达7000和5000MB/S,这和三星目前的旗舰产品980PRO基本是同一水平。4K随机读写峰值分别是650K和550K IOPS,这相比上一代的M9P PLUS要高出差不多一倍

AIC插卡版M10PY采用了HHHL(半高半长)版型,尾部点缀流线型装饰,整体外观上和M9P系列基本一致

散热片开了更多的凹槽,进一步增加了散热面积

与前几代一样,AIC插卡版实际上是M.2版本加PCI-E转接卡再加散热片构成的,从缝隙中可以看到内部的M.2盘体

RGB元素在AIC板中得到保留,希望在日后能够支持主流厂商的神光同步功能,比如华硕的AuraSync

M.2版本的M10PG,赠送了一片背板和一枚散热片,这次浦科特把M10P的产品标签贴到了散热背板上。我相信很多玩家和我一样,对于许多M.2 SSD把标签贴在正面行为感到深恶痛绝。不撕掉吧,严重影响散热效果,撕掉吧,万一标签保管不善,好好的N年保修就这样没有了。浦科特把标签干脆贴到散热片上的做法实在是为玩家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这里必须要多点一个好评


散热片相当厚实,虽然规模没有某些高端主板自带的散热片大,但是做了特殊造型来增加散热面积,这样规模的散热片如果拿出去单独卖的话也要好几十块钱了,比如利民的TR-M.2,在京东售价39.9。而浦科特这次是白送了


1TB版本M10PG的盘体,所有IC均分布于正面。拥有两枚DRAM,一枚主控,两枚NAND。采用主控居中,DRAM和NAND分列两端的排布方式

背面没有任何元器件

这里要吐槽下KIOXIA(原东芝)的闪存印字实在是太浅了,擦点硅脂才能看得清楚。TH58LKT2T2MBAEG,这个可能是新款,目前我这还没有关于这款NAND的具体资料

DRAM来自海力士H5AN4G6NBJRVKC,单颗512MB的DDR4-2666颗粒,两颗正好1GB。这也是高端1TB SSD的常见配备

来自英韧 InnoGrit的Rainier IG5236主控。这个厂商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但实际上InnoGrit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吴子宁博士曾担任MARVELL的首席技术官(CTO)。这样一来InnoGrit和MARVELL就有了这样一层朦胧的关系,浦科特换用英韧主控也就顺理成章了

Rainier系列包含两颗针对不同应用的芯片:用于高端客户端应用的IG5236,用于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的IG5636。
Rainier IG5236 采用先进的12nm FinFET CMOS 制造工艺,是一款业界领先的PCIe Gen4 x4、NVMe 1.4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支持容量高达8TB。IG5236 支持数据总线位宽为(32+8)位或32位的DDR SDRAM。Rainier具有八个NAND通道,可通过ONFI 4.1或 Toggle 2.0/3.0/4.0接口,支持MLC、TLC和QLC NAND闪存。IG5236 采用包括AES、国密标准SM2/3/4、SHA、RSA、ECC、CRC和端到端数据保护在内的多种数据加密和保护机制,实现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英韧特有的ECC技术,可以大幅改善数据持久保存的能力,为SSD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的性能。
而IG5236的官方性能指标,4K随机读写IOPS分别可达1000K和800K,完全是一个业界顶级的指标



  • 浦科特ple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1TB版本M10PG的盘体,所有IC均分布于正面。拥有两枚DRAM,一枚主控,两枚NAND。采用主控居中,DRAM和NAND分列两端的排布方式

背面没有任何元器件

这里要吐槽下KIOXIA(原东芝)的闪存印字实在是太浅了,擦点硅脂才能看得清楚。TH58LKT2T2MBAEG,这个可能是新款,目前我这还没有关于这款NAND的具体资料

DRAM来自海力士H5AN4G6NBJRVKC,单颗512MB的DDR4-2666颗粒,两颗正好1GB。这也是高端1TB SSD的常见配备

来自英韧 InnoGrit的Rainier IG5236主控。这个厂商对大家来说可能是比较陌生,但实际上InnoGrit的联合创始人兼CEO吴子宁博士曾担任MARVELL的首席技术官(CTO)。这样一来InnoGrit和MARVELL就有了这样一层朦胧的关系,浦科特换用英韧主控也就顺理成章了

