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客方言形成于晚唐五代、宋初之间,这也是客家民系形成断代的最重要的语言学证据。客话“窗双”与通摄字合流是一个重要的分区语音特征。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音韵史断代 音韵特征
客方音史与客家及客方言断代根据问题
客家是汉人社会中的一支极重要民系。目前关于客家形成的时间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始于元代盛于明清时期说、清代说、南朝说、五代至宋初说。①每一种观点后面都有一批证据支持。但是这些历史的、文化的证据很难科学地给客家断代。真正能给客家断代问题提供站得住脚的证据的是语言学材料。方言断代一定要借助历史音韵学的方法和材料。方音史的资料可以作为客方言断代的最重要而又可靠的证据。我曾经提出过客方言形成时期是在晚唐五代到宋代。下面讨论的就是音韵史的根据。
1.中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在客话中的演变。客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在今音合流,这种读法分布的地区较广。另一种是古精组庄组合流,知章合流,精庄组字与知章组字对立。历史语言学认为:方言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从空间变异看语言的演变序列。客话内部方言间横向比较表明:客话的早期形式应是知章组合一,庄组独立(虽与精组合流,但与知章分立)的音韵格局,这种格局正好与客方言形成的时代相符,对比晚唐五代宋北方语言材料:唐玄奖、不空、慧琳对音反映知章庄三分,五代朱翱音相同。而唐五代西北方音知章合,庄组少数字与知章合,其余大致有别。但宋代却没有庄组字独立的材料,宋人36母照二三合流,汗洛音则舌上与正齿合并。南宋朱嘉音庄组字二分,部分同精组,部分与知章合。②可见,客话知庄章早期格局应早于宋代音韵。
2.客话蟹摄灰泰韵并未与止摄合口合流,如雷泪不同韵,菌毁不同韵,碎醉不同韵,灰与挥辉不同韵。显示蟹止二摄历史来源不同。《切韵》音系虽然“兼有古今方国之音”,不完全是一时一地之音,但它确实反映了齐梁至隋唐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时代特点。盛唐诗押韵止蟹二摄泾渭分明,彼此不相混淆。晚唐朱翱音切灰废泰合口归灰堆与止摄合口异,唐五代西北方音灰微不混;但至宋汗洛音、朱烹音已混同;宋词中大量出现灰贿队泰(合口)由皆来部混同齐微部的通押现象。《切韵指掌图》已将灰泰合口字和支脂微齐祭废诸韵系字合口并入第十九合口图中。至元朝《中原音韵》皆来部的合口已完全与齐微合并。②客方言中蟹止摄分别的特点是客话形成早于宋元的重要证据。
3.据语史学者研究,“宋代的实际语音,出现许多原来分别三四等韵的韵部合为一韵的现象”。”客方言蟹摄三四等分立,蔽批、厉犁不同韵。三等祭废与四等齐韵不相同,三等念细音,四等多念洪音。齐韵字洪音只出现在白读系统里,应当反映早期形式。齐韵在唐诗中独用,唐五代西北方音蟹三四等分别,齐韵字用e对译,但至宋代,齐与废祭一起混入止摄。唐代之时,祭废韵字已与齐韵的去声雾韵混读,《经典释文》及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反切及唐人诗歌押韵都可以为证。但它们与支脂之微韵还有分别,只有偶然的或个别的通用现象。到了宋代,属于蟹摄的齐祭废和属于止摄的支脂之微便合为一类了。⑥对比宋代音韵,蟹三四等分别是客话形成时间早于宋代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4.曾梗两摄客话文读合并,梗摄普遍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曾摄没有文白异读现象,曾梗两摄的分别反映在白读层里。梗摄白读主要元音为低元音a,而且只出现在后鼻音尾前。白读念a0的有“彭猛超(《集韵》猪孟切,脚后跟)撑生省坑更硬棚争横”,念ak的有“百拍拍白格拆客额脉册隔”,念ia0的有“病坪明柄命惊迎镜名晴岭井净姓声轻赢城胜腥醒营兄”,念iak的有“展逆迹脊赤射石腋锡”。唐诗押韵曾梗两摄分用不混。晚唐五代曾梗分立,如朱朗音切。早期韵图《韵镜》、《七音略》曾梗分别。“梗曾相通始于宋代,等于指掌图并列”。⑧北宋7Y洛方言、欧阳修诗词韵曾梗混用不分。可见,客话曾梗两摄分别的音韵特点早于宋音。