Rainier系列包含两颗针对不同应用的芯片:用于高端客户端应用的IG5236,用于数据中心和企业级应用的IG5636。
Rainier IG5236 采用先进的12nm FinFET CMOS 制造工艺,是一款业界领先的PCIe Gen4 x4、NVMe 1.4 固态硬盘主控芯片,支持容量高达8TB。IG5236 支持数据总线位宽为(32+8)位或32位的DDR SDRAM。Rainier具有八个NAND通道,可通过ONFI 4.1或 Toggle 2.0/3.0/4.0接口,支持MLC、TLC和QLC NAND闪存。IG5236 采用包括AES、国密标准SM2/3/4、SHA、RSA、ECC、CRC和端到端数据保护在内的多种数据加密和保护机制,实现了最高级别的安全性能。英韧特有的ECC技术,可以大幅改善数据持久保存的能力,为SSD方案提供更好的可靠性和超高的性能。
而IG5236的官方性能指标,4K随机读写IOPS分别可达1000K和800K,完全是一个业界顶级的指标


2025-08-21 01:02:05
广告
不感兴趣
开通SVIP免广告
  • 浦科特ple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测试
测试平台选用INTEL I9-11900K+ASUS ROG M13H的组合,用以发挥M10P的最佳性能
Crystal Disk Info可以正常识别M10P SSD系列的通电时间和写入量等信息,PCI-E 4.0X4的连接速率,nvme1.4标准都是首次在浦科特SSD上使用

两块M10P的容量是512GB和1024GB,相比常见的500GB和1000GB版本要多一些可用空间。比如1024GB格式化之后,在Windows操作系统内可用空间为953GB,而1000GB可用只有931GB

我这片M10P样品的出厂固件版本是1.00,目前最新固件版本是1.0T,可以使用官方工具直接更新固件,操作也非常简单

按照惯例还是先来测一下Crystal Disk Mark,因为有些厂商喜欢用这款软件的结果来作为自己的性能指标,对于普通玩家来说也比较一目了然

1TB版本的M10P,1M顺序读取超过了6900MB/S,写入超过5000MB/S,基本达到官方指标。这个顺序读写性能和三星elpis方案的980PRO不相上下,略逊于群联E18方案。4K随机读取方面接近3200MB/S,换算为IOPS差不多77万IOPS左右,相较官方指标的65万还要超出不少。4K随机写入换算过来差不多53万IOPS左右,也基本达到官方指标55万。512GB版本和1TB的区别仅在于顺序写入上低了1000MB/S,顺序读取以及4K随机性能和1TB版本几乎没有什么区别

在向盘内填充包括游戏、视频在内的大量文件778GB之后,占用空间约82%。此时的基准测试成绩仅有持续写入出现了轻微下降,其余与空盘状态基本一致



  • 浦科特ple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PCMARK 10存储测试,这项测试模拟场景流行的应用程序和任务,用来可以用来评定SSD在日常应用中的表现

1TB版本的M10P得分接近4000分,这个分数是什么概念呢,需要有对比才能看得出来

我给手中的M9PGN+和980PRO也跑了同样的测试。结果有些让我感到意外了,我一直以为980PRO应该是目前消费级PCI-E 4.0盘里无敌的存在,但在PCMARK 10存储测试中却败给了M10P

M10P的SLC Cache并没有像群联方案那样几乎用全盘1/3的容量去模拟SLC,而且取了一个相对较小的容量。大容量CACHE是一把双刃剑,虽然能保证拷贝大文件是时候依然满速,但同样需要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回收

512GB版本的Cache容量大约21GB左右,而1TB版本的Cache容量大约35GB左右。

M10P虽然Cache容量并不算大,但在Cache耗尽之后的NAND直写方面表现出色,相比M9P plus要提高了一大截,特别是1TB版本达到1800MB/S左右,这速度差不多是同容量M9P PLUS的4倍。512GB版本可以稳定在1000MB/S,也是同容量M9P PLUS的2倍。直写速度可以说是上代产品M9P PLUS的最大短板,M10P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弱点


  • 浦科特ple
  • 人气楷模
    13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4K随机读取峰值测试中,M10P的性能对线程数更加敏感,QD达到16之后性能就不再有明显提升,需要线程数达到8以上才能发挥最佳性能。在Q8T16的时候达到随机读取最高峰值,大约797K IOPS

随机写入方面对线程数的要求相对低了一些,但也可以看得出来线程数的影响要大于队列纵深,Q4T8基本达到性能峰值

在于上一代的M9P PLUS的对比当中可以发现,在thread=1时,M10P的随机性能领先幅度并不算很大

但当thread提高到8的时候,M10P完全发挥自己的实力,领先上一代M9P PLUS超过一倍

PCMARK 10除了上面的全面测试以外,还提供了对SSD的性能一致性测试。这项测试对SSD进行高负荷写操作,测定在极端状态下SSD的性能。在这项测试中浦科特的M10P相比三星980PRO还有着一定的差距

不过对于SSD的高负荷测试并不仅限于带宽和延迟,在高负荷的Q32T1随机写入离散度测试中,M10P的表现非常出色,2000秒左右就进入了稳定态。整个测试过程中振幅摆动极小,性能一致性非常出色,堪比部分企业级SSD

在温度方面,因为PCI-E4.0的SSD读取速度可以高达7000MB/S,此时无论NAND还是主控几乎都是满负荷运作,所以我采用高强度顺序读取来进行测试极限温度。M.2版本的M10PG所附带的原装散热片和华硕M13H主板的主M.2散热装甲效能差不多,而AIC版本M10PY的散热效能则要明显高上一个层次。而相比上一代M9P PLUS,在读取速度翻倍的情况下温度还保持在同一个水平线上

总结
我也算是浦科特的老用户了,从早年SATA的M3P开始,浦科特的旗舰产品总是在业内占据一席之地。但对于上一代的M9P PLUS我个人并不算非常满意,感觉那时浦科特的工程师们仿佛并没有摸清消费者究竟想要什么。隔壁的群联E12方案对于Q8T8这一当时跑分软件的默认设置进行了重点优化,所以他们的跑分很漂亮。而M9P PLUS则针对Q32T4来做优化,跑分上就吃了很大的亏。闪存直写速度较低,甚至1TB版本比512GB版本更低的现象更是让消费者难以相信它是一款高端产品。
而浦科特M10P浴火重生,在弥补了M9P PLUS 闪存直写较慢的这一缺点之后,进化成一款非常均衡、几乎挑不出什么缺点的SSD。出色的性能完全可以排进目前PCI-E4.0 SSD的第一梯队,稳定的离散度表现甚至不输给一些入门的企业级SSD。家庭游戏娱乐、创意工作、甚至是不少商用场景都能够得到不俗的体验。
InnoGrit英韧主控IG5236和浦科特的合作无疑是双赢的结果,其深厚实力足以挑战三星ELPIS这一目前消费级PCI-E 4.0方案的天花板。再一次站上巅峰的浦科特日后想必也会更加精进。


  • 贴吧用户_063S6SA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在哪升级1.0t?


  • morningsungao
  • 初级粉丝
    1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隐藏此楼查看此楼
盘多的同志慎入M10P,除了在CPU直连的槽上都会出现性能下降,如果是用扩展卡,比如华硕的ROG Hyper M.2上,连续写入甚至会降到850M
https://www.chiphell.com/thread-2382727-1-1.html


登录百度账号

扫二维码下载贴吧客户端

下载贴吧APP
看高清直播、视频!
  • 贴吧页面意见反馈
  • 违规贴吧举报反馈通道
  • 贴吧违规信息处理公示
  • 7回复贴,共1页
<<返回浦科特吧
分享到:
©2025 Baidu贴吧协议|隐私政策|吧主制度|意见反馈|网络谣言警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