关键词 客家方言 音韵史断代 音韵特征
客方音史与客家及客方言断代根据问题
客家是汉人社会中的一支极重要民系。目前关于客家形成的时间大致有如下几种观点:始于元代盛于明清时期说、清代说、南朝说、五代至宋初说。①每一种观点后面都有一批证据支持。但是这些历史的、文化的证据很难科学地给客家断代。真正能给客家断代问题提供站得住脚的证据的是语言学材料。方言断代一定要借助历史音韵学的方法和材料。方音史的资料可以作为客方言断代的最重要而又可靠的证据。我曾经提出过客方言形成时期是在晚唐五代到宋代。下面讨论的就是音韵史的根据。
1.中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在客话中的演变。客话大致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古精组字与知庄章组字在今音合流,这种读法分布的地区较广。另一种是古精组庄组合流,知章合流,精庄组字与知章组字对立。历史语言学认为:方言之间可以进行横向比较,从空间变异看语言的演变序列。客话内部方言间横向比较表明:客话的早期形式应是知章组合一,庄组独立(虽与精组合流,但与知章分立)的音韵格局,这种格局正好与客方言形成的时代相符,对比晚唐五代宋北方语言材料:唐玄奖、不空、慧琳对音反映知章庄三分,五代朱翱音相同。而唐五代西北方音知章合,庄组少数字与知章合,其余大致有别。但宋代却没有庄组字独立的材料,宋人36母照二三合流,汗洛音则舌上与正齿合并。南宋朱嘉音庄组字二分,部分同精组,部分与知章合。②可见,客话知庄章早期格局应早于宋代音韵。
2.客话蟹摄灰泰韵并未与止摄合口合流,如雷泪不同韵,菌毁不同韵,碎醉不同韵,灰与挥辉不同韵。显示蟹止二摄历史来源不同。《切韵》音系虽然“兼有古今方国之音”,不完全是一时一地之音,但它确实反映了齐梁至隋唐之间汉语语音系统的时代特点。盛唐诗押韵止蟹二摄泾渭分明,彼此不相混淆。晚唐朱翱音切灰废泰合口归灰堆与止摄合口异,唐五代西北方音灰微不混;但至宋汗洛音、朱烹音已混同;宋词中大量出现灰贿队泰(合口)由皆来部混同齐微部的通押现象。《切韵指掌图》已将灰泰合口字和支脂微齐祭废诸韵系字合口并入第十九合口图中。至元朝《中原音韵》皆来部的合口已完全与齐微合并。②客方言中蟹止摄分别的特点是客话形成早于宋元的重要证据。
3.据语史学者研究,“宋代的实际语音,出现许多原来分别三四等韵的韵部合为一韵的现象”。”客方言蟹摄三四等分立,蔽批、厉犁不同韵。三等祭废与四等齐韵不相同,三等念细音,四等多念洪音。齐韵字洪音只出现在白读系统里,应当反映早期形式。齐韵在唐诗中独用,唐五代西北方音蟹三四等分别,齐韵字用e对译,但至宋代,齐与废祭一起混入止摄。唐代之时,祭废韵字已与齐韵的去声雾韵混读,《经典释文》及玄应《一切经音义》的反切及唐人诗歌押韵都可以为证。但它们与支脂之微韵还有分别,只有偶然的或个别的通用现象。到了宋代,属于蟹摄的齐祭废和属于止摄的支脂之微便合为一类了。⑥对比宋代音韵,蟹三四等分别是客话形成时间早于宋代的最强有力的证据。
4.曾梗两摄客话文读合并,梗摄普遍存在文白异读现象,曾摄没有文白异读现象,曾梗两摄的分别反映在白读层里。梗摄白读主要元音为低元音a,而且只出现在后鼻音尾前。白读念a0的有“彭猛超(《集韵》猪孟切,脚后跟)撑生省坑更硬棚争横”,念ak的有“百拍拍白格拆客额脉册隔”,念ia0的有“病坪明柄命惊迎镜名晴岭井净姓声轻赢城胜腥醒营兄”,念iak的有“展逆迹脊赤射石腋锡”。唐诗押韵曾梗两摄分用不混。晚唐五代曾梗分立,如朱朗音切。早期韵图《韵镜》、《七音略》曾梗分别。“梗曾相通始于宋代,等于指掌图并列”。⑧北宋7Y洛方言、欧阳修诗词韵曾梗混用不分。可见,客话曾梗两摄分别的音韵特点早于宋音